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人生之体验续编 病里乾坤
字数: 177000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作者: 唐君毅
出版日期: 2021-11-01
商品条码: 9787510888236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96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
¥4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人生之体验续编》与《病里乾坤》二书探讨的虽是人生之反面之艰难罪恶悲剧等方面,但正表现了作者正视人生反面,不躲闪逃避的态度,斩伐人生前路的葛藤后,则将见山川如画。对一切发心立志去求道行道,却因而历尝行道途中的艰险苦痛的人,是最精警的提撕与最深切的抚慰。
内容简介
《人生之体验续编》辑录作者连续七年写成的七篇论文,意在为《人生之体验》续篇。两书在思想上有一致性,但《人生之体验》更重在对人生正面及向上性的肯定,以求超拔于现实烦恼之外,因此多在自勉而无心说教;而《人生之体验续编》则更能正视人生之反面及艰难罪恶悲剧等,意在转化阻碍人生之上达的反面事物,以归于人生正道,引导人生由平日所周旋应对的流俗中超拔而出,实现自我生命的提升,既在自勉,亦有说教。《病里乾坤》是作者于一九六七年二、三月在日本治疗眼疾期间,于病榻上再次深刻反省生命存在的与苦痛而写。与《人生之体验续编》一样,是关于生命负面的恳切反省与体验之作,可视为《人生之体验续编》的再续编。
作者简介
唐君毅(1908—1978),四川宜宾人。著名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出身书香门第,接受过良好的旧学教育。曾任教于华西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曾任江南大学教务长。
目录
人生之体验续编
1自序
001第一篇俗情世间中之毁誉及形上世间
001一、作为日常生活中之经验事实的毁誉
005二、作为社会政治现象之毁誉
006三、作为主观心理现象之毁誉
011四、在精神现象中之毁誉
016五、求名心之形而上的根原,与超流俗毁誉之自信心
023六、为俗情世间立毁誉标准所在之重要
026第二篇心灵之凝聚与开发
026一、心灵之凝聚与开发之轮转相
027二、自然世界中之凝聚与开发
028三、心灵与自然世界之关系
029四、人文世界中之凝聚与开发
031五、人性人格与人文之关系
032六、心灵之闭塞相与流荡相之因与缘
037七、心灵之开发与凝聚之易与难
038八、吾人今日在社会文化上之处境
042九、心灵之凝聚与开发之道路
044十、真理为心灵之凝聚与开发之所依,及师友之义
047第三篇人生之艰难与哀乐相生
047一、人生之寂寞苍茫的氛围
049二、生存之严肃感,与人为乞丐之可能
053三、在自然生命之流中与岸上之两面难
057四、社会的精神生命之树,及飘零之果,与名位世间
062五、价值世界与人间天路
064六、天路历程与现实世界之裂痕
068七、“我在这里”与学圣贤者之泥泞路
071八、人生路滑与哀乐相生之情怀
075第四篇立志之道及我与世界
075一、志之意义
078二、志之种类,与志之诚伪,及其转化历程
080三、青年之向上心与其堕落之关键
083四、宗教、艺术、文学,与志之兴发
085五、人与其所有物,及大公之志愿所由立
089六、拔乎流俗之心量
091七、把我放在世界内看之涵义
094八、把世界放在我以内看之意义
096九、逃避与承担,及公的志业所自生起之根原
101第五篇死生之说与幽明之际
101一、引言
102二、人死问题与人之“生”之意义
108三、死者与后死者之相互关系,及幽明之彻通
111四、鬼神之状与情
114五、心之直接相感与古今旦暮
116六、尽己心、尽他心与天心天理
120第六篇人生之虚妄与真实
120一、思想上之错误之根原
123二、谎言之根原与绝此根原之道
129三、行为之合理与人生之真实化
132四、成物与成己
133五、“死”在目前之义,与人生遗憾之化除如何可能
138六、对反面者之开朗之意义
140七、内在的真实存在之自觉
143八、所接之事物之专享无二性之确认
146第七篇人生之颠倒与复位
146一、引言
148二、人之倒影及其他之譬喻
151三、谁颠倒及颠倒如何形成
153四、常人之好利好色及嗣续贪中之颠倒相
158五、常人之好名心中之颠倒相
161六、常人之求客观价值之心中之颠倒相
164七、常人之宇宙观人生观中之颠倒相
169八、非常心态中之颠倒相
178九、人生之复位
182十、复位之难与易,及天堂与地狱之结婚
186外文人名中译对照表
病里乾坤
003一生世
007二目疾
009三超越心情与傲慢之根
015四如理作意与天命
022五忧患与死生之道
028六理与事
031七习气与病
034八痛苦与神佛
041九当与不当之辨
043十觉与无觉
048十一尽生死之道与超生死
056十二痛苦之究极的价值意义
073十三痛苦与大悲心、崇敬心及感慨祈愿心
摘要
第一篇 俗情世间中之毁誉及形上世间 毁誉现象,一般的说,直接属于形下的俗情世间,而不属于形上的真实世间。但它又是二者间交界的现象,同时亦是人生之内界——即己界——与外界中之人界之交界的现象。这现象,是人生中随处会遇见,而内蕴则甚深远,然常人恒不能知之,哲人恒不屑论之。实则人如能参透毁誉现象的内蕴,即可了解由形下的俗情世间,至形上的真实世间之通路,亦渐能超俗情世间之毁誉,而能回头来在形下的俗情世间,求树立是非毁誉之真正标准。这些话要接近明白,须逐渐由俗说到真,由浅说到深。此下分六段说明。此六段又分两部:前三段是说“俗”,其文字本身亦是俗套的;后三段则希望逐渐转俗成真。 一、作为日常生活中之经验事实的毁誉 我所谓作为日常生活中之经验事实的毁誉,每人都可以从他的日常生活中去体会。在一般人相聚谈话的时候,通常总是谈学问谈事业的时间少,而批评人议论人的时间多。批评人议论人,便非毁则誉。西方有一文学家说,人最有兴趣的是人。此应再下一转语,即人最有兴趣的,是对人作毁誉。毁誉本于是非之判断。人有是非之判断,则不能对人无毁誉。我们可暂不对此人间有是非毁誉之事实本身,先作一是非毁誉之判断。我们可暂不誉“世间之有毁誉”,亦可暂不毁“世间之有毁誉”,而只将其纯当作为一事实看。中国过去民间普遍流传一讲世故的书,名《增广贤文》。其中有二句话:“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此二句话之语气中,包含一讽刺与感叹。但这是一个事实。人通常是依他自己的是非标准,而撒下他的毁誉之网,去囊括他人;而每一人,又为无数他人之毁誉之网所囊括。一人在台上演讲,台下有一百听众,即可有一百个毁誉之网,将套在此讲演者之头上。一本书出版,有一千读者,即可有一千个毁誉之网,套在此书作者之头上。一人名满天下,他即存在于天下一切人之是非毁誉之中。而一个历史上的人物,他即永远存在于后代无限的人之是非毁誉之中。这些都是此俗情世间中不容否认的事实。 这个事实,有其特别的复杂性。其所以复杂,主要是由人之任何的言行,都有被毁与被誉的可能。这亦不是从当然上说,而是从实然上说。其所以总有此二可能,大概有四种原因。一是人之实际表出的言行,只能是一决定的言行。每一决定的言行,必有所是。人们在发一言行时,亦总可暂自以为是,他人便可是其所是而誉之。但是人之言行,是此则非彼。故每一决定的言行,又只能实现某一种特定的价值。因而在想实现其他特定价值的人,便可觉此特定言行之无可誉,而复可转而以其他特定价值之未被实现,为毁谤之根据。最能表达此种毁誉现象的,即《伊索寓言》中之一老人与小孩赶驴子的寓言。小孩在驴背,则人要说为什么让衰老的人步行;老人在驴背,人要说为什么让稚弱的小孩步行;老人小人都在驴背,人要说何以如此虐待驴子;老人小孩都步行,人要说何以如此优待畜牲。此寓言是把老人小孩与驴之四种可能的关系,全都尽举,但无一能逃他人之毁。因为人采取四种中之任何一种可能,都不能实现其他可能中所实现之价值。这是人之任一决定的言行,都不能免于毁谤之一原因。二是人之实际表出的言行,依于人之内心的动机。但是人之内心的动机,是不可见的。因其不可见,故人总可作任意的揣测,人亦总有对之作任意揣测之绝对的自由。即人总有孔子所谓“逆诈亿不信”之自由。故孔子、耶稣之言行,他人亦可不信。在此,孔子、耶稣要作任何辩白,皆可是无用的。因辩白是言,言一说出,则他人仍可疑此言所以说之动机。苟子说:“君子能为可信,而不能使人必信己。”这句话加重说,是君子必不能使人必信己。第三是任何表出的言行,必有其社会的影响。而此影响可好亦可坏。这好坏之影响,恒系于此言行与其他因素之配合,本不当只归功或归罪于此言行本身。但是人通常是依结果之价值,以判断原因之价值。因而总可依于对一言行之影响结果之好坏,以判断此言行本身之好坏,而生一不适切的毁誉;因而好者皆有被毁之可能,而坏者亦有被誉之可能。 P1-3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