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第2版)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第2版)

  • 字数: 98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1-01
  • 商品条码: 9787521428537
  • 版次: 2
  • 开本: 16开
  • 页数: 56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12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编写说明 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由国务院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制定医师资格统一考试的办法,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医师资格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是一项行业准入性考试。 医师资格考试分为两级: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每一级分为两个部分: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考试。 其中医学综合考试一般于每年8月举行,中医类别中医专业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实行计算机化考试。执业医师考试分4个单元,总题量为600题;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分2个单元,总题量为300题。全部采用选择题,题型分为A1、A2、A3/A4、B1题型。助理医师适当减少或不采用A3/A4型题。每单元考试时长为2小时。此外,自2020年,中医类别的资格考试还启用了新的考试大纲,更加注重考查应试者是否能够理解并综合运用以往所学基础和临床知识作出临床决策的能力,增加了考试难度。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目录医师资格考试的特点是考点覆盖面广、涉及科目多、难度要求高,所以每年总的通过率往往偏低。因此,选择一本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复习资料至关重要。为帮助广大考生完成复习、顺利通过考试,编者严格按照近期新版考试大纲编写本书。内容涵盖相应类别综合笔试涉及的所有学科,准确到章节内的每一细目、每一要点,去粗存精,精讲要点。 为使备考读者能顺利地通过医师资格考试,编者根据医师资格考试近期新版大纲的要求,分析了近十余年来考试出现的重要考点,以波浪线标出,随后标注考查年份,历年重现,一目了然,帮助考生快速掌握常考点和必考点,真正做到不遗漏任何考点,杜绝了平铺直叙、毫无侧重、让考生摸不着头脑的弊端。同时,每章节后针对重要考点穿插经典试题重现,文题结合,方便自测练习,及时运用知识强化记忆,以提高实战能力。 在备考过程中,建议考生采用三段式复习方式,提升复习效率,巩固复习效果。 第一阶段,系统复习阶段(建议时间控制在3个月)。本阶段宜全面系统地复习考试大纲要求内容,可参考《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为主进行复习,多动手,多总结,以全面细致地掌握知识点内容。 第二阶段,重点复习阶段(建议时间3个月)。有了第一阶段的系统复习,考生对考试要求内容有了全面的了解。本阶段要以理论知识的重点复习为主。建议梳理各章内容,配合《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关必做2500题》,练习各章题目,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可检验复习效果。 第三阶段,冲刺模考阶段(建议时间2个月)。本阶段以对历年考试的重点为主,可选用《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解析》,配合《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与解析》,继续巩固前两个阶段的复习成果。通过对真题和模拟试卷的演练,准确把握考试重点和命题规律,感受考场氛围,查漏补缺,提高应试能力。 我们相信,经过以上三个阶段的复习,加上坚持和努力,考生定能顺利通关,取得资格证书。 为更加方便考生复习,在此附上作者的联系方式(444258541@qq.com),考生可免费获取学习资料及答疑解惑!
内容简介
本书由长期从事医师资格考试命题研究的专家、学者严格按照近期新考试大纲编写而成。书中内容涵盖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要求的所有学科,分章节精讲要点,去粗存精,并对近十余年来的考试重点以波浪线标示,注明年份,使重要考点一目了然。每章后附经典真题,方便及时强化记忆。本书考点覆盖全面,题辅结合,重点突出,针对性强,是参加2022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考生的得力助手。
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中医学基础
第1章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
第二单元精气学说
第三单元阴阳学说
第四单元五行学说
第五单元藏象学说
第六单元五脏
第七单元六腑
第八单元奇恒之腑
第九单元精、气、血、津液、神
第十单元经络
第十一单元体质
第十二单元病因
第十三单元发病
第十四单元病机
第十五单元防治原则
第十六单元养生与寿夭
第2章中医诊断学
第一单元绪论
第二单元望诊
第三单元望舌
第四单元闻诊
第五单元问诊
第六单元脉诊
第七单元按诊
第八单元八纲辨证
第九单元气血津液辨证
第十单元脏腑辨证
第3章中药学
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
第二单元中药的配伍
第三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
第四单元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第五单元解表药
第六单元清热药
第七单元泻下药
第八单元祛风湿药
第九单元化湿药
第十单元利水渗湿药
第十一单元温里药
第十二单元理气药
第十三单元消食药
第十四单元驱虫药
第十五单元止血药
第十六单元活血化瘀药
第十七单元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八单元安神药
第十九单元平肝息风药
第二十单元开窍药
第二十一单元补虚药
第二十二单元收涩药
第二十三单元攻毒杀虫止痒药
第4章方剂学
第一单元总论
第二单元解表剂
第三单元泻下剂
第四单元和解剂
第五单元清热剂
第六单元祛暑剂
第七单元温里剂
第八单元表里双解剂
第九单元补益剂
第十单元固涩剂
第十一单元安神剂
第十二单元开窍剂
第十三单元理气剂
第十四单元理血剂
第十五单元治风剂
第十六单元治燥剂
第十七单元祛湿剂
第十八单元祛痰剂
第十九单元消食剂
第二十单元驱虫剂
第二十一单元治痈疡剂
第二部分中医临床
第5章中医内科学
第一单元肺系病证
第二单元心系病证
第三单元脑系病证
第四单元脾胃病证
第五单元肝胆病证
第六单元肾系病证
第七单元气血津液病证
第八单元肢体经络病证
第6章中医外科学
第一单元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第二单元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第三单元疮疡
第四单元乳房疾病
第五单元瘿
第六单元瘤、岩
第七单元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第八单元肛门直肠疾病
第九单元泌尿男性疾病
第十单元周围血管疾病
第十一单元其他外科疾病
第7章中医妇科学
第一单元女性生殖器官
第二单元女性生殖生理
第三单元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第四单元妇科疾病的诊断与辨证
第五单元妇科疾病的治疗
第六单元月经病
第七单元带下病
第八单元妊娠病
第九单元产后病
第十单元妇科杂病
第十一单元计划生育
第十二单元妇产科特殊检查与常用诊断技术
第8章中医儿科学
……
第三部分西医综合
第四部分医学人文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