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正能量的父母语言

正能量的父母语言

  • 字数: 1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 作者: 罗俊英
  • 出版日期: 2022-02-01
  • 商品条码: 978754705815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60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着不同的需求,你的教育技巧必须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发生变化。本书分别从学会放手、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培养孩子的主动意识、不要给孩子贴标签、不要严厉惩罚、掌控自己和孩子的情绪、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孩子的良好素养、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等几个方面帮助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构建积极、和睦的家庭。
目录
第一章当孩子的世界不再只有你
你必须更好地了解你的孩子
不懂得放手只会阻碍孩子的成长
理解孩子的行为,懂得为孩子赋能
对孩子抱以合理的期待
【实践篇】给孩子传递正确的家庭价值观
第二章培养自主意识,让孩子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
拥有自主意识,会让孩子更自信
不要阻碍孩子自主性的发展
科学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花一些时间训练孩子
【实践篇】孩子的家务清单以及技巧和指南
第三章不要给孩子乱贴标签,小心摘不下来
重新看待孩子的“不良行为”
家庭中错误目的之一:寻求过度关注
家庭中错误目的之二:寻求权力
家庭中错误目的之三:自我放弃
【实践篇】制定你和孩子的特别时光
第四章警惕!当心严厉惩罚的不良后果
严厉惩罚会制造谎言
接纳错误,犯错是学习的好机会
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批评不等于责难和羞辱
【实践篇】如何正确地批评孩子
第五章接纳孩子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脾气
谁该照顾谁的情绪
教会孩子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
积极倾听是一种有效的沟通工具
孩子的内心想法至关重要
【实践篇】控制自身情绪,停止对孩子大吼大叫
第六章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友谊对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
不要过度帮助孩子
谨防让孩子养成受害者心理
自我保护是永恒不变的话题
【实践篇】拒绝充当孩子的救世主
第七章摆脱过度控制的怪圈,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力
孩子不是你梦想的继承者
究竟是孩子喜欢,还是你喜欢
请停止以爱之名做伤害孩子的事
“别人家的孩子”并没有我们看到的那么好
【实践篇】正确认识你的孩子,并接受孩子的平凡
后记经营好自己的人生,才是对孩子优选的教育
摘要
     你必须更好地了解你的孩子 我经常听见很多父母这样说:“现在,我一点儿都搞不懂我的孩子了,感觉他接近不像小时候那样乖巧了,别人都说孩子3岁之后就会变得听话一些,但是,我发现我的孩子越来越淘气,他的精力永远是那么旺盛,即使在‘可怕的两岁’阶段,都没有现在这么糟糕。” 如果你也这样想,我想你应该好好地检讨自己。父母其实也应该像一个好学的学生一样,孜孜不倦地去探索自己的孩子,去学习如何更好地养育自己的孩子,而不是以听话为目的去改变他们。 作为父母,要想给予孩子更好的教养,你必须更好地去了解你的孩子,了解孩子的发展以及不同年龄段的需求和能力,如此,你才能根据孩子的成长,掌握更有效的养育技巧。 3岁之后,孩子的很多行为与之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着不同的需求,你的教育技巧必须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改变。父母细致而充满爱心,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那么,我们该从哪几个方面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呢? 1.孩子的性格特点 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大多数家长之所以觉得孩子难以管教,就是因为不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一般来说,孩子3~6岁时的性格特点对其一生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人的性格特点在3~6岁就基本定型了,后期难以有什么质的改变。 因此,在3~6岁这个阶段,你必须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并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来制定养育方案,如此才更有可能帮助你的孩子养成一个好性格。 相关调查统计,大约有5%的孩子天性害羞,需要用比别人更多的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这样的孩子最需要的是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所以,父母千万不要责备孩子害羞,也不要强迫他做让他感觉不舒服的事,比如表演节目,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你需要认可孩子安静的性格,给孩子一个适应的过程,鼓励孩子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慢慢地,你就会发现,你的孩子变得自信开朗,不再害羞了。 一个孩子性格的形成和父母的教养方式息息相关。你对他的教养方式会让他形成他以后与别人、与这个世界的交流方式。所以,千万不要忽视幼儿时期的训练和教育,这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基石。 2.孩子的适龄行为 父母与孩子之间之所以会发生冲突,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对孩子抱有不合理的期待。就像我们想要一个3岁的孩子拥有自主性一样,通常情况下,孩子的行为不会与我们内心的想法一致。 一个3岁的孩子,在很多时候都表现得不够“听话”。但是,这并不代表所有的行为都是不良行为,实际上有很多行为都是这个阶段的孩子的正常表现。所以,为了更好地管教孩子。你需要了解孩子的适龄行为,如此才能正确地辨别到底什么才是真正不良的行为,从而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导,告诉孩子什么行为是错误的、必须纠正的,什么行为是正确的、可以允许的。 3.孩子看待问题的方式 孩子看待问题的方式会在3~6岁发生很大的变化。在5岁之前,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基本上没有明确的目标,他们更加关注的是做这件事的过程。 比如说三岁半的女儿最近迷上了下象棋,每次缠着我下棋的时候,假如我正在忙一些其他的事情,如果直接拒绝,她会立即哭闹或者发脾气。但是假如我让她自己先将棋子摆好,然后我再陪她下,她则会高高兴兴地去摆棋。通常情况下,等她慢条斯理地将棋摆好,我也正好忙完手中的事了。 对于这个时期的孩子来说,结果不是关键,她更加注重的是过程。当女儿开始摆棋的时候,她就已经在体验和享受下棋的乐趣了,所以,她也就不怎么关注我此时并没有陪她下棋的这个结果了。 了解孩子看待问题的方式,有助于我们去寻找一种平衡的方式,并赢得孩子的合作。 4.孩子看待世界的角度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身高不足100厘米,你看到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在这样的角度下,你的需求和能力会受到怎样的影响?不妨蹲下来感受一下你周围的世界。 你还能看到放在冰箱里的食物吗?当洗脸池高过你的头顶时,踮起你的脚洗手是怎样的挑战?了解孩子看待世界的角度,理解孩子身体的,能帮助你为孩子提供适应他身体能力的合适环境,如此,你就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减少孩子的挫折感。 一个行为有偏差的孩子,往往是受挫的孩子。花时间考虑这些因素,对减少孩子的不良行为有很大的帮助。 P2-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