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斗牛·猎枪

斗牛·猎枪

  • 字数: 115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 作者: (日)井上靖
  • 出版日期: 2021-12-01
  • 商品条码: 978722916231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12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侯孝贤、朱天心力荐的作家,日本文学巨匠井上靖经典作品! ★倘若终究难得圆满,你是否依然愿意孤勇上路? 悱恻执迷、寒意暗藏的一场爱恋 竭尽人事、苍凉收场的一局博弈 笃定如初、锲而不舍的一种坚持 收录《猎枪》《斗牛》《比良山上的石楠花》三部作品 ★ 精装工艺,用纸考究,封面采用精美烫透工艺。适合典藏。
内容简介
收录井上靖《猎枪》《斗牛》《比良山上的石楠花》三部作品。《猎枪》:悱恻执迷、寒意暗藏的一场爱恋。《斗牛》:竭尽人事、苍凉收场的一局博弈。《比良山上的石楠花》:笃定如初、长在心上的一丛石楠。《猎枪》是井上靖的成名作。小说的核心是彩子、三杉穰介、绿子的爱情。三位主人公都是不幸的,看似平静如水的娓娓叙述下,隐隐约约地延绵着多年的秘密与狰狞的伤痕。《斗牛》是井上靖于昭和二十四年(1949年)十二月发表于《文学界》上的作品。井上靖凭借此作品获得了芥川文学奖。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日本的国民经济濒临破产边缘,通货膨胀,国民生活困苦,而商人们却大发横财。小说围绕着战后初期大阪新晚报社举办斗牛大赛一事展开,刻画了津上等人的形象,通过主人公津上与投机商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和他在爱情上的波澜,揭露了许多肮脏的黑幕交易,展示了日本战后初期艰难时世下的世情风貌,从侧面反映了战后日本的社会现实。《比良山上的石楠花》是本书收录的最后一个短篇,井上塑造了一位倔强执拗的老学者三池俊太郎的形象。其形象原型是井上靖的岳父足立文大郎。短短的篇章勾勒出了老人曲高和寡却始终不悔、笃定如初的学问人生。
作者简介
井上靖(1907-1991),日本文坛巨匠,当代著名作家、评论家和诗人。曾任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日本艺术院会员,日本文化财保护委员会委员,日本文艺家协会理事长。曾荣获芥川奖、艺术选奖文部科学大臣奖、日本艺术院奖、每日艺术奖、读卖文学奖、日本文学大奖、野间文艺奖、千叶龟雄奖等。
目录
猎枪
蔷子的信
阿绿的信
彩子的信(遗书)
斗牛
比良山上的石楠花
译后记
附录井上靖年谱
摘要
     我在日本猎人俱乐部的机关刊《猎友》——一本薄薄的杂志——的近期新号上,发表了一首题为《猎枪》的诗歌。 这么一说,或许让人听着觉得我是一个对打猎多少有些兴趣的人。可是,把我抚养成人的母亲向来极为厌恶杀生,因此我至今连一杆气枪都不曾摸过。《猎友》杂志的编辑恰巧是我高中时代的同学,一把年纪了,却依然放不下诗歌同好杂志。大概是他一时兴起,加上几分久别叙旧的客套,便托我写一首诗。那是一本跟自己不搭界的特殊杂志,对方还要求作品要取材于跟打猎有关的事情,倘若是平常的我,肯定当场就拒绝了。恰好那个时候,偶然有些事情让我对猎枪与人的孤独之间的关系起了诗兴,想着什么时候要以此为题写个作品,便觉得这是个不错的发表去处。于是,在十一月底的一个终于有些寒意逼人的夜晚,我伏案写作,完成了一首带有个人风格的散文诗。第二天,早早便寄往《猎友》的编辑部。 那首散文诗《猎枪》与我接下来所写的这篇手记多少有些关系,姑且在此移录如下: 那人衔着一个大烟斗,让猎狗走在前方,长靴用力地踩着霜柱,慢慢地趟开初冬天城山小道的草丛攀登而去。带有二十五发子弹的腰带,黑褐色的皮质上衣,架在肩上的丘吉尔双管猎枪。那是一种夺人性命、闪着白光的钢铁武器,究竞是什么人要武装得如此冷酷呢?不知道为什么,我对擦身而过的那个高个子猎人的背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自那以后,在都市车站或闹市的深夜时分,我有时会突然想要像那猎人一样行走。缓慢、安静、冷酷——那一刻,每每在我眼里成为猎人背景的,并非初冬时节冷峻的天城山,而是莫名有些落寞的白色河床。而且,一杆铮亮的猎枪上,印烙着同时浸染于中年孤独的灵魂与肉体中的沉重感,散发出一种在它瞄准生灵时所见不到的、不可思议的血腥之美。 朋友寄来了刊有这篇《猎枪》的杂志。哗哗地翻着书页时,一向漫不经心的我才第一次发现,自己的作品尽管题上了《猎枪》这个煞有介事的题目,却与这个杂志的风格相去甚远,跟散落在四处的“打猎之道”、运动员精神等等,或者是诸如健康的爱好之类的词语格格不入。刊登着我的诗歌的那一页,仿佛一个离岛似的,成了一个孤立的截然不同的特殊空间。毋庸多言,我在这篇作品里,展现了猎枪本质上的性格,那是我凭借自己诗的直觉把握住的。如果这么说有些言过其实的话,那至少是我曾经有意那么做的。在这一点上,我相当自负,于心无愧。如果这篇作品刊登在其他杂志上,当然也是毫无问题的。只是这本杂志是日本猎人俱乐部的机关刊,一向以宣传打猎为健康、最豪迈的爱好为使命。《猎枪》刊登于其中,我的猎枪观便多少显得有些歪门邪道,令人敬而远之。意识到这一点后,我才体会到朋友当初拿到我的诗稿时心中的为难,估计也是相当犹豫吧。他勉为其难地刊登了这首诗歌,可以想象那种出于友情为我费心劳神的样子。当时,我真是为此感到心痛。我还想着,或许会从猎人俱乐部的某个人那里收到一两个抗议。结果,这不过是我在杞人忧天。不管过去了多长时间,我连一封类似内容的明信片都不曾收到过。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我的作品被全国的猎人们接近无视了。或者说得更确切一些,可能根本无人阅读过它。两个月后,我已经将这件事抛诸脑后。一天,一个名叫三杉穰介的陌生人给我寄来了一封书信。 我曾见过后代的史家如此评论泰山的一个古碑上刻着的文字:“像是秋台风过去后,太阳白晃晃的光芒一般”。我在收到的白色和纸大号信封上见到的三杉穰介的笔迹,如果稍微夸张一点形容,便是那样的文字。那种笔迹早已湮灭,现在甚至连古碑的一页拓本都无处可寻,它究竟有何风韵格调,本就无从想象。三杉穰介那几乎要溢出信封的大个草书体文字,乍一看,字迹华丽,给人一种豪放的感觉。可是,稍稍看上一会儿,一个字一个字,便有一种空虚感迎面而来。于是,我突然想起了上述史家关于泰山石刻书法的评说。笔头蘸满墨汁,左手持着信封,一气呵成,笔走龙蛇——人们可能如此想象,可是,那笔势里透出一种与所谓的枯淡不同的、莫名冷漠的面无表情与兴致索然。换言之,那自在的笔势让人感受到一种怏怏不乐、带着浓郁的近代人色彩的自我,丝毫没有世上善书者身上的那种庸俗与可恶。 总而言之,那封信出现在我家粗糙的木制邮箱里,它的堂堂风范,华丽得有点不合时宜。打开信封一看,只见一间多的宣纸上,每行大概有五六个大字,行笔同样潇洒自如——我对打猎有些兴趣,前一阵子,偶然有机会在《猎友》杂志上拜读了您的高作《猎枪》。我天生是个粗人,跟诗歌的风雅向来无缘。实言相告,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读诗。这么说可能有失礼数,但我好像也是第一次见到尊名。不过,拜读了《猎枪》之后,我体会到了一种久违的感动——大概就是这样的开头。当我第一眼看到这封信时,行将忘却的散文诗《猎枪》一事浮上心头。我想,这下终于有个猎人,而且还是相当厉害的家伙,给我寄来抗议信了,一时间心里紧张不已。P2-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