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交叉职能优化的实证研究(1993~2019)

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交叉职能优化的实证研究(1993~2019)

  • 字数: 28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作者: 王伦刚
  • 出版日期: 2021-11-01
  • 商品条码: 9787519760496
  • 版次: 1
  • 开本: A5
  • 页数: 40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交叉职能的实际运行状况是什么”为核心问题开展实证研究。课题组运用法律社会学的“无权力研究范式”,依据当代中国法律系统建构的时空结构考察两个机构交叉职能的实际运行过程。围绕核心问题,课题组还要研究六个相关问题。它们是,国际国内劳动监察解决纠纷职能的情况是什么,中国农民工对权益纠纷解决程序有什么特别需求,两个机构交叉职能的法律和政策是如何演进的,两个机构交叉职能的现实运行状况为什么会出现,怎么评价,怎么优化改进。六个相关问题是核心问题的视野拓展、前提基础、参照标准和研究归宿。探索与回答所有这些问题共同构成了本课题的基本框架。本书报告不仅发现了两个机构交叉职能实际运行的诸多重大现实,比如合署办公、劳动监察纠纷职能的效果、劳动仲裁机构的泛行政职能以及交叉职能的双重事实等,还据此进行了理论创新,比如劳动监察解决纠纷职能的“改革条件论”、劳动仲裁性质的“新双重属性论”等,最后基于实证研究提出了“两统一、两前置”的交叉职能改革的具体法律对策。
目录
导论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文献综述
一、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交叉职能研究
二、国家/政府保护农民工权益对策研究
三、地方政府保护农民工权益实证研究
第三节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三、数据来源
四、研究内容
第四节基本概念
一、中央劳动行政部门(1988年至今)
二、劳动监察
三、劳动仲裁
四、交叉职能
五、农民工
六、农民工权益
第一章全球视野:劳动监察与劳动仲裁职能分工的比较与启示
第一节劳动监察处理劳动争议的国际劳工标准
一、劳动监察处理劳动争议的国际劳工标准
二、劳动监察处理争议国际劳工标准间的矛盾
三、劳动监察的国际劳工标准影响力
第二节劳动监察解决劳动争议制度的国际差异
一、世界劳动监察制度三种分类的述评
二、各国劳动监察职能范围概览
三、劳动监察解决纠纷的国际分歧
第三节中国与国际劳工组织关系的沉浮与曲折
一、民国政府与国际劳工组织
二、新中国与国际劳工组织(1949~2002年)
三、新中国与国际劳工组织(2002年至今)
第四节劳动监察处理争议职能的国际比较启示
一、交叉职能国际比较的结论
二、既有研究比较法论证检视
三、交叉职能比较法研究再思考
第二章社会基础:农民工维权对劳动监察与仲裁职能分工的特殊需求
第一节问题、文献与数据来源
一、问题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方法与数据
第二节农民工的程序法律意识
一、诉请意识:哪个机构都一样
二、证据意识:干了活就是证据
三、期限意识:时间根本耗不起
四、目的意识:只有拿到钱才好
第三节农民工程序法律意识的解释
一、为什么哪个机构都一样?
二、为什么干了活就是证据?
三、为什么时间根本耗不起?
四、为什么只有拿到钱才好?
第四节农民工程序法律意识的价值
一、农民工程序法律意识的独特性
二、农民工程序法律意识的理论价值
三、农民工程序法律意识的实践意义
第三章法律变迁:交叉职能的立法与政策(1993~2019)
第一节交叉职能的立法沿革
一、两个机构交叉职能产生
二、交叉职能立法的第一次变化
三、交叉职能立法的第二次变化
四、交叉职能立法的第三次变化
第二节党中央和国务院农民工权益保护政策演进
一、当代中国法律与政策的界分
二、党中央农民工权益保护政策
三、国务院农民工权益保护政策
第三节国务院两部门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政策发展
一、国务院两部门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政策
二、国务院办公厅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政策
三、中央劳动行政部门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政策
第四章交叉职能独立运行(一):劳动监察机构的实证考察(1993~2019)
第一节问题、文献综述与研究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设计
第二节劳动监察解决纠纷职能的运行
一、劳动监察机构是否普遍解决纠纷?
二、劳动监察解决的案件类型有哪些?
三、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如何解决纠纷?
第三节劳动监察解决纠纷职能的效果
一、如何追问劳动监察解决纠纷效果?
二、主要保护了农民工群体的利益
三、妨碍预防所有劳动者权益受侵害
第四节劳动监察解决纠纷职能的解释
一、农民工工资纠纷的独特性
二、农民工问题治理的政治回应性
三、劳动监察机构执法的有效性
第五节劳动监察解决纠纷职能的存废
一、“废除论”没有实施前提
二、“保存论”并无推行条件
三、“改革条件论”初步提出
第五章交叉职能独立运行(二):劳动仲裁机构的实证考察(1993~2019)
第一节问题、文献综述与研究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回顾
三、研究设计
第二节三个劳动人事仲裁机构的区分
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
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三、调解仲裁管理处/科/股
第三节劳动人事纠纷仲裁与准司法性
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双层履职组织
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的实际基本职能
三、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的现实基本性质
第四节调解仲裁管理与行政性
一、劳动仲裁两机构职责运行的混同
二、指导劳动人事争议调解预防工作
三、组织或参与处理重大劳动人事争议
第五节劳动保障监察等职能与泛行政性
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的其他行政职能
二、交叉职能:参加劳动保障监察执法
三、交叉职能:两个机构合署办公
第六节双重属性解释及理论对话
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双重属性的解释
二、劳动仲裁性质三种理论观点的检视
三、新双重属性机构论及其限度
第六章交叉职能交互运行的实证考察(1993~2019)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