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毛福轩 蔡寿民传

毛福轩 蔡寿民传

  • 字数: 119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徐文奇
  • 出版日期: 2021-10-01
  • 商品条码: 978721425740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36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3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弘扬雨花精神,传承红色的经典读物,不少烈士为首次立传。本书为烈士毛福轩、蔡寿民的合传。两位传主都出生在中国湖南省,他们的故事带有那个时代牺牲的烈士的共性,也有自己个人历程的独特性。
内容简介
本书为烈士毛福轩、蔡寿民的合传。毛福轩是第一届中共韶山特别支部最早的五位成员之一,早年跟随走上革命道路。1933年5月就义于雨花台。蔡寿民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就担任了湖南劳工会的负责人,1928年后在上海、泰兴、镇江等地活动,1933年被捕,1934年牺牲。两位传主都出生在中国湖南省,他们的故事带有那个时代牺牲的烈士的共性,也有自己个人历程的独特性,他们都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了宝贵的生命。
目录
引子
毛福轩传
第一章 出身农家 难求温饱
第二章 走出大山 长沙学习
第三章 安源历练 光荣入党
第四章 回到韶山 转入农运
第五章 开办农校 争教育权
第六章 发展农协 建立支部
第七章 平粜阻禁 勇斗劣绅
第八章 迎接北伐 农运高潮
第九章 腥风血雨 意志弥坚
第十章 潜伏敌营 继续革命
尾声 南京遇难:一身报国有万死
蔡寿民传
第一章 迟到85年的家祭
第二章 革命家风
第三章 初露头角
长沙城的近现代转型
就读长沙甲种工业学校
工校掀起工运潮
第四章 守护火种
湖南全省总工会的成立
参加湖南全省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
参加湖南全省矿工会的工作
第五章 浴血长沙
在反英斗争中
马日事变
第六章 隐忍前行
泰兴暴动
南京暗战
平淡的遗书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第一章 出身农家 难求温饱 距离湖南韶山故居约2里地,有一个村庄叫韶源村,这里是韶山毛氏家族的聚居之地之一。农民革命家毛福轩1897年就出生在这里。韶山介乎湘潭、湘乡、宁乡三县之间,在清朝时期这里隶属湘潭第七都。 韶山毛氏自毛太华迁居湖南,便算是开了宗。当时,毛太华还居住在湘潭县三十九都的地方,那是县城的所在地。明洪武二十三年,其子毛清一、毛清四始迁居韶山,他们定居的地方名叫铁坡,此地距湘乡县仅半里之遥。《韶山毛氏族谱》载:“铁坡,距韶山十里许。韶山界潭湘两邑之间,右水出龙城,左水出铁坡。胡以铁名?以两山对峙,石壁穿插,交锁横栏成坡故耳,天造地设奇观也。”然而这是一块不适合农业生产的地方,在当时便面临灌溉之困难。 当时的韶山冲还不大为人所知,据说尚且是一片原始丛林,只有一些庵堂和寺庙在其中,真可谓人迹罕至之处了。一直到毛清一的孙辈毛震,毛姓人方才进入了韶山冲,开辟丛林,定居于此,当时是明朝宣德年间。与毛震同来的,还有他的同族堂兄弟毛鉴、毛常。至今韶源村还保留有毛震公祠、毛鉴公祠等历史建筑,是后人对于这些开创者的较为纪念。 从定居韶山冲开始,毛氏族人便世代在此耕耘,繁衍生息,人口不断壮大。韶山绵延二十余里,山体葱翠,宛如绿色的长龙伏俯于大地之上。这里风光秀美,但由于重重大山的阻隔,相对闭塞。人们安心于过着一种近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不问世事,但求一己之安。 和毛福轩都是毛震的后人。尽管要比毛福轩年长四岁,但是按照辈分,毛福轩要比大两辈,因此毛福轩还是的叔祖。 毛福轩的名字和的名字紧紧连接在一起,他们的命运也彼此相连。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如果不是这样一个革命家的带领,毛福轩或许不会走上这样一条波澜壮阔的革命道路。 在那个一年到头辛苦劳作仅能勉强维持生活的年代,毛氏族人大多对教育不大重视。的同乡、同辈和老师毛宇居有一次回忆:“我与毛主席是五服之内的堂兄弟。我父名叫福生公,与主席的父亲顺生公要好,来往密切。……主席的祖父毛翼臣,是个农民,家境贫穷,而且作了一世的田。主席家境转好,是由于他父亲顺生公刻苦劳动,做些谷米生意而上升的。……他父亲没打算让他长读书。当时韶山毛姓读书的少。只有我们四房人家讲究读书,每房有个把人。父亲的打算是让他种田,或做生意。”① 之所以提及想要读书而遭遇的来自家庭的巨大阻力,是说明当时毛氏族人的一般情况。相比较而言,一家还是较为殷实的家庭,在这种情况下犹不重视教育,可以想见当时的毛氏宗族的风气了。诚如毛宇居所说“当时韶山毛姓读书的少”,毛福轩的家庭状况,使得他也不可能接受太多教育,首先是条件本就不允许,其次是风气如此。作为一个贫苦的农民,他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也不可能去主动寻求教育权。童年在无尽的劳作中度过,这是一般农家子弟的日常生活。 毛福轩的父亲名叫毛俊明,在晚清之际,他到外地从军。对于当时的韶山冲来说,从军看来是一条还不错的出路。在历史上,韶山冲从军出去的人有很多。清代后期,曾国藩组织湘军,镇压太平军、捻军和回、苗民起义,邻近湘军发源地湘乡的韶山,仅毛氏家族,至少有60多人投军并立下军功而受封荫。其中有三位达到提督的级别,分别是毛正明(恩坎)、毛祥新(有庆)、毛恩毅。② 但毛福轩父亲的当兵之路并不顺当,不仅不顺当,简直可以说是惨痛。他在当兵的过程中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伤兵显然没有救济和相应的补助。身体失能之后,他就被遣散回到原籍。因此毛福轩作为家中的长子,从少年时代起就不得不背负起整个家庭的重担。 P5-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