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王选 顶天立地 创新典范

王选 顶天立地 创新典范

  • 字数: 12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 丛中笑
  • 出版日期: 2021-10-01
  • 商品条码: 978750469112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纪实文学的形式生动翔实地展现了王选爱国奋斗的一生,从他带领团队研发出领先世界的第四代汉字信息处理与激光照排系统,到世界首套文图合一处理的中文彩色电子出版系统,30年间,王选不断创新,大胆开拓,始终走在世界前列。他一生献身科学,淡泊名利,孜孜不倦地埋头于艰苦的科研工作,掀起了中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印刷技术革命,为汉字进入信息时代、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奠定了重要基础,成为我国用自主创新的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的典范。本书通过王选一桩桩鲜明感人的事迹,有力诠释了新时代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和科学家精神的深刻内涵。他对科学执着追求、勇于实践的精神也激励着广大科技工作者继往开来,不懈奋斗。
作者简介
丛中笑,女,1984—199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1998—2006年担任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发明人、有名科学家王选院士的专职秘书,现为北京大学王选计算机研究所副研究员、王选纪念室主任,中国印协印刷文化研究会副主任委员。致力于宣传王选事迹和精神,2006年参加由中宣部、统战部、教育部和九三学社联合组织的王选同志优选事迹报告团,在全国巡回宣讲,后作为中国科协、九三学社中央和中国科技馆宣讲团成员,在大中小学和企事业单位举办报告会200余场。出版专著《王选传》《王选的世界》《王选的故事》以及学术文章、报告文学等百余万字。2003年获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2018年获第五届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特别推荐。
目录
第一章 人生基石
第二章 燕园立志
第三章 投身科学
第四章 敢为人先
第五章 中华之光
第六章 顶天立地
第七章 爱才如命
第八章 风范长存
摘要
     第一章 人生基石 家族的言传身教 1946年,一个闷热的夏天,江苏无锡惠山,通往三茅峰顶的山路上,一个9岁的男孩,正咬着牙一步一步沿着石阶往上攀爬。他的小脸被火辣辣的太阳晒得通红,汗珠沿着额头、鬓角不停地滚落下来。 男孩的母亲追上来,心疼地叫住他:“就到这里吧,不能再爬了,太吃力‘小肠气’(疝气)要发作了呀!” 男孩一声不吭,一点停留的意思也没有,继续低着头往上攀登,终于一鼓作气登上了三茅峰顶。他高兴地张开手臂放眼远眺,将太湖美景尽揽眼底。 三茅峰海拔329.98米,是惠山优选峰,也是无锡优选峰。 随行的大人们纷纷夸赞:“这孩子,真了不起!小小年纪就展现出一股勇攀很好、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 男孩的名字,叫作王选。 无锡是王选的祖籍,王氏是无锡有名望的大家族,王选的曾祖父王縡,清朝同治年间中了进士,成绩优异,名列二甲第60名,至今北京国子监的石碑上还刻有他的名字,后来官至福建主考。祖父王蕴亨,清朝时曾在苏州府和常州府谋事,辛亥革命后为避时难,将全家迁回无锡,隐居家园,不问世事。王选的祖母识文断字,精明能干,为补贴家用,开设了一家学馆,招收学徒,教授四书五经。 1903年,王选的父亲王守其(1903-1996)出生,他是家中专享的儿子,格外受宠爱,自幼习读古书,聪敏好学,15岁考上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后更名为上海南洋大学,即现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附属中学,来到了大上海。1922年,王守其完成高中学业,以优异的成绩直升上海南洋大学,攻读铁路管理专业。毕业后在上海一家工程贸易公司谋得一个职位,工作踏实,恪尽职守,一辈子没有离开过这家公司。 王守其读大学之前便成了亲,妻子周邈清(1901-1990),是王守其的表姐,两人自幼订婚。周家也是无锡书香门第,周邈清的父亲周道章曾考中秀才,年轻时去日本留学,进修化学和测绘专业,是中国第一代留学国外的知识分子。他深受日本维新思想的影响,追求开明进步,没让女儿周邈清受缠足这一“酷刑”,把她送到北京有名的教会学校贝满女中读书,还一度计划让女儿去法国勤工俭学,后来因周邈清与王守其定了亲,没有读完高中便中断了学业。1921年,周邈清嫁到了上海王家,她温婉清秀,聪慧能干,喜爱读书,关心时事,自有一派大家闺秀的气质。 王选是王守其和周邈清的第五个孩子,他差点儿未能来到人世,因为照顾和教育两儿两女的任务已很繁重,周邈清怀上王选时,一度不想要这个老五。凑巧这时周邈清的小妹生病去世,周邈清和娘家人一起忙里忙外,错过了去医院做手术的很好时机。1937年2月5日,上海衡山路一条老弄堂里传来一阵响亮的婴儿啼哭声,王家的第五个孩子降临人世。王守其给儿子取名“选”,也许认为这是上天的选择吧,抑或希望这个坚持要来世间走一遭的小生命,能够在遇到人生的岔路口时,选择正确的道路。 的确,王选一生经历了多次人生抉择,每一次都给他带来非凡的意义,甚至是命运的转折。 王选出生后不久,抗日战争爆发,日军开始全面侵占上海,王守其公司的国际贸易大受影响,一家子生活顿时陷入窘境。所以,父亲给王选印象最深的,是抗日期间强烈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为了让王选记住这一耻辱事件,父亲给他起字“铜卢”。上海的苏州河上有座有名的大桥“外白渡桥”,是贯穿南北的交通要道。上海沦陷后,桥上挂起了日本国旗,有日本宪兵把守,中国人必须对着旗子三鞠躬,才能过桥。深受侵略之苦的王守其对日本极为痛恨,不愿受这份屈辱,宁愿绕远从其他桥过河,王选也和父亲一样,几年间坚决不走外白渡桥。王守其还教育子女不要买日本货。有一次,王选的大姐因日本铅笔便宜,买了几支,父亲发现后大发脾气,把铅笔丢到炉火里烧掉,还狠狠训斥了女儿一顿。 P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