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文学理论的现代重构

文学理论的现代重构

  • 字数: 39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杨春时
  • 出版日期: 2021-12-01
  • 商品条码: 978701022094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4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6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文学理论的基础部分,它概要地讲解了文学的一般知识。本书建立了新的文学的本体论,论证了文学是指向自由的生存方式,具有现实性、身体性和审美性(超越性和主体间性)。同时,本书也论证了文学是指向本真的生存体验方式,具有现实意义、原型意义和审美意义(生存意义)。这一理论建立了多层次的文学本质观,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的文学本质观和后现代主义的文学无本质论,揭示了通俗文学、严肃文学和纯文学各自的主导性质。此外,本书还在文学本体论的基础上展开了文学的社会历史论、文学活动论、文学作品论,从而建立了全新而严整的文学理论体系。
作者简介
杨春时,男,1948年11月生,哈尔滨市人。1982年吉林大学文艺学专业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曾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海南师范大学教授,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为“后实践美学”代表人物。著有《系统美学》、《审美意识系统》、《艺术符号与解释》、《百年文心》、《现代性与中国文学思潮》、《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等十余种。
目录
绪论
第一编文学本体论
第一章文学是指向自由的生存方式
第一节文学是一种生存方式
一、文学的本体是什么
二、关于生存方式
三、文学是复合的生存方式
第二节文学作为现实的生存方式
一、文学活动的现实性
二、文学是理想化的精神生活
第三节文学作为自然的生存方式
一、文学向自然生存的回归
二、文学活动的自然性
第四节文学作为自由的生存方式
一、文学的审美性之一:超越性
二、文学的审美性之二:主体间性
三、文学实现了自由的生存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