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雷卡纳蒂语言哲学思想研究

雷卡纳蒂语言哲学思想研究

  • 字数: 29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刘龙根,梅轩
  • 出版日期: 2021-12-01
  • 商品条码: 978730030093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乃国内首部专题研究雷卡纳蒂语言哲学思想的论著。雷卡纳蒂是当代语言哲学的领军人物,他所创立的真值条件语用学以及为当代语境论的兴起所做的努力,无一不是对日常语言哲学思想的发扬光大。雷卡纳蒂语境论继承并发展了日常语言哲学立足于自然语言的日常使用、直面自然语言现象本身的实践传统,关注各种语境因素对言语表达与理解的作用与影响,力图对语言交际活动中所传达的丰富多样的言语行为意义做出全面系统、客观合理的表征与阐释。本书不仅系统探究了他从语境论视角如何统一语义外在论与内在论,如何拓宽引语研究疆域,如何多维释解指称构念,还展示了他“心理档案”论的建构机制,实现了从语言指示性到思想指示性的扩展。雷卡纳蒂语境论思想一以贯之地渗透于他对各个语言哲学论题与各种语言现象的阐释之中,在他看来,语境论最终接近取代字义论与语义最简论实乃历史发展之必然。
目录
第l章雷卡纳蒂哲学思想引介
1.1从拉康信徒到分析哲学翘楚
1.2为传承与复兴日常语言哲学而战
1.3对言语行为论的鼎新
1.3.1经典言语行为论简述
1.3.2雷卡纳蒂施为话语语用学
1.4结语
第2章语境论的传承与发展
2.1语境概念简述
2.2弗雷格“语境原则”及其继承与改造
2.2.1弗雷格的语境原则
2.2.2弗雷格语境原则的继承与改造
2.3语境敏感I生的表征
2.3.1语境敏感性现象与特性
2.3.2语境敏感性的特征
2.3.3语境依赖性之理据
2.3.4语境依赖性之检验
2.4语境论对语义组合原则的改造
2.5雷卡纳蒂语境论的新探索:多义f生阐释
2.5.1歧义论的困境
2.5.2单义说的局限
2.5.3语境论的新解
2.6结语
第3章真值条件语用学进路
3.1概述
3.2语境论与真值条件语用学
3.3由真值条件语义学转向真值条件语用学
3.3.1戴维森真值条件意义论
3.3.2格赖斯“所言”说:真值条件语义学翻版
3.3.3真值条件语用学路径的开启
3.4直觉性真值条件说
3.5隐陛指示谢比判
3.5.1“强语用效应”难以拒斥
3.5.2“饱和”无以取代“充实”
3.5.3“量词域”不能确证隐洼指示论
3.5.4克莱普对隐性指示论的三大质疑
3.6“内嵌语用效应”局部调适论
3.6.1内嵌语用效应简述
3.6.2经典格赖斯两阶段分析法
3.6.3修正的格赖斯式整体论阐释
3.6.4基于TCP局部调适论之解
3.7结语
第4章语义内在论与外在论的统一
4.1概述
4.2内在论:意义存在于大啮之中
4.2.1内在论概观
4.2.2窄式内容的基本内涵
4.2.3窄式内容的支持论据
4.2.4意向性与内在论
4.2.5福多尔论窄式内容
4.3外在论:意义是语言与世界的纽带
4.3.1外在论的缘起
4.3.2外在论的经典类型
4.3.3在何种意义上环境外在于主体
4.3.4外在论其他相关论题
4.3.5对外在论的驳斥
4.4雷卡纳蒂:内在论与外在论的统一
4.4.1统一观.发端
4.4.2双成分理论
4.4.3双成分理论的支撑论据
4.4.4双成分理论与缓陧转换现象
4.4.5对双成分理论的驳斥
4.5结语
第5章引语研究疆域的拓展
5.1引言
5.2引语现象扫描
5.2.1纯引语
5.2.2直接引语
5.2.3混合引语
5.2.4提示性引语
5.2.5强调性引语
5.3引语理论概观
5.3.1名称论
5.3.2描述语论
5.3.3指示词语论
5.3.4去引号论
5.3.5同一论
5.4引语研究的语用转向
5.4.1基于传统语用概念的引语论
5.4.2德-布拉班特的激进语用观
5.5引语阐释的TCP路径
5.5.1开放式引语与闭合式引语
5.5.2累积性与非累积性混合引语
5.5.3c-内容与i-内容
5.5.4引语理解中的语用过程
5.6结语
第6章指称构念的多维释解
6.1概述
6.2指称性表达式及其指称
6.2.1专名与指称
6.2.2非专名表达式与指称
6.3直接指称与间接指称
6.4指表、语义指称与说话者指称
6.5结语
第7章心理档案论——单称思想阐释的指示性模式
7.1概述
7.2心理档案初介
7.2.1心理档案:非描述性呈现方式
7.2.2心理档案的主要类型
7.2.3心理档案的透明性与共指关系
7.2.4心理档案的动态变化
7.3指示性模式
7.4关系论基础
7.5亲知论重构
7.6与语义工具论的相容性
7.7结语:“思想疆域”的拓展
主要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