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听涛斋自选集

听涛斋自选集

  • 字数: 2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傅宗文
  • 出版日期: 2021-10-01
  • 商品条码: 978756158394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64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听涛斋自选集/中国社会经济史新探索丛书》所收文章偏重中国古代经济史方面的文章,就中尤以福建地方史的文章为多。作者感谢大自然的慷慨赐予,获致自由自在地享受:观沧海,揽莽苍,碧波澄心,翠提滤怀,读书挥亳,写下一批长短文章。它们无疑是一个中国古代史探索者留下的斑斑展痕,是海涛林涛催生下心血的结晶,所以书斋既以听涛为标榜,移作书名也便颇为妥贴。作者以历史眼光编选史学文章,故尽量保持原貌,编旧如旧,一时未能接近补正,仅改正个别词句及错别字。
作者简介
  傅宗文,1932年生,福建省仙游县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1958年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生毕业,长期从事以宋史为重点的中国古代史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著有《宋代草市镇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1991年精装外销版)、《刺桐港史初探》等。先后任《中国名君名臣政迹辞典》、《吴夺学术研究文集》副主编兼撰搞人,参与李新主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四卷本)、束世激主编《宋辽佥元史大学用书》的编撰工作。
目录
自序
中国古代海关探源
中国古代海上贸易的管理传统与早期海关
宋代的私庄
宋代的草市镇
宋代草市镇与扩城建郊
海峡飞渡:闽南百越人的远航试水
丁儒龙溪诗篇的作者及其史地背景
宋代福建沿海的商业化浪潮
刺桐港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双向支撑
后渚古船:宋季南外宗室海上经商的物证
——古船牌签研释并以此纪念古船出土15周年
末代江山犹有一枝俏
——宋元外国人第一本刺桐见闻录评介
宋代福建科第盛况试析
一代名臣千古传颂
——纪念蔡襄诞辰975年
吴卒事迹钩沉
钓鱼城之战浅论
关系宋季政权存亡的钓鱼城与崖门寨战役
——纪念前者730年、后者710年
唐末农民战争深远的历史影响
两宋农民战争“等贵贱,均贫富”口号初探
后记
摘要
     中国地主田庄经济出现得很早,汉代已颇为发达。《史记》卷三十《平准书》记武帝通过杨可告缗打击商贾地主,“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引《昌言·理乱》说:“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这两则史料告诉我们,汉代地主占有广大田地,使用奴婢或依附农从事生产活动,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住宅设备。《平准书》所谓“宅亦如之”者,盖谓住宅也如田地之多也,正好与《理乱》篇一豪便有“连栋数百”相吻合。显然,由于中国具体的国情,在地主经济出现之后,奴隶制度、农奴制度都可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其残余形态或被改造了的形式重现出来。地主田庄一旦应用奴隶或依附农以从事生产,当然要为他们提供生活条件,住宅正是□根本的条件之一。所以秦汉以后,文献往往以“田宅”或“田宅奴婢”、“田宅僮奴”连称,绝非偶然。     西汉前期,在商品经济的刺激下,渭水、黄河与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曾经涌现种植单一作物以应市场需要的田庄①。但到了两汉之交,随着社会经济的逆转,田庄的自然经济色彩逐步趋于浓烈,樊重的湖阳田庄,“六畜放牧,鱼赢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其兴工造作,为无穷之功,巧不可言。富拟封君”。真正是一个自给自足,农牧兵工兼备的经济单元。这种经营趋势,到南北朝时期愈益增强。“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②、“谢工商与衡牧”③,深刻地揭示了这一时期田庄经济的本质特征。     南朝田庄承袭汉季陋习,盛行僮奴部曲制。到了唐代,这种情况才逐渐地有所□更。     隋朝统一全国,从政治割据桎梏下解放出来的社会生产力,汇成冲刷僮奴部曲制的激流,又经过隋末农民战争,所以人唐之后,世族地主衰竭了。僮奴部曲制也日益为均田制小农与租佃制佃农所取代,因之“百室合户,千丁共籍”的田庄,就逐渐地演□为新一代的村庄。这时的地主田庄或小农乡村,也就以境赋义,把汉代原来释为丛草、岔道的“庄”,魏晋以来序音野下出现的“墅”,作为自己的专称了④。     唐代普遍发达的田庄经济,是宋代田庄的历史前提。但是宋代田庄的更大进展,仍然有其特殊的历史条件。     宋朝“不抑兼并”的国策,促成土地兼并的激烈进行。赵匡胤通过军事政□建立的新王朝,为了广泛笼络地主各派别,满足地主阶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土地的强烈欲望,因而在其建国之初,“杯酒释兵权”时,便劝臣下“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之业”⑤。晚唐以来,中国的商品经济日趋发展,田地的商品化程度有了相应的提高,均田制的瓦解,田地的买卖摆脱了官田授受的种种约束。由于五代兵燹的宁息,那些早先蛰伏在田间的地主、豪贾、富工纷跻于仕宦行列,因而求田问舍、兴头大足等等,都构成“不抑兼并”的历史背景,从而促进这一国策的奠定。宋人周煇记某显贵说:“人生不可无田”;“有田方为福,盖福字从田从衣。”⑥宰相晏殊《答赞善兄家书》说:“置得一两好庄及第宅,免得茫然。此位为良图。”这都清楚地表露了地主阶级兼并土地的勃勃野心。所以自北宋建国之后,土地所有权的集中迅速展开,“名园易主似行邮”(司马光),“千年田换八百主”(辛弃疾),农民大量丧失土地,地主内部的兴衰无常,因而阶级矛盾与地主阶级内部各阶层的矛盾也一一上升起来。     以土地为根基,并借助其政治权力,通过分成租或定额租,及人身依附诸条件,把貌似自由的客户束缚于田庄,以进行生产活动,是宋代田庄的普遍特点。     现先从民俗学的角度,弄清田庄的基本构成。 P27-2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