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魏晋南北朝十二家《论语》注研究

魏晋南北朝十二家《论语》注研究

  • 字数: 3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王云飞
  • 出版日期: 2022-01-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9038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6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9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魏晋南北朝《论语》注疏文本完整存世的只有三国魏何晏《论语集解》和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学界的研究热点也集中在此。但从魏晋玄学发展过程来看,《论语集解》处于玄学刚刚开始的阶段,《论语义疏》则处于玄学接近尾声的阶段,真正具有更多玄学思想的恰恰是居于这两者中间的《论语》注残篇。本书选取了魏晋玄学影响下的十二家《论语》注残篇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的玄学内容,揭示其发展规律,充分挖掘这些残篇在魏晋玄学乃至中国思想史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作者简介
  
目录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
上篇十二家《论语》注残篇玄学思想研究
第一章王弼玄学对缪播、缪协《论语》注的影响
第一节王弼《论语》学
一《论语释疑》分析
二王弼其他著作的《论语》引用情况
第二节缪播《论语》注
一《论语》注中的本末之说
二《论语》注中关于“性分”“理”“极”的思想
三《论语》注中关于情真、万物平等的思想
四《论语》注中《周易》相关内容分析
第三节缪协《论语》注
一《论语》注中的崇本息末、有无之论
二《论语》注中关于“圣人体无哀乐”“遗知任事”的思想
三《论语》注中的名实之论、“讳”和“所以讳”
四引用《庄子》、《周易》、中正内容分析
五《论语》新解
第二章郭象玄学对李充、孙绰、江熙等《论语》注的影响
第一节郭象《论语体略》
一《论语》注中以“性”“情”注“德”“政”“礼”的思想
二如何治天下——“因循”
三《论语》注中与众玄同的思想
第二节李充《论语》注
一引用《论语》《孟子》《孝经》《诗经》内容分析
二引用《老子》《庄子》《周易》内容分析
三“独化”等玄学内容分析
四从引文看其儒道兼通
第三节孙绰《论语》注
一《论语》注中的《周易》相关内容分析
二《论语》注中的“理”“玄”
三《论语》注中的“本”“末”“有”“无”
四《论语》注中的“性分”“无心”
第四节江熙《论语》注
一从引文看其礼玄双修
二玄学相关内容分析
第五节殷仲堪《论语》注
一《论语》注中的“性分”“自然”
二《论语》注中的“迹”和“所以迹”
三《论语》注中的“中虚”
四《论语》注中的“诚”
第六节张凭《论语》注
一《论语》注中的性分说
二《论语》注中的“诚”
三《论语》注中的《论语》相关内容分析
四《论语》注中的《庄子》相关内容分析
五《论语》注中的《周易》相关内容分析
第七节沈居士《论语》注
一《论语》新解
二《论语》注中的性分说
三《论语》注中对于山林和庙堂关系的看法
四《论语》注中的本末、名实之论
第八节顾欢《论语》注
一《论语》注中关于“有”“无”“空”的思想
二《论语》注中的无为“自得”思想
三《论语》注中的《周易》相关内容以及“性”“诚”
四对儒家思想的维护
第九节太史叔明《论语》注
下篇十二家《论语》注残篇具体问题研究
第三章由缪播《论语》注性分说看《庄子注》之向秀和郭象
第四章论郭象儒家立场
第一节郭象《庄子注》中的《论语》相关内容分析
一论“仁”
二论“礼”
三论“中庸”
四引用《论语》和孔子之言
五因伪而求真——对儒家批判中求发展
第二节从郭象对《庄子》的态度论其儒家立场
一从魏晋玄学发展史看《庄子》兴起的过程
二郭象《庄子注》兴盛的社会背景——隐逸兴盛
三论郭象反庄
四儒道划分之我见
第五章《论语》“子在齐闻《韶》”赞美说和伤心说
第一节汉代“子在齐闻《韶》”注研究
一东汉郑玄注研究
二《史记》《汉书》相关记载
第二节魏晋南北朝“子在齐闻《韶》”伤心说盛行
一王肃、周生烈、郭象、范宁、江熙、皇侃“子在齐闻《韶》”注
二《论语》注释史之外——孙绰“时珍岂不甘,忘味在闻韶”为代表
第三节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子在齐闻《韶》”注
第四节宋代“子在齐闻《韶》”注内容分析
一邢昺《论语注疏》“子在齐闻《韶》”注
二孔子何以可能固滞的三月不知肉味?——程颐、朱熹
三朱熹“学之”说的反对者:陈祥道
四持伤心说者:郑汝谐、蔡节
五总结者:金履祥
第五节元代“子在齐闻《韶》”注释特点
一批评程颐和朱熹
二论齐何以有《韶》
三夫子之心与舜之心分明为一
四其他
第六节明代“子在齐闻《韶》”注释特点
一伤心说
二孔子之心与舜之心为一
三其他
第七节清代“子在齐闻《韶》”伤心说盛行的又一个小高潮
一对汉代相关文献的关注
二对魏晋南北朝“子在齐闻《韶》”注释的重视
三再论宋代热点问题:孔子何以可能“三月”不知肉味
四刘宝楠《论语正义》“子在齐闻《韶》”注
结语
附录魏晋南北朝十二家《揄语》注残篇辑绿
参考书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