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印染

印染

  • 字数: 1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 作者: 董静
  • 出版日期: 2021-06-01
  • 商品条码: 978722913967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56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民间印染概说”“民间印染种类”“民间印染代表性传承人”“民间印染代表性作品”四部分。全书的重点是第二部分“民间印染的种类”,作者从“扎染”“蜡染”“蓝印花布”等不同的种类展开叙述,既谈它的发展历史,又谈它的制作工艺,还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民族或地区的印染加以分门别类介绍。
目录
壹民间印染概说
贰民间印染种类
第一节扎染
一、扎染历史
二、扎染制作工艺
三、白族扎染
第二节蜡染
一、蜡染历史
二、蜡染制作工艺
三、苗族蜡染
第三节夹缬
一、夹缬的历史
二、夹缬的制作工艺
三、浙江蓝夹缬
第四节䋑染
一、䋑染的历史
二、䋑染的制作工艺
三、黎族䋑染
第五节薯莨染——香云纱
一、薯莨染的历史
二、薯莨染的制作工艺
三、广东香云纱
第六节蓝印花布
一、蓝印花布的历史
二、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
三、南通蓝印花布
第七节彩印花布
一、彩印花布的历史
二、彩印花布的制作工艺
三、山东彩印花布
叁民间印染代表性传承人
第一节白族扎染的代表性传承人
第二节苗族蜡染的代表性传承人
第三节夹缬的代表性传承人
第四节绋染的代表性传承人
第五节香云纱的代表性传承人
第六节蓝印花布的代表性传承人
第七节彩印花布的代表性传承人
肆民间印染代表性作品
第一节白族扎染“蝴蝶花”
第二节苗族蜡染“石榴鸟纹”
第三节夹缬“百子被”
第四节夹缬“状元图”
第五节清代黎族绋染织花筒裙
第六节蓝印花布“龙凤呈祥”
第七节蓝印花布“鸳鸯戏荷”
第八节彩印花布“喜鹊登梅”
第九节彩印花布“刘海戏金蟾”
第十节彩印花布“狮子滚绣球”包袱皮
第十一节彩印花布“麒麟送子”帐檐
推荐书目
摘要
     扎染,古称“缬”“绞缬”,又有“绞染”“撮缬”“撮晕染”等别称,民间也通常称为“撮花”“扎花布”。扎染早在秦汉时代已在中原出现,约有近两千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古代传统的纺织品“防染法”印花工艺的一种。扎染风格质朴,工艺简单,是民间常见的传统手工染色技术之一。据《实仪录》载,“汉年间有染缬色法,不知何人所造”。扎染是用麻、丝、棉绳等线在平整的织物上依照一定的规律性进行扎结、缠绕、串缝,以达到防染的目的。《资治通鉴备注》中详细描述了古代扎染的制作过程:“撮揉以线结之,而后染色,既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余则入染矣,其色斑斓。”意思是说,扎染是依据一定的花纹图案,用针和线将织物缝成一定形状,或直接用线捆扎,然后抽紧扎牢,染色时折叠处不着色,而没有扎结的地方则容易着色,从而形成别有风味的晕色效果。 (直以来,扎染就是民间社会普遍使用的染色方法。现存最早的扎染实物是东晋时期的绞缬印花绢。东晋时,扎染工艺已在民间流传。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鹿胎缬”图案。陶潜的《搜神后记》中也曾讲到“鹿胎缬”的故事。说的是当时的年轻妇女喜欢穿一种紫色花纹的上衣“紫缬襦”,紫地白色花纹看上去就像梅花鹿的斑纹一样,这种服饰的花纹就是由扎染工艺制成的,称为“鹿胎缬”。此外。还有“玛瑙缬”、“鱼子缬”和“龙子缬”等。由此可见,东晋南北朝时,扎染织物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隋唐时期是绞缬工艺的鼎盛时期,扎花工艺、染色技术、染料制作和流传地域都达到了靠前的发展,尤其是贵族穿绞缬的服饰非常流行。这一时期,扎染中各种捆扎技法的使用与多种染色技术相结合,染成的图案纹样多变,主要有“大撮晕缬”“醉眼缬”“方胜缬”“团宫缬”等图案。唐代时,在丝质的面料上也可以利用扎染方法染制出精美的花纹。唐代画家周防的《簪花仕女图》和敦煌壁画中妇女的衣物,有的就是用扎染的方法染制成的。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的唐墓中还曾出土过扎染制作的裙子,有绛紫、茄紫两种颜色,菱形网格图案,网格中形成自然的纹理,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另外,阿斯塔那唐墓中出土的绞缬菱花纹绢,制作时打结的缝线还没有拆掉,织物上的针眼和折皱至今仍依稀可见,不仅可以了解到当时绞缬工艺折叠缝缀的方法,而且显示了唐代高超的扎染工艺技术。唐代时,日本遣唐使来到中国,不仅学习优选技术,回国时还将大量纺织品带回日本,直到今天,日本正仓院还珍藏着中国唐代时的织锦、扎染、蜡染等珍贵的纺织印染品。这对日本的印染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保存在日本正仓院的唐代扎染实物有“七曜纹”绞缬、“目交纹”绞缬、“七宝系纹”绞缬、“格子纹”绞缬、“打结纹”绞缬、“茶色花鸟纹”绞缬等。 唐代末年,四川第地区除了出产有名的蜀锦外,绞缬工艺也很兴盛,人们把这种具有四川地域特色的绞缬称为蜀缬,白居易曾有一首诗说到“成都新夹缬”,就是对蜀缬的吟咏和赞美。蜀缬产于蜀地四川,在唐代时生产兴盛,产量高,质量上乘,具有独特的地域风格,因此有专门名目而载入史册。四川的自贡、荣县、峨眉等地,也都是民间扎染盛行的地方。这一地区的扎染品种很多,主要有门帘、方巾、围裙、桌布、床单等。扎染的图案和题材来源于民间熟悉和喜爱的自然景物,如鸟兽鱼虫、花果草木等,也有寓意吉祥的鸾凤和鸣、鸳鸯戏莲、牡丹绶带、狮子绣球等吉祥图案。P29-3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