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英语书面语语篇连贯:阐释与评价

英语书面语语篇连贯:阐释与评价

  • 字数: 26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刘国兵
  • 出版日期: 2021-11-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9347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语学习者书面语语篇连贯自动评价系统研究”(14BYY084)的结项成果之一,从理论探讨到系统构建,对英语学习者书面语语篇连贯进行了深入研究。该书首先对连贯理论进行了系统介绍,从连贯的核心概念开始,到连贯发展脉络、连贯研究领域的九大理论、不同学科(哲学、认知科学、心理科学等)对连贯的解释,尤其是对该研究所基于的两大理论——词汇衔接理论和向心理论进行了详细介绍,勾画出连贯研究发展图谱。其次,该书设计了一套科学可行、专门用来评价英语学习者书面语语篇连贯的量化方法,以词汇衔接理论和向心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学习者语篇连贯自动评价模型算法,创建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书面语语篇连贯自动评价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够用于大规模考试中对英语学习者作文的连贯性进行自动评分,还可应用于大学英语写作课堂教学,对学生作文语篇连贯情况提供实时反馈。
作者简介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理论基础
1.2.1 向心理论
1.2.2 词汇衔接理论
1.3 本研究对于连贯的认识
1.4 研究价值
1.4.1 理论价值
1.4.2 应用价值
1.5 本书框架
1.6 小结
第2章 语篇连贯理论概述
2.1 引言
2.2 衔接与连贯
2.2.1 衔接
2.2.2 连贯
2.2.3 衔接与连贯的关系
2.3 语篇连贯理论
2.3.1 衔接与连贯理论
2.3.2 宏观结构理论
2.3.3 言外行为理论
2.3.4 主位推进理论
2.3.5 向心理论
2.3.6 心理框架理论
2.3.7 修辞结构理论
2.3.8 词汇衔接理论
2.3.9 其他语篇连贯理论
2.4 已有理论的不足
2.5 小结
第3章 连贯的解释
3.1 连贯的哲学解释
3.1.1 哲学中的连贯
3.1.2 理性与连贯
3.1.3 知识与连贯
3.1.4 他心与连贯
3.1.5 纯粹经验与连贯
3.1.6 意向立场与连贯
3.1.7 交往理性与连贯
3.2 连贯的认知学解释
3.2.1 引言
3.2.2 理想化认知模型与连贯
3.2.3 认知参照点与连贯
3.2.4 概念隐喻与连贯
3.2.5 象似性理论与连贯
3.2.6 心理空间与概念整合理论
3.3 连贯的心理学解释
3.3.1 引言
3.3.2 心理学视角下的语篇
3.3.3 心理学视角下的连贯
3.3.4 命题与语篇连贯
3.3.5 图式与语篇连贯
3.4 小结
第4章 向心理论
4.1 引言
4.2 向心理论的理论基础
4.3 向心理论的主要内容
4.3.1 三个制约条件与两条规则
4.3.2 主流四分法
4.3.3 四项原则分析法
4.3.4 语句过渡七分法
4.4 向心理论的应用范围
4.4.1 回指消解
4.4.2 语篇连贯性分析
4.4.3 文本自动生成
4.4.4 作文自动评分
4.4.5 实验语音学
4.5 参数化研究
4.5.1 语篇片段
4.5.2 语句
4.5.3 前瞻中心Cf排序
4.5.4 实现
4.6 小结
第5章 向心理论在语篇连贯评价中的应用探索
5.1 引言
5.2 研究设计
5.2.1 研究问题
5.2.2 语料选择
5.2.3 参数设定
5.2.4 研究流程
5.3 研究结果与讨论
5.3.1 人工评分相关分析
5.3.2 不同体裁人工评分和Kibble评分相关分析
5.3.3 四项基本原则在不同体裁语篇中的分布特征
5.4 不足之处与展望
5.5 小结
第6章 学习者书面语语篇连贯评价系统的构建
6.1 引言
6.2 系统构建过程概述
6.3 变量的分类与提取
6.3.1 基础变量
6.3.2 语义关系变量
6.3.3 连系与连结变量
6.3.4 综合变量
6.4 语篇连贯预测因子的界定与识别
6.4.1 基础变量与语义关系变量中的预测因子
6.4.2 连系变量与连结变量中的预测因子
6.4.3 综合变量中的预测因子
6.5 语篇整体连贯评价系统
6.5.1 研究工具
6.5.2 人工评分分析
6.5.3 构建过程
6.5.4 验证结果
6.6 局部连贯评价系统
6.6.1 研究进展
6.6.2 人工评分分析
6.6.3 构建过程
6.6.4 构建结果
6.7 评价系统性能分析
6.7.1 机器评分与人工评分相关性分析
6.7.2 机器评分与人工评分一致性分析
6.7.3 机器评分与向心法则测试结果对比
6.8 小结
第7章 学习者书面语语篇连贯评价系统的应用
7.1 应用范围
7.2 应用设想
7.3 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7.3.1 人工评分
7.3.2 机器评分结果的利用
7.3.3 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7.4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不同体裁语料抽样结果及相关信息
附录2:语料样本人工评分和Kihble评分结果
附录3:语篇连贯人工评分标准
附录4:不同体裁学生作文语句切分及标注示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