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谪仙诗豪李白

谪仙诗豪李白

  • 字数: 128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 作者: 郁贤皓,张启超
  • 出版日期: 2021-12-01
  • 商品条码: 978755063575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56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谪仙诗豪李白》由中国李白研究会名誉会长郁贤皓先生所撰,全面介绍了诗仙李白的传奇一生。全书以李白的经历为经、代表作为纬,交织还原了诗里诗外真实的李白。全书文字生 动、描写细致、行文晓畅,并富有学术含量,在娓娓道来的讲述之中融入了作者对于李白生平交游的坚实考证,言而有据。书中所引李白诗文依据《李太白全集校注》,是作者长年研 究的成果结晶。在叙述李白生平的同时,作者将李白的代表作品对应其具体的人生阶段进行解说,对于作品的写作背景与表达情感、诗人的所见所闻与所思所想,都有淋漓尽致的揭 示。诗仙的浪漫一生,由本书从头讲起!
作者简介
郁贤皓,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研究所名誉所长,曾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著有《李太白全集校注》《李白全集注评》等。
张启超,曾任《中国化工报》潍坊记者站站长及特约记者,参与出版的著作有《唐代文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家世和青少年时代1
1.时代1
2.家世和童年3
3.少年勤读8
4.上大匡山9
5.初露头角14
6.峨眉山月歌18
第二章 长江万里游24
1.大鹏遇希有鸟24
2.洞庭哭友27
3.山水诗情28
4.初至金陵31
5.广陵散金37
第三章 在安陆41
1.结识孟浩然41
2.北寿山立志45
3.招亲许家48
4.遭谤50
第四章 初入长安53
1.隐居终南山53
2.在玉真公主别馆作客55
3.西游邠坊59
4.与斗鸡徒起冲突63
5.蜀道难66
第五章 隐居和干谒73
1.拜见韩朝宗73
2.梁甫吟77
3.酒隐生涯80
4.东鲁行85
第六章 翰林供奉90
1.垂青得宠90
2.宫廷诗人94
3.遭谗失宠98
4.送别友人102
5.别了,长安106
第七章 诗坛两巨星的会合108
1.相逢梁宋间108
2.齐鲁再聚会114
3.别后常思念117
4.梦游天姥吟121
第八章 黄金台上哭昭王126
1.朝廷冤案126
2.思儿寻友138
3.北上幽燕141
4.远别离146
第九章 重游江南149
1.忧虑国事149
2.哭日本友人晁衡158
3.秋浦歌162
第十章 报国蒙冤165
1.国乱奔亡165
2.参加永王幕府173
3.蒙冤入狱179
4.长流夜郎184
5.遇赦190
第十一章 大鹏折翅,壮心不已193
1.报国无门193
2.庐山谣199
3.暮年从军204
第十二章 深远的影响213
附录 生平大事年表231
摘要
     6.峨眉山月歌 蜀中游历使李白终生难忘的是峨眉山。当时,秀丽的峨眉山是道士隐居之地。值得注意的是,李白从少年时就开始受到道教神仙思想的熏染了,他自己说:“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其五)这主要还是受到时代风尚的影响。唐朝道教盛行,缘由是:一则唐王朝在创建过程中,曾得到道教的助力。据《旧唐书·王远知传》记载,高祖、太宗在太原起兵的时候,道士王远知曾密传符命,预言将取得天下。他还对太宗说:“方作太平天子,愿自惜也。”太宗登基后,本来要给王远知安排重要官职,但他坚持归隐山林。贞观十一年(637)二月,下诏推崇道教,“至于称谓,其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因为太宗李世民也认为:“鼎祚克昌,既凭上德之庆;天下大定,亦赖无为之功。”(《唐大诏令集》卷一一三《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不仅如此,当时还在法律上规定,道教徒享有特殊待遇,道士、女冠等犯罪,“所由州县官,不得擅行决罚”(《唐会要·尊崇道教》)。二则是为了压制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门阀士族势力,抬高皇族李氏的地位。唐王朝把被道教尊奉为教主的老子李耳,说成是自己的祖宗。高宗乾封元年(666)二月,正式追封李耳为“太上玄元皇帝”(《旧唐书·高宗纪》),并建立祠堂进行供奉。于是,道教成了国教。一些有名的道士,如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等,都受到皇帝隆重的礼遇。玄宗时期,从皇帝到皇亲国戚、贵族官僚,纷纷信奉道教。有的公主、大臣干脆做了女冠、道士,如玄宗的两个妹妹—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就都做了女道士。于是,一时间,全国各地道观林立。受此风尚影响,士林中向往游仙得道也就蔚然成风了。 李白在蜀中写的现存很少的几首诗中,有《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表明他与道士很早就有交往。在游峨眉山时,他结识了青年道隐者元林宗。元林宗,字丹丘,后来成了李白一生中优选的朋友之一。李白在五十岁时写的《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诗中说:“弱龄接光景,矫翼攀鸿鸾。投分三十载,荣枯同所欢。”就是说,李白在二十岁左右与元丹丘结识,就想攀着鸿鸾展翅高飞。三十年来意气相投,共同经历了痛苦和欢乐。青年李白显然是受了元丹丘的影响,当时写的《登峨眉山》诗充满仙气:“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傥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他觉得自己飘游在空中,如仙人般观赏紫霞,似乎得到了仙人用锦囊传授的成仙之术。站在云间闲吹洞箫,坐在石上轻弹琴瑟,多么悠闲。于是,自己的志愿满足了,脸上也似乎带着云烟的气色,人世的牵累接近消失。如果遇到骑木羊的仙人葛由,定当携手飞升成仙了。这时的李白,对道教神仙思想已沉溺很深了。 李白出生在西域碎叶,但在那里只有短暂的五年童幼生活,而在蜀中则度过了将近二十年——几乎整个青少年时代。所以他一直把蜀中看成自己的故乡,并以蜀人自称。他把汉代蜀人司马相如称作“乡人”,把从蜀中流向荆门的江水称作“故乡水”。他对蜀中的感情很深,出蜀后写的“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国门遥天外,乡路远山隔”(《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故乡不可见,肠断正西看”(《游秋浦白苛陂二首》其二),都表达了对蜀中的眷恋之情。蜀中秀丽多姿的峨眉山、峥嵘险峻的剑门关,传说是化自蜀王杜宇魂魄的子规鸟、满山红遍的杜鹃花,司马相如的琴台、扬雄的故居……经常萦绕在他的脑际,出现在他的诗中。直到晚年,他还写了一首感人肺腑的七绝《宣城见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阳春三月是怀人怀乡的季节,听到子规鸟啼叫“不如归去”,眼前又是故乡常见的杜鹃花开,“曾闻”与“还见”相照,蕴含着诗人的无限愁思,熔铸了诗人的感伤之情。李白一生都在怀念青少年时代在蜀中度过的美好岁月!P18-2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