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原理及高效利用技术

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原理及高效利用技术

  • 字数: 7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2-01
  • 商品条码: 978756801680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6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8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提供作者*新研究成果,体现科技前沿。
内容简介
本书为普通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能源与动力专业精品教材。本书详细阐述了生物质能及其热转化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反应装置和工艺流程等,集成了现今生物质能转化领域的近期新理论、工艺及应用实例。全书共分为9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生物质预处理技术、生物质热解原理与技术、生物油的性质与应用、生物质水热转化技术、生物质气化技术、生物质燃烧理论与技术、生物质热转化系统分析计箅方法与实例,以及生物质热转化过程研究分析表征方法。本书是生物质能源的通识类教材,兼顾各专业方向,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生物质能源热化学利用的概貌,重点学习生物质热转化原理、主要工艺技术及设备,并通过工程案例了解生物质热化学转化的主要应用。本书兼具基础性、通识性及科学性,可以作为高等学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热能工程等专业的主干课教材,可供能源相关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阅读,也可供能源工程、环境工程、化学工程等领域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参考。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能源基本概念(1)
1.2我国能源结构分析(2)
1.3生物质能源与资源(4)
1.3.1生物质的组成与结构(4)
1.3.2生物质能的分类(12)
1.4碳中和背景下生物质能源的重要性(12)
1.4.1碳中和的概念与实现方法(12)
1.4.2生物质能源的重要性(13)
1.5生物质能转化利用技术概述(14)
1.6生物质能发展现状与趋势(15)
1.6.1国内外生物质能发展现状(16)
1.6.2我国生物质能的发展趋势(16)
思考题(18)
本章参考文献(18)
第2章生物质预处理技术(21)
2.1生物质预处理的必要性(21)
2.2生物质物理预处理原理与技术(24)
2.2.1生物质物理预处理原理(24)
2.2.2生物质物理预处理技术(26)
2.3生物质热预处理原理与技术(43)
2.3.1生物质热预处理原理(43)
2.3.2生物质热预处理技术(44)
2.4生物质化学预处理原理与技术(48)
2.4.1生物质化学预处理原理(48)
2.4.2生物质化学预处理技术(49)
思考题(54)
本章参考文献(54)
第3章生物质热解原理与技术(56)
3.1生物质热解原理(56)
3.1.1生物质热解过程与产物(60)
3.1.2影响生物质热解过程的主要因素(62)
3.2热解反应类别及特性(68)
3.2.1慢速热解(69)
3.2.2快速热解(69)
3.2.3水热液化和溶剂分解(72)
3.2.4闪速热解(73)
3.2.5超快速热解(73)
3.3热解反应模型(74)
3.3.1简单反应模型(74)
3.3.2独立平行多反应模型(74)
3.3.3竞争反应模型(75)
3.3.4连续反应模型(75)
3.3.5组合模型(76)
3.4热解技术的应用(76)
3.4.1热解液化技术(76)
3.4.2热解炭化技术(82)
3.5热解反应器(85)
3.5.1固定床热解反应器(86)
3.5.2鼓泡流化床热解反应器(87)
3.5.3流化床反应器(89)
3.5.4闪速热解反应器(91)
3.5.5烧蚀热解反应器(92)
3.5.6旋转锥热解反应器(94)
3.5.7真空热解反应器(96)
3.5.8其他热解反应器(97)
3.6生物质热解多联产技术与应用(99)
3.6.1生物质热解多联产原理(100)
3.6.2生物质热解多联产产物特性(101)
3.6.3生物质热解多联产技术应用(103)
3.6.4生物质热解多联产技术经济性分析(104)
思考题(105)
本章参考文献(105)
第4章生物油的性质与应用(109)
4.1生物油物理化学性质(109)
4.1.1物理性质(110)
4.1.2化学性质(115)
4.2生物油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因素(119)
4.2.1反应条件的影响(119)
4.2.2生物质原料的影响(121)
4.3生物油的直接应用(122)
4.3.1燃烧(122)
4.3.2气化(124)
4.3.3化学品制备(124)
4.3.4制备合成气(128)
4.3.5制备氢气(129)
4.4生物油物理提质技术(129)
4.4.1物理过滤(129)
4.4.2溶剂添加(130)
4.4.3组分分离(133)
4.5生物油化学提质技术(138)
4.5.1催化裂解(139)
4.5.2催化加氢(140)
4.5.3水蒸气重整(144)
4.5.4酯化(148)
4.5.5超临界流体法(149)
思考题(151)
本章参考文献(151)
第5章生物质水热转化技术(154)
5.1生物质水热转化技术简介(154)
5.1.1生物质水热转化技术历史沿革(156)
5.1.2生物质水热转化技术原理(158)
5.2水热液化(174)
5.2.1工艺条件影响(178)
5.2.2产物分析与利用(182)
5.2.3水热液化机理研究(191)
5.3水热气化(196)
5.3.1工艺条件影响(196)
5.3.2产物分析及利用(211)
5.3.3水热气化机理研究(213)
5.4技术发展展望(218)
5.4.1水热液化(218)
5.4.2水热气化(224)
思考题(230)
本章参考文献(230)
第6章生物质气化技术(232)
6.1气化技术简介(232)
6.1.1气化技术历史沿革(232)
6.1.2气化原理(234)
6.2气化工艺(245)
6.2.1不同气化剂分类(245)
6.2.2不同气化炉型分类(250)
6.2.3不同压力分类(257)
6.3气化气净化与调变(265)
6.3.1颗粒物脱除(268)
6.3.2气体污染物脱除(273)
6.3.3痕量金属脱除(276)
6.3.4焦油脱除(277)
6.3.5气化气调变(285)
6.4气化气应用(287)
6.4.1气体燃料(288)
6.4.2费托合成(290)
6.5气化技术面临的实际问题(296)
6.5.1原料问题(296)
6.5.2气化效率(299)
6.5.3气化炉过程控制及自动化(300)
思考题(303)
本章参考文献(303)
第7章生物质燃烧理论与技术(306)
7.1生物质燃烧过程(306)
7.1.1生物质燃烧过程概述(306)
7.1.2生物质燃烧各阶段典型特征(307)
7.1.3影响生物质燃烧特性的因素(316)
7.2燃烧过程化学计量(318)
7.2.1生物质燃烧过程化学计量分析(318)
7.2.2生物质燃烧过程分类(320)
7.2.3热值与火焰温度(321)
7.3生物质直燃理论与技术(325)
7.3.1层燃技术(326)
7.3.2悬浮燃烧技术(330)
7.3.3流化床燃烧技术(331)
7.4生物质混燃技术(336)
7.4.1混燃技术的特点与优势(336)
7.4.2生物质与煤混燃的方式(337)
7.4.3生物质与煤混燃的运行问题(339)
7.4.4烘焙生物质与煤混燃(342)
7.4.5生物质与煤粉混燃实例(344)
7.5结焦与腐蚀特性及防治(349)
7.5.1生物质燃烧灰分特性(349)
7.5.2结焦与腐蚀特性(350)
7.5.3结焦与腐蚀防治技术(353)
7.6生物质燃烧过程中污染物生成与控制(354)
7.6.1生物质燃烧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354)
7.6.2生物质燃烧过程中主要污染物防治技术(358)
7.6.3生物质燃烧及碳捕集与封存(361)
思考题(362)
本章参考文献(362)
第8章生物质热转化系统分析计算方法与实例(368)
8.1AspenPlus在燃煤锅炉耦合生物质发电系统研究中的应用(368)
8.1.1600MW燃煤锅炉系统模型构建(369)
8.1.2600MW燃煤锅炉计算模型构建(371)
8.1.3600MW燃煤锅炉系统模型验证(373)
8.1.4生物质气化系统模型构建(373)
8.1.5生物质热解模型构建(376)
8.1.6生物质耦合燃煤发电系统(378)
8.1.7生物质耦合燃煤发电系统质量平衡计算(379)
8.2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386)
8.2.1LCA方法概述(387)
8.2.2基于LCA的生物质热化学处理分析概述(390)
8.2.3基于LCA的生物质耦合燃煤发电系统CO2排放分析(390)
8.3计算流体力学及其应用实例(395)
8.3.1计算流体力学特点(395)
8.3.2计算模型与方法(396)
8.3.3生物质耦合燃煤锅炉燃烧过程数值模拟实例(400)
思考题(418)
本章参考文献(418)
第9章生物质热转化过程研究分析表征方法(419)
9.1概述(419)
9.2气体组分分析方法(420)
9.2.1常规气体分析方法(420)
9.2.2特殊气体分析方法(421)
9.2.3热反应产气连续检测方法(422)
9.3液体组分分析表征方法(423)
9.3.1色谱分析法(423)
9.3.2光谱分析法(427)
9.4固体性质及结构分析表征方法(432)
9.4.1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方法(433)
9.4.2生物质及生物质炭形貌分析方法(435)
9.4.3粒径及孔隙分析方法(440)
9.4.4生物质及生物质炭分子结构表征方法(442)
9.5热反应性分析方法(446)
思考题(448)
本章参考文献(44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