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世纪微小说精选100篇

世纪微小说精选100篇

  • 字数: 244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2-01
  • 商品条码: 978751713958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2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微型小说学会精选了跨越百年的百篇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微小说作品。“五四”运动的主将之一鲁迅先生发表于1919年12月1日的微小说《一件小事》,不足千字的篇幅,记述一件冬日街头偶发的小事,以车夫灵魂的高大,映出了知识者“皮袍子下面藏着的‘小’来”。其深层,在于对于一向被歧视的普遍劳动者重新的审视。赵树理的《田寡妇看瓜》,虽数百言,却与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一样是反映土改的名篇。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赵树理的这篇小说,具体而微地阐述了这一深刻道理。在28年的革命战争中,无数共产党员、革命战士、人民群众浴血奋战,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和精神,需要文学永远去赞颂、讴歌。收在这本集子里的微小说,便多有此类题材的佳作。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前夕,脱贫攻坚全面完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微小说作家们用这一既有文学性又有新闻性的体裁描绘新时代新风貌,如辽宁青年女作家李伶伶的新作《石书记的承诺》便是这一代表。
目录
一件小事
田寡妇看瓜
第三块墓碑
余晖
最后的秘密
夜眼
洗产包的老人
神偷
风铃
金子
生死抉择
还乡
党证
惊涛
面试
老党员金嫂给我的感动
爷爷的枪
敲钟的老人
……
摘要
     一件小事 鲁迅 我从乡下跑进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地看不起人。 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 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大北风刮得正猛,我因为生计关系,不得不一早在路上走。一路几乎遇不见人,好不容易才雇定了一辆人力车,叫他拉到S门去。不一会儿,北风小了,路上浮尘早已刮净,剩下一条洁白的大道来,车夫也跑得更快。刚近S门,忽而车把上带着一个人,慢慢地倒了。 跌倒的是一个老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伊从马路边上突然向车前横截过来;车夫已经让开道,但伊的破棉背心没有上扣,微风吹着,向外展开,所以终于兜着车把。幸而车夫早有点停步,否则伊定要栽一个大跟斗,跌到头破血出了。 伊伏在地上;车夫便也立住脚。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便很怪他多事,要是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 我便对他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 车夫毫不理会,——或者并没有听到,——却放下车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来,搀着臂膊立定,问伊说: “您怎么啦?” “我摔坏了。” 我想,我眼见你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装腔作势罢了,这真可憎恶。车夫多事,也正是自讨苦吃,现在你自己想法去。 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话,却毫不踌躇,搀着伊的臂膊,便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我有些诧异,忙看前面,是一所巡警分驻所,大风之后,外面也不见人。这车夫扶着那老女人,便正是向那大门走去。 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霎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我的活力这时大约有些凝滞了,坐着没有动,也没有想,直到看见分驻所里走出一个巡警,才下了车。 巡警走近我说:“你自己雇车罢,他不能拉你了。” 我没有思索地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交给巡警,说,“请你给他……” 风全住了,路上还很静。我走着,一面想,几乎怕敢想到我自己。以前的事姑且搁起,这一大把铜元又是什么意思,奖他吗?我还能裁判车夫吗?我不能回答自己。 这事到了现在,还是时时记起。我因此也时时熬了苦痛,努力地要想到我自己。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日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原载《晨报·周年纪念增刊》1919年12月1日 田寡妇看瓜 赵树理 南坡庄上穷人多,地里的南瓜豆荚常常有人偷,雇着看庄稼的也不抵事,各人的东西还得各人操心。最爱偷的人叫秋生,因为自己没有地,孩子老婆五六口,全凭吃野菜过日子,偷南瓜摘豆荚不过是顺路捎带。最怕人偷的是田寡妇,因为她园地里的南瓜豆荚结得早——南坡庄不过三四十家人,有园地的只是王先生和田寡妇两家,王先生有十来亩,可是势头大,没人敢偷;田寡妇虽说只有半亩,可是既然没人敢偷王先生的,就该她一家倒霉,因此她每年夏秋两季总要到园里去看守。 1946年春天,南坡庄经过土地改革,王先生是地主,十来亩园地给穷人分了;田寡妇是中农,半亩园地自然仍是自己的。到了夏天园地里的南瓜豆荚又早早结了果,田寡妇仍然每天到地里看守。孩子们告诉她说:“今年不用看了,大家都有了。”她不信,因为她只到过自己园里,王先生的园地在哪里她都不知道。 也难怪她不信孩子们的话,她有她的经验:前几年秋生他们一伙人,好像专门跟她开玩笑——她一离开园子就能丢东西。有一次,她回家去端了一碗饭,转来了,秋生正走到她的园地边,秋生向她哀求:“嫂!你给我个小南瓜吧!孩子们饿得慌!”田寡妇没好气,故意说:“哪里还有?都给贼偷走了!”秋生明知道是说自己,也还不得口,仍然哀求下去,田寡妇怕他偷,也不敢深得罪他;看看自己的嫩南瓜,哪一个也舍不得摘,挑了半天,给他摘了拳头大一个,嘴里还说:“可惜了,正长哩。”她才把秋生打发走,王先生恰巧摇着扇子走过来。王先生远远指着秋生的脊背跟她说:“大害大害!庄上出了他们这一伙子,叫人一辈子也不得放心!”说着连步也没停就走过去了。这话正中了她的心事,她一辈子也忘不了,因此孩子们说“今年不用看了”,她总听不进去。不管她信不信,事实总是事实。有一天她中了暑,在家养了三天病,园子里没丢一点东西。后来病好了虽说还去看,可是家里忙了,隔三五天不去也没事,隔十来天不去也没事,最后她在留做种子的南瓜上都刻了些十字作为记号,就决定不再去看守。 快收完秋的时候,有一天她到秋生院里去,见秋生院里放着十来个老南瓜,有两个上边刻着十字,跟她刻的那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