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愿你被世界温柔以待 终结欺凌,这样做就对了

愿你被世界温柔以待 终结欺凌,这样做就对了

  • 字数: 16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美)西涅·惠特森
  • 出版日期: 2022-01-01
  • 商品条码: 978730029500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56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欺凌行为是一种发生在孩子之间,具有重复性的攻击性、威胁性行为,且攻击者与受害者力量悬殊。施暴者通常毫不留情,且未表现出悔恨或怜悯。欺凌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身体攻击、语言攻击、关系攻击和网络欺凌。欺凌行为一直长期存在校园中,困扰着被欺凌孩子及其家长,给他们造成严重的心理与身体伤害。
从“认识欺凌”到“直面欺凌”再到“预防和处理欺凌”,全书以此为脉络向读者介绍了有关校园欺凌的基本知识、干预策略和技术,每一章针对终结欺凌的八个关键点中的一个论述。关于如何预防和制止校园欺凌,书中提出的关键策略包括:与孩子建立心理联结、培养孩子的社交和情绪能力、教导孩子如何直面网络欺凌、将旁观者转变为“盟友”、向欺凌者伸出援手,等等。
本书在每一章中都配有丰富鲜活的真实案例,作者结合她所经历过的与欺凌相关的真实案例,为读者总结出了如何有效应对欺凌的方法。同时,书中还提供了一些示例对话,供那些想要干预并解决欺凌困境但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的人使用。成年人可以用这些示例话术来与孩子、学生和欺凌者的家长等进行沟通。更重要但是,作者在每一章中都提供了相应的练习,读者可以利用这些练习帮助自己和孩子理解欺凌行为,并有效地预防欺凌行为的出现。此外,在每一章的结尾,这本书都给出了可以直接使用的“十大实用策略”。
作者简介
段鑫星,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 已获省级教学奖励4项,2007年全国首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选个人,2016年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突出贡献奖。 现有3部著作、4部教材、8部编著作品、15部译作,其中《最熟悉的陌生人:自我认知和潜能发现之旅》等作品一直备受好评。 在全国百余所高校开设讲座二百余场,深受学生喜欢。开设段鑫星心理课堂(www.xxduan.com),坚持线上咨询与线下辅导相结合,并创办“爱心理微课堂”。
目录
第1章欺凌觉察001
孩子们如何欺凌他人009
谁是欺凌者011
为什么孩子们会欺凌他人014
谁是被欺凌者020
欺凌是什么时候发生的030
阻止欺凌是谁的责任031
第2章与孩子建立联结037
不要吝惜你的时间040
如何投入适量的时间来帮助陷入困境的孩子042
如果不投入时间来帮助孩子会发生什么045
让孩子们能够敞开心扉地谈论欺凌行为046
认真对待有关欺凌的报告054
对那些无视欺凌报告的成人做出回应056
认真对待父母的欺凌报告057
第3章及时阻止欺凌行为061
确立一致的方法应对欺凌——反欺凌立法063
欺凌发生在哪里065
增加成年人在场的频率066
营造积极的校园氛围068
如何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070
现场干预074
一个对欺凌行为进行现场干预的真实案例078
第4章直面网络欺凌083
是什么让网络欺凌如此猖獗086
孩子们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接受网络安全教育089
终结网络欺凌,专业人士和家长能做些什么092
终结网络欺凌,孩子们能做些什么114
第5章培养孩子的社交和情绪能力119
谁从社会情绪能力学习中受益123
应该让孩子在什么年龄段进行社会情绪能力学习124
孩子们认为他们需要什么技能来应对欺凌125
社会情绪能力学习在预防欺凌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的五个策略127
当一个孩子依恋一个“损友”时,你会怎么做144
应当让孩子花多少时间参与到社会情绪能力学习中147
对学校的一些忠告148
第6章将旁观者转变为“盟友”151
为什么同伴会袖手旁观155
把旁观者变成“盟友”159
学会运用社交技巧应对挑战是一个过程172
第7章向欺凌者伸出援手175
是什么驱使孩子欺凌他人178
关注欺凌者的心理需求186
如何向欺凌者伸出援手186
哪些策略无法帮助到欺凌者192
对读者的期许197
第8章就欺凌问题展开持续对话与讨论201
关于欺凌,我们是否谈论得过多了205
当校园欺凌行为被淡化时,家长可以做什么208
学校可以做什么来使人们就欺凌问题保持对话216
摘要
     以下是最近刚刚了解我专业工作的一位邻居分享的一个经历: “西涅,我上周在报纸上看到了你的照片,恭喜!我以前并不知道你的工作是针对这些受欺凌的学生的。这份工作太有意义了,因为目前现状的确很糟。上周,我女儿放学后受到了欺凌,当她下车时.邻居家的小孩将一大把树叶扔到了她的脸上,她到家后,外套的帽子里还留着些树叶,尽管我很惊讶却不知道该如何对付这些坏孩子。” “她回家后难过吗?”我同情道。 “没有。她只是掸掉树叶,并告诉我他们只是在互开玩笑。”她说。 “好吧。”我会意道。我意识到孩子们常常会因感到尴尬和羞耻而对这种欺凌行为轻描淡写。“你有没有感觉到她在为那个男孩的行为打掩护?”我问道。 “不,她似乎真的觉得那样很有趣。她说她也向男孩扔树叶.我告诉她再也不要这样做了!那些孩子可真敢干。” “那些孩子?”我澄清道,“仅仅是一个男孩朝你女儿扔树叶还是有一群孩子都欺负她?” “一个男孩,住在离我们一个街区的地方。”她向我保证。 “他平时对你女儿凶吗?以前放学的时候欺负过她吗?”我问道,急切地想搞清楚事情经过。 “没有,至少我这么认为,那是她第一次提到这个男孩。这绝对是我第一次注意到她衣服上有叶子,但优选是最后一次!我不能容忍她被那孩子欺负。下次,我一定要让校长知道放学后发生了什么事!” 一方面,我总是试图不去弱化任何人的悲惨经历;另一方面,我也有点怀疑孩子的父母可能只是在商店过道中随意地与我分享这种特殊故事。然而,这些故事也警示我们确实有必要将欺凌行为和无礼、刻薄的行为加以区分。儿童畅销书作家特鲁迪。路德维希对这几个概念进行了区分。 无礼行为=无意中说了伤害他人的话或做了伤害别人的事情。 我的某一个亲戚(出于礼貌隐去其姓名吧)经常上下打量我的红色卷发,然后用甜美的声音问我,“你有没有考虑过把头发染一下?”或者“西涅,我认为把头发拉直会让你看起来更稳重一些。”我这位靠前宠爱孩子的家庭成员认为她在帮助我。房间里的其他人都惊诧于她的口无遮拦,而我却不禁在想,我是否真的应该变成一个黑发女郎。她的直言不讳可能让人感到不舒服,但源于她内心深处对我的爱。我该怎么做? 而对孩子们来说,指出一名同学一周内同一件衬衫穿了两次、插队,甚至将一堆碎树叶扔在别人脸上,这些戏弄对方的无礼行为看起来像是开玩笑;而就其本身而言,这些行为都可能具有欺凌性质;但从具体情景来看,无礼行为通常是自发的、无计划的,基于无意识的恶劣举止或自恋行为,这并不意味着真正地伤害了某人。 刻薄行为=故意地说了或做了一次(或两次)伤害别人的话或事情。 P4-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