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插图本中国绘画艺术史丛书-宋辽金夏绘画艺术史

插图本中国绘画艺术史丛书-宋辽金夏绘画艺术史

  • 字数: 26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作者: 史仲文
  • 出版日期: 2022-01-01
  • 商品条码: 978754398430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3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宋代工商业发达,手工业的发展与市场的需求加速了绘画的发展。本书图文兼备,主要介绍宋辽金夏绘画史,重点讲述宋代的宗教绘画,包括现存遗迹及寺观壁画家还有宫廷绘画、花鸟画、风俗画和历史故事画等,以及北宋主要的山水画家和其代表作,还有南宋的山水画、西夏的壁画和木板画等。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宋代绘画
第二节 辽、金、西夏绘画
第二章 宋代的宗教绘画
第一节 寺观壁画及现存遗迹
第二节 寺观壁画家
第三章 北宋山水画
第一节 北宋初期山水画
第二节 北宋中后期山水画
第四章 宋代宫廷绘画
第一节 宋代画院
第二节 赵佶与画学
第五章 宋代花鸟画
第一节 北宋花鸟画
第二节 南宋花鸟画
第六章 宋代文人学士绘画
第一节 北宋文人学士绘画
第二节 南宋文人学士绘画
第七章 宋代风俗画和历史故事画
第一节 宋代风俗画
第二节 宋代历史故事画
第三节 水墨写意人物画
第八章 南宋山水画
第一节 南宋四家
第二节 南宋青绿山水画
第九章 宋代画学著述
第一节 宋代绘画史论著作
第二节 文人学士论画
第十章 辽 代 绘 画
第一节 辽代墓室壁画
第二节 辽代画家
第十一章 金、西夏绘画
第一节 金代壁画
第二节 金代画家
第三节 西夏绘画
第十二章 宋、辽、金、西夏版画
第一节 宋代版画
第二节 辽、金、西夏版画
后记
摘要
     在封建化的过程中,契丹人和汉族经济文化的联系日益密切。统治区内日益增多的汉族人,对其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根据汉字偏旁创造了契丹文字,设立州县,采取胡汉分治的统治办法,农业生产、手工业、商业均有较大进步。在民族文化融合中,出现了一些工诗词、能绘画的契丹人。在统治者中也不乏善画者,如辽义宗、辽圣宗均善绘画,辽兴宗尤工于画走兽。史书记载留下姓名的辽代画家并不多,有名的有耶律衷履、萧澈、陈升、胡瑰、胡虔、耶律倍(李赞华)等,其画风深受汉族绘画影响,同时又保留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现存的辽代墓室壁画也是了解这一时期绘画发展的重要遗存,内蒙古辽代庆陵的壁画有契丹人物及四时山水,吉林库伦发掘的辽晚期壁画墓等均有较高表现力,是研究辽代绘画的珍贵资料。 二、金绘画 金是由北方女真族继辽代之后建立的少数民族为主的封建割据政权。女真族是个古老的民族,周时称肃滇,唐时称黑水秣褐。五六世纪以来就居住在今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以及长白山麓。唐代粟末蛛褐族建立渤海国后,它隶属于渤海国。五代初年辽灭渤海,改隶于辽,从此以“女真”之名见之于世。 为了削弱女真族的实力,辽统治者将汉化较深的数干家女真人迁移到辽阳(今辽宁辽阳市)以南,编入辽的户籍之内,称作“熟女真”;其未被迁徙的,仍留居在粟末江(今松花江)以北,宁江(今吉林省五家站)以东,户口有十余万,都不编入辽的户籍,被称作“生女真”。此时的生女真处在原始氏族社会的历史阶段,共有72个部落。生女真社会发展很快,其中完颜部最突出,从11世纪初绥可为酋长时,就已定居在按出虎水(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东的阿什河)附近,种植享谷,刳(kO)木为器,制造舟车,修盖屋宇,并且能够烧炭炼铁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国号金。其后励精图治,进行摆脱辽奴役的战争,取得了很大胜利。1125年,金兵俘虏了辽天祚帝(即耶律延禧,1075—1128),辽灭亡。1127年,金兵南下灭北宋,形成了与南宋对峙的局面,统治区域南抵长江流域。1234年金为蒙古政权所灭。 金王朝统治时期,女真族的文化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金占领了北宋统治的广大地区后,积极吸收汉文化典章制度,绘画也深受汉族美术影响。金代的绘画艺术是辽、宋绘画的继续和发展,两宋以来文人画传统在北方各民族中继续推广和深入。因此,金代是中国绘画目前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它对北方各民族美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北方各民族的共同努力下,金代留下了不少优秀绘画作品,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画家,王庭筠、武元直、张踽、完颜亮等,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金代的壁画艺术也是研究金代绘画发展的重要资料。 三、西夏绘画 西夏是羌族的一支,党项族建立的,原住在今四川西部边境内外。在八九世纪时逐渐向今甘肃东部、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及陕西北部一带移徙,其中拓跋氏部落移到了夏州(今陕西横山县境内),在唐代被赐姓李。辽圣宗统和八年(990)党项首领被辽主封为夏国王。宋太宗时,夏国王与辽结盟长期与宋为敌。宋景祜五年(1038),夏国王元吴称帝,国号大夏,建都兴庆府(今宁夏东南),史称西夏。西夏最盛时辖22个州,包括今宁夏、陕北、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和内蒙古一部分地区,和辽、金先后与宋鼎峙。居民主要有党项、汉、藏、回鹘等族,以农牧业为主。西夏与宋经济文化联系极为密切,茶、马、盐、铁交易频繁,部分政治制度也仿照宋代,有自己的文字,汉文典籍也广为流传。与宋、辽、金多次发生战争。西夏宝义二年(1227)为蒙古政权所灭。 西夏在近二百年的时间里,受唐、宋、辽、金经济文化的影响,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繁荣,而且对缩小当时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起到了推动作用。 P6-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