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出版的品质 增订本

出版的品质 增订本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21-11-01
  • 商品条码: 978710019850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50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 出版家的传记市场上一直不少见,但多一书一人,若集三十人之众,则卷帙浩繁。而中外出版史著作,虽然涉及面广,但关于出版家的事迹则嫌简略。本书选取中外出版目前赫赫有名的出版大家三十位,以精当的篇幅,集中展现他们的事业轨迹、出版功绩和文化传播理念。对新闻传播、编辑出版专业学生和学者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对出版业从业者亦不无启发。2. 本书各篇作者大多为当今出版业内有影响力的出版人及学者。他们在揭示国内外出版家品格的同时,亦通过生动的语言,传达出各自的情怀、理想与人生体悟。因此,本书也是一本值得大众读者阅读、品味和收藏的优秀文集。
内容简介
《出版的品质》自2012年9月面世后一直受到出版业同行和知识界的广泛好评,更成为不少高校新闻传播、编辑出版专业学生的案头书。此次出版的增订本,在原书基础上做了扩充,一共收录中外出版目前赫赫有名的出版大家30位,包括中国的张元济、陆费逵、邹韬奋,德国的雷克拉姆,日本的岩波茂雄,美国的珀金斯等。30位出版家尽管活跃于不同的时空,却拥有同样的理想和浪漫情怀,也都是身肩“启迪思想”使命的播火者。他们的理念和抱负,尤其值得当今中国出版业镜鉴。本书各篇的作者亦大都有在出版业从业的经历。他们从独特的个人视角出发,以精简的篇幅,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各位出版家辉煌的出版功绩、优秀的出版品质和充满趣味的不凡人生。
作者简介
贺圣遂,1951年生,资深出版人。自1993起,先后担任复旦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社长、董事长、总编辑;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中文系兼职教授,曾兼任上海编辑学会会长、上海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国编辑学会副会长、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先后荣获上海出版人奖金奖、韬奋出版奖、中国百名优秀出版企业家、中国大学出版社首届高校出版人物奖、中国政府出版奖优秀出版人物奖。2015年自复旦大学出版社退休,受聘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总经理。现任商务印书馆学术顾问。
姜华,新闻学博士、牛津大学访问学者,现任职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在《中国社会科学》《新闻与传播研究》《读书》《书城》等发表论文、学术随笔90余篇。研究成果曾获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上海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多项荣誉。出版有《新闻文化的现代诠释》(中文简体)、《现代思潮与新闻文化》(中文繁体)。
目录
弁言
辑一
张元济
中国现代书业第一人
陆费逵
以出版为终身事业
王云五
梦萦中的迷离影像
章锡琛
章锡琛和开明书店
邹韬奋
韬奋先生留下的财富
胡愈之
一生与出版结缘
张静庐
在文化与商务的平衡中不懈追求
冯雪峰
古今中外,提高为主
巴金
个人生命的开花结果
邵洵美
有钱人做出版
赵家璧
书比人长寿
周振甫
学者型编辑的人生风范
陈原
我读陈原
范用
卓尔不群的出版家
刘振强
难能可贵的文化出版典范
钟叔河
自己的点子和音色
辑二
雷克拉姆
雷克拉姆出版社的故事
绥青
为书籍的一生
野间清治
“杂志王”野间清治
加斯东·伽利玛
半个世纪的出版传奇
岩波茂雄
岩波茂雄和他的岩波书店
珀金斯
天才编辑
西尔维亚·毕奇
“为乔伊斯工作,所有的乐趣都是我的”
贝内特·瑟夫
贝内特·瑟夫与兰登书屋
艾伦·莱恩
明心见性:真正出版人的造就和养成
翁泽尔德
世纪出版家
罗伯特·戈特利布
生涯一蠹鱼
汤姆·麦奇勒
一位特立独行的出版家
安德烈·西弗林
出版业:向美国学习,还是向美国的错误中学习
见城彻
行动第一,向死而生
附录
作者简介
增订本后记
摘要
     张元济(1867-1959),字筱斋,号菊生。原籍浙江海盐。1867年10月25日生于广东。光绪壬辰(1892)进士。曾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戊戌变法失败后被革职。1898年冬任南洋公学(交通大学)管理译书院事务兼总校,后任公学总理,1902年7月后辞职。1901年,投资商务印书馆,并主持编译工作。1903年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1916年任经理,1920年至1926年改任监理。1926年任董事长。1949年被特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被选为全国委员会委员。后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9年8月14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2岁。 他在主持商务印书馆期间,组织编译出版大批西方学术名著,形成汉译名著丛书,介绍西方新知识、新思想;编辑新式教科书,昌明教育,获得巨大成功;实施书刊并举战略,开启民智,组织出版《说部丛书》,创办《东方杂志》《小说月报》等标志性刊物;创办涵芬楼和东方图书馆,保存民族千年文明;整理、校印古籍,延续中华文化,影印出版《四部丛刊》《续古逸丛书》《百衲本二十四史》等;组织编辑出版了中国第一部新式辞书《辞源》,开创了中国现代工具书出版的先河。著有《涵芬楼烬余书录》《宝礼堂宋本书录》《涉园序跋集录》《中华民族的人格》《校史随笔》《张元济日记》《张元济书札》《张元济傅增湘论书尺牍》等。被誉为中国现代书业第一人! 1948年3月,张元济以高票当选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当选的理由之一是因他“主持商务印书馆数十年,辑印《四部丛刊》等书,校印古本史籍,于学术上有重大贡献”。当年的中研院首届院士选举,竞争激烈,参与其事的胡适、傅斯年、萨本栋等人为此颇费心思。而张元济的入选,则基本没有争议。1947年5月22日,为院士提名事,胡适曾致函傅斯年和萨本栋,陈述提名张元济的理由:“他对于史学的优选贡献是刊行史籍与史料,他主持的《四部丛刊》与百衲本《廿四史》等,使一般史学者可以容易得着最古本的史籍与古书,其功劳在中国史学界可谓古人无与伦比。我曾想,百衲本《廿四史》的印行,比阮元的《十三经注疏·校勘记》还更重要。所以我也希望孟真、济之两兄考虑此老。”其实,早在1936年,胡适就曾赞誉献身出版40余年的张元济是“富于新思想的旧学家,也是能实现新道德的老绅士”。可以说,一代学术领袖胡适的评价,代表了中国学术界对张元济以传承文化、繁荣学术为追求的不朽出版功绩的一致看法。1949年9月,邀请赴京参加新政协会议的张元济与程潜、陈明仁、李明灏、李明扬、刘伯承、陈毅、粟裕等同游天坛。向张元济表示,“商务出书有益于民众”,他自己读过商务版《科学大全》,从中获得不少新知识,张元济及其主持的商务印书馆之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自1899年离京赴沪主持南洋译书院、1902年进入商务印书馆,张元济再也未曾离开出版业,一生心力全部奉献给现代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思想、新知识的传播上。1913年9月,他的老朋友熊希龄任内阁总理,曾盛邀他入阁担任教育总长,为其婉拒。在他看来,以出版促文化、助教育显然比做几年教育总长来得更实在些,更何况自维新变法失败后他已弃绝出仕之念。1949年春,他借用清代学者梁同书对联“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为新成立的香港三联书店撰写了“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既是对三联同人的鼓励,也是对自身大半生出版生涯的写照。张元济一生读书、编书、出书、校书、藏书……凡是与书有关的活动,都与他结下不解之缘。 下面我们就从张元济的家世和被他视为“第一件好事”的读书说起吧。张元济的祖籍在杭州湾北部的海盐县。张家在当地曾是名门望族、书香世家,很出过几位名人。如张元济十一世祖大白公张奇龄,举人出身,学问道德高尚,曾主持杭州虎林书院。他立有家训:“吾宗张氏,世业耕读;愿我子孙,善守勿替;匪学何立,匪书何习;继之以勤,圣贤可及。”十世祖螺浮公张惟赤,清顺治进士,有名谏官,他的立朝奏折,汇刻成《入告编》三集。去官回乡后,他将祖上所筑读书处“大白居”拓建,名为“涉园”,是江南有名的藏书楼。可海盐不是张元济的出生地。1867年,张元济出生在广东,其父张森玉当时在那里做官。他7岁入私塾,苦读圣贤诗书,14岁那年,随母亲回到海盐故里。在这片土地上,张元济深得祖上贤德教诲、遗泽熏陶。他牢记大白公的家训,后来将它镌刻在自家客厅门上,天天警示自己和家人。他读了螺浮公的《入告编》后慨然说道:“开卷庄诵,乃知吾螺浮公立朝大节,有非常人所能及者。”益发追寻祖上的足迹,把读书、积德作为生命的第一要务。15岁那年父亲病故后,张元济与张元煦弟兄二人,在母亲谢太夫人苦心孤诣的照料下,更加发愤读书,“继之以勤”。三年后即1884年,18岁的张元济与兄长同时考中秀才,他还拔得头筹。又过五年,张元济乡试中举。1892年壬辰年恰逢会试,时年26岁的张元济赴京赶考,离开海盐。进京后,通过会试,张元济中了进士,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