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上镜 别慌,镜头没那么可怕

上镜 别慌,镜头没那么可怕

  • 字数: 13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加)安德里亚·莫里斯
  • 出版日期: 2022-01-01
  • 商品条码: 978756804134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00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影视表演=念台词+肢体动作?——其实远不止于此。本书以“镜头之眼”,直视并揭露与表演相关的诸多细节:◎北美一线“技术流”表演指导教师20余年经验总结。◎打破分析训练式表演的瓶颈,从镜头(观众)视角,理解何为优秀的影视表演。◎挑战传统表演理论,从切实可见的影像成果,重置演员工作时的情绪体验。◎综合应用跨学科——行为科学+心理学+艺术等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分享超实用试镜技巧,助从业者提高试镜成功率,增强自信心。◎影视从业人员、零基础表演者、短视频表演者均可快速获得一手经验。◎手把手教你成为专业演员的推荐技能与行业规则,一站式提升演员自我修养。◎简约典雅版式设计+本白双胶纸,阅读不累眼。◎32开+“幸运红”封面设计+印金工艺,大气有质感,可随身携带,常读常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讲述“如何在镜头前表演”的实用表演教学指南。镜头前表演指的是以摄影机(镜头)作为录制表演的工具,呈现在银幕或屏幕上的表演。作者根据亲身经验和心理学、行为科学、艺术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从微表情、情绪基调、自然冲动、声音、身体等方面,分享实用性极强的表演技巧,指导演员如何在镜头前表演会更自然、更自信、更“上镜”,从而创造出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作者简介
林思韵,演员、歌手、主持人。2021年凭借《囡囡》(Apart, Together)获得伦敦独立电影节、洛杉矶独立电影节、美国纽约曼哈顿奧尼罗影展等多个国际电影节展很好女主角奖。林思韵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戏剧表演系和传媒系。师从奥斯卡影帝凯文·史派西的私人表演教练约翰·斯旺贝克和好莱坞表演大师戴安娜·卡索,曾在全美排第一的UCB剧团训练即兴戏剧。 除表演作品外,她还曾给《流浪地球》Netflix版英文配音“韩朵朵”,演唱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人物主题曲,双语主持博物馆类电视节目《玩美主义》、访谈节目《对话好莱坞》等。
目录
第一章 镜头看到的是什么
镜头里的“我”
传统的分析表演法
表演的科学法则
镜头:你的老师、优选的朋友、伟大的合作者
才华
第二章 为角色做准备
自然主义——饰演你自己
关于自然主义表演的疑难解答
角色和喜剧
情绪基调
疑难解答:喜剧与角色
情绪的反启动
情绪强度设定点
第三章 镜头前表演的运作机制
培养“上镜脸”——一张被习惯塑形的脸
信念与表演
三种错误
台词
声音
身体
后记 DIY电影制作
摘要
     镜头里的“我” “是什么吸引您去研究人类的面部表情呢?”我问保罗·埃克曼博士。他是微表情学的先驱,被美国心理学会列入“20世纪最杰出的100位心理学家”名单,同时他也是美剧《干谎百计》(Lie to Me)的灵感来源,这部剧由福克斯电视台制作、蒂姆‘罗斯(Tim Roth)主演。此外,保罗·埃克曼博士为美国警察局的官员们、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探员们、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特工们,以及政治家们担任咨询顾问。他的研究革命性地颠覆了我们对人类表情和情绪的科学理解。带着促进人类表情解密系统开发的热情,他回答了我的问题: “我只是想不出比这个更迷人的事情了。人们思考表情的作用是什么,表情其实就是我们识别他人身份的主要信号系统,是我们区分两个人的方式。我们不像其他的动物一样用嗅觉识别对方,我们根据外貌来识别不同的人。五官的多种排列组合、位置和形状,使每个人有不一样的容貌。这就好比是一个舞台,你在这个舞台上呈现的这些表情,时刻改变着五官。另外,人脸还拥有主要的感觉器官,用来看、听和说。所以人脸是一个绝妙又复杂的指挥系统。我们从神经科学的研究中了解到,由于面部信息非常丰富,大脑用很大一部分区域来处理它们。”他停顿了一下,“所以我不理解为什么大家都不研究面部表情。” 把科学的方法应用到艺术中,能让我们将产生成果的创作过程,和那些啰啰嗦嗦、不明所以,甚至只能靠本能的创作过程区分开。本书接下来介绍的镜头前表演规则主要是探索什么样的表演在镜头中好看,辅助大家理解将演员和观众分隔开来的技术媒介,并且帮助演员和导演理解“从表演到镜头呈现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那么,科学的模式会不会扼杀每一次表演的独特性呢?不会的。相反,科学消解了教条主义的束缚,让演员畅通无阻地进入活力四射、创造力涌现的时刻。 当科学被应用到艺术上时,它提供了通向灵感的渠道,而这是接近超出它自身框架的。有些人可能认为科学与艺术是一对违背直觉的组合,但其实它们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搭档。 本书提供的方法以实用和简单为宗旨。记住这一点,我也必须要先说明,演员应该选择对他/她来说有效的方法。我个人是这样定义“对他/她有效的方法”的——能创造出非常好的镜头前表演,并且不使他/她痛苦。 我鼓励你在镜头前做试验,通过比较来测试一套方法的有效性。我痴迷于弄清楚各种方法的效果和原理,但是让你掌握一些确定有效的方法是这本书的主要目的。这套方法不是从任何现有理论推演而来的,而是镜头前实践的成果,来自于以镜头为基础的真实视觉反馈①。我们没有时间虚构演员遇到的问题。你接下来会看到,几乎每一个经典的演戏难题都可以在20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内解决。这本书并不是为了快速解决大难题,但如果存在快速的解决方法,那么也许问题从来就没有看上去那么难。 镜头的发明不仅仅改变了我们看到的东西,也改变了我们看待它的方式。 ——约翰·伯格(英国作家,他的BBC电视系列片《观看之道》探讨了演员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摄影机;伯格凭借此片荣获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 地上的“T”字闪耀着明亮的霓虹蓝。虽然它刚刚才被贴在油布上,但已经被我脚上那双崭新的白球鞋的鞋尖蹭得边角处卷起了。那时我12岁,正在人生中第一部电影的片场。我看着剧组里的所有人犹如身体里的细胞一样运作着,共同协作,给观众带来一次丰富的感官体验。在这台高频运作的“机器”的中心,有一个安静神秘的“机械眼”,就像是龙卷风中央的风眼一样,驱动着周围围绕着它旋转的一切。我盯着那庞大的“机械之眼”,它银色的镜片反射出随即消逝于黑暗中的光圈。 镜头的“眼睛”看起来高深莫测。当我偷溜去看当天素材①(dailies)时,我发现屏幕上出现的画面和我记忆中几小时前拍摄的画面是不一样的②。演员视角和镜头视角看到的东西不一样,使我这个想要以拍电影作为终身职业的人心中留下了一些重要的疑问。 一天下午,我穿着一件束身衣和其他来自19世纪的装束,坐在保姆车的一个角落里,听着加拿大广播公司(CBC)的一个科学栏目。嘉宾正聊着这个话题——自然界的现象看起来杂乱无章,但实际上是有秩序的;要懂得这点,我们只需要转换一下视角。我想知道,是不是很多人还没接近挖掘出镜头视角的作用? P3-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