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5版·数字教材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5版·数字教材版)

  • 字数: 29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5-01
  • 商品条码: 9787300269542
  • 版次: 5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4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4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理应以哲学的方式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近期新成果,理应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丰富而深邃的哲学思想,从而与时俱进。“第5版”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七章价值的本质和特征”“第八章社会的本质和结构”“第九章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第十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内容做了较大的调整、补充和修改:对第一章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做了较大修改,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对第五章中的“发展是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做了较大修改,既强调了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又充实了和谐是矛盾的一种存在形式的内容;对第七章中的“价值观:价值关系应然状态的展示与期盼”做了较大修改,充实了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对第八章中的“社会的文化结构及其功能”做了较大修改,充实了优秀传统文化对塑造民族精神的作用,以及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的内容;对第九章中的“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做了较大修改,充实了改革的历史作用方面的内容,增加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以及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的内容;对第十章中的“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做了较大修改,强调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实了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方面的内容。“第5版”还对第4版做了全面修订,以使概念更加准确,观点更加明确,逻辑更加清晰,分析更加深入,表述更加精练。
作者简介
陈先达,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主任、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议组哲学组组长,北京市哲学会会长,北京市社科联顾问。现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名誉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著有《陈先达文集》(14卷本)、《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可信又可爱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十五讲》、《学点哲学》等。著作和论文曾三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教育部优秀著作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吴玉章著作奖和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等。
目录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三、哲学的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哲学变革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六、学习哲学,终身受益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二、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三、人类社会产生的物质前提和现实基础
四、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五、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六、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
第三章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一、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
二、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三、限定中的超越:实践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
四、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五、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第四章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一、世界处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
二、内容与形式:事物的构成要素与表现方式
三、本质与现象:事物的根本性质与外在表现
四、原因与结果:事物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五、必然与偶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确定趋势与非确定趋势
六、现实与可能:事物现存状况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第五章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规律是本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三、矛盾是对立面的统一
四、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相互作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五、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关系
六、量变与质变:事物发展的基本状态
七、否定之否定: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
第六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三、认识活动的发展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
四、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五、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专享标准
第七章价值的本质和特征
一、价值:主体与客体的意义关系
二、价值的客观前提与主体性特征
三、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
四、价值评价:认识的特殊形式
五、价值观:价值关系应然状态的展示与期盼
六、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
第八章社会的本质和结构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二、社会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
三、生产力标志着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现实关系
四、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关系的总和
五、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核心
六、社会的文化结构及其功能
第九章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四、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六、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十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一、社会形态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
二、人的本质与人性
三、人的自由与必然的关系
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五、时间:人的发展空间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