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孔子诗乐思想研究

孔子诗乐思想研究

  • 字数: 27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者: 余群
  • 出版日期: 2021-06-01
  • 商品条码: 978730821659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8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研究礼乐背景下孔子的诗乐思想。分析礼与诗乐的关系,以及孔子诗乐在其学术中的发展、演变。孔子学术历程始于“礼”,发展为“仁”,最后上升到“易”,而其诗乐思想也在其不断践行自己的学术信念之中得到弘扬与升华。孔子以诗乐进行教化,主张“兴观群怨”、“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乐者,乐也”。换言之,孔子以诗乐推行礼学、仁学,并把“乐”上升到一个悟证天道、力尽从事(“易”)的高度。孔子的诗乐思想对当今仍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按照这种思路,分六章论述。此外,还包括绪论和结语两部分。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价值及创新点
二、孔子诗乐思想研究综述
三、诗乐的内涵与外延
四、本书的思路和框架
第一章 诗乐与周代礼乐制度
第一节 “礼”义溯源
一、“礼”之起源
二、“礼”之含义
第二节 “乐”义溯源
一、“乐”之起源
二、“樂”本义辨正
第三节 西周礼乐文化下的诗、礼、乐关系考论
一、礼仪中诗乐运用情况概观
二、从《诗经》与《仪礼》用辞看礼与诗乐的关系
第二章 孔子诗乐思想的形成
第一节 孔子礼学及其诗乐思想
一、孔子的礼学
二、孔子诗乐对礼学的践行
第二节 孔子仁学及其诗乐思想
一、孔子的仁学
二、孔子诗乐对仁的践行
第三节 孔子易学及其诗乐思想
一、孔子的易学
二、孔子诗乐对易学的践行
第三章 孔子诗乐关系观
第一节 孔子诗乐关系的理论
一、诗乐合一:“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二、乐高于诗
第二节 孔子对乐悬的评价
一、“乐悬”略说
二、孔子的乐悬思想
第四章 孔子诗乐功能观
第一节 “兴观群怨”新释
一、孔子对诗乐范畴“兴”的拓展
二、诗何以“观”而不“听”
三、诗何以能“群”
四、从产生背景看“诗可以怨”的本义
第二节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新释
一、先秦诗乐之“成”释义
二、“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三重内涵
第五章 孔子诗乐思想的品格
第一节 神道设教,道德一体
一、神道设教
二、道德一体
第二节 观其德义,据仁游艺
一、观其德义
二、据仁游艺
第三节 文质彬彬,尽善尽美
一、文质彬彬
二、尽善尽美
第四节 情理相融,知行合一
一、情理相融
二、知行合一
第六章 乐者,乐也——孔子的审美境界
第一节 春秋晚期从礼乐到礼义的转型
一、礼乐到礼义转型的表现
二、礼乐到礼义转型的原因
小结
第二节 孔子对“乐”的坚守
一、删订《诗经》
二、重视乐教
三、反对“新声”
第三节 “乐者,乐也”:孔子对乐的拓展
一、乐(le)在何处?——乐(le)的文化渊源
二、“乐者,乐也”:孔子对乐的拓展
第四节 构建诗乐盛行的理想社会
一、孔子理想的社会蓝图
二、诗乐盛行的社会
第五节 人是一种诗乐的存在
一、诗乐的人性特征
二、诗乐诉说人的存在过程
三、诗乐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
结语:孔子诗乐思想的影响及其当代价值
一、孔子诗乐思想的影响
二、孔子诗乐思想的当代价值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