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社会认识与中国道路

社会认识与中国道路

  • 字数: 41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2-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8946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2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1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依托“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社会认识论专业委员会成立暨‘社会认识与中国道路’学术研讨会”的会议成果,汇聚了与会专家学者对“社会认识与中国道路”的精辟见解和优秀研究成果。社会认识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新发展,也是对社会历史观的拓展,是将认识论研究与社会历史问题结合起来的一种积极尝试。其目标是提升当代人类的自我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在近百年奋斗历程中科学地认识世界和实践地改变世界的最重要成果,既是马克思主义社会认识理论的鲜活运用,也是社会认识论研究的重要对象。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将社会认识与中国道路联系起来加以探讨,既可以从社会认识论视角更好地理解中国道路,也可以从中国道路中总结概括出社会认识的新鲜机理,促进其当代发展,具有多重重要意义。本书内容非常丰富,概而言之,一部分是对社会认识论的回顾、总结、反思与前瞻,涉及到社会认识的本体基础、价值取向、实践特性、认识机理等,另一部分是对中国道路的回顾、总结、反思与前瞻,涉及到中国道路的历史生成、演进逻辑、思想理论、核心价值等,还有一部分是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探索与反思,涉及国家治理观念变革、时代特征、价值取向、时代方略,也有作者感兴趣的其他论题等。许多论文在历史与时代、理论与实践、中国与世界的交汇点上提出和回答问题,展示出各自的研究优势和鲜明的跨学科特色,研究深入,富于新见,具有积极的方法论启示。本书附有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社会认识论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信息、工作设想和理事会名单,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目录
第一部分 开幕式致辞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许晓东教授致辞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庞元正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赵剑英教授致辞
湖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喻立平致辞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董尚文教授致辞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哲学研究所所长欧阳康教授致辞
第二部分 与会学者发言
社会认识论要引入和重视对创新实践的研究
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要有明确的问题意识
社会认识的实践基础与中国道路的价值逻辑
社会认识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原则
认识中国式民主的三个维度
社会认识与中国道路的逻辑和辩证法研究
社会认识的本体基础
现象学视域中社会认识问题
社会认识论视域下的乡村治理
科技认识与新中国科技发展道路
中国道路是一种鲜活实践
第三部分 会议论文
新时代社会认识与国家治理现代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双重旨趣、演进逻辑及其当代意义
社会认识论视域中社会自我批判的真
在比较中彰显中国道路的优越性
马克思的理论创新道路及其当代效应
现代社会中的拜物教现象与社会认识的难题
只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终极价值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角度透视共享发展理念
如何正确理解“文化自信”?——兼澄清一些模糊认识
论中国特色现代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规范功能
论马克思社会发展道路思想的方法论意蕴
社会意志的冲突统一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重审人工智能与人类解放的辩证法
习近平谈育人的“三个维度”及当代价值
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与财富观嬗变的经济哲学分析
马克思早期生活中的宗教信仰观及其局限
中国道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
中国哲学史中的社会真理思想及其合理性和局限——基于“道”与“理”的真理观念的分析
对新时代高校“奋斗幸福观”教育的思考
论“诚信”价值观的传承发展与新时代要求
证词公正——辩护论以外的规范问题初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的生成逻辑与建构方略
差异空间的政治想象——福柯与列斐伏尔的空间观对勘
从文明自觉论中国道路的意蕴
重访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
附录
附录Ⅰ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社会认识论专业委员会成立暨“社会认识与中国道路”学术研讨会综述
附录Ⅱ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社会认识论专业委员会首届理事成员名单
附录Ⅲ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社会认识论专业委员会成立暨“社会认识与中国道路”学术研讨会媒体报道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