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

  • 字数: 1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 作者: 宋兆麟
  • 出版日期: 2021-06-01
  • 商品条码: 978722913972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12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向青少年及社会大众普及二十四节气知识的目的,对每个节气的所处时间及气候特征、古代文献、相关民俗及农事活动等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以期让读者能更好地明白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及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全书语言生动流畅,既有学术的严谨,又富于趣味性与可读性,同时书中还配有大量极具民俗特色的插图,非常适合社会大众及青少年读者阅读。
目录
前言
春季节气
一立春
二雨水
三惊蛰
四春分
五清明
六谷雨
夏季节气
一立夏
二小满
三芒种
四夏至
五小暑
六大暑
秋季节气
一立秋
二处暑
三白露
四秋分
五寒露
六霜降
冬季节气
一立冬
二小雪
三大雪
四冬至
五小寒
六大寒
结语
摘要
     立春为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有“见”之意,也就是见到春天了。从这天起,冬去春来,标志春天之始,故日该日为正月节。立春的特点是:“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立春从阴历计算,在大寒后第15天,斗(北斗星柄)指东北为立春,相当于阳历2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度开始。从此开始白昼渐长,日照增加,地面开始升温,农谚“立春一日,百草回芽,交春一日,水暖三分”等,都是这个意思。 立春在古代是一个重大节日,历代皇帝都要率百官到先农坛举行隆重的迎春典礼,皇帝还要进行亲耕仪式,以示皇帝对春耕的重视,同时也是皇帝进行春耕的动员令,这一活动直到清代还在举行。各地官员则举行迎春仪式,鞭春牛,以示春耕开始。从中央到地方,无一例外。北京有个先农坛,就是清代皇帝举行亲耕仪式的地方。年画中有一种春牛图,就是过立春时能贴的年画。其中的策牛人站在牛前,提醒人们目前已经立春,不要耽误农事。苏州地方的打春习俗描写得更为详细:“立春日,太守集府堂,鞭牛碎之,谓之‘打春’。农民竟以麻麦米豆抛打春牛,里胥以春饼相馈贻,预兆丰稔。百姓买忙神、春牛亭子,置堂中,云宜田事。” 立春时有特定的饮食习惯,如北方喜欢吃春饼,咬生萝卜;福建喜欢在立春这天吃面条,以便祈求一年生活“年年长长”;河南则把面条和饺子放在一起煮着吃,取名“金丝穿元宝”;浙江喜欢吃春卷,其中必有芹菜、韭菜、竹笋等物;四川民间要用泡菜烧鱼等等。 由于立春与春节密不可分,所以立春活动中也有不少春节的内容,如拜年、娱乐等。同时还有不少节庆活动,如正月初二回娘家;初三老鼠嫁女;初四接神;初五为财神诞辰,当天必迎财神,各种店铺开市大吉;正月初七为人日,古代称人胜节。 雨水是立春后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新年伊始的第二个节气,在阴历正月十五前后,斗指壬为雨水,阳历2月19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30度开始。雨水有两种含义:一是由冬季降雪改为春季降雨,故名雨水节;二是降雨多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居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 中华民族的先民根据多年经验的积累,总结出雨水的候象是獭祭鱼、候雁北,草木萌动。说明一到雨水,乍暖还寒,但是开始有雨了,在雨水的滋润下,草木萌动,候鸟大雁也向北迁徙。黄河中下游主要忙于给麦田除草,追肥灌溉,给果树剪枝。在黄河更北的地方还相当冷,有“春寒冻死牛”之谚。由于下雪少雨,有时天气还很冷,所以对牲畜的管理不能怠慢。“老牛老马过一冬,单怕二月摆头风”。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牲畜一旦出现疾病,必须立即请兽医,根据《牛马经》等药方进行调理。长江流域的气候要暖和得多。此时,万物生长,农事活动也较多。除管理水稻外,还要注意果树等经济作物的生长管理。当地谚语云:“雨水节。皆柑橘。雨水甘蔗,节节长。”P3-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