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导向介入治疗

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导向介入治疗

  • 字数: 22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21-09-01
  • 商品条码: 978754334127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2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1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资料丰富,内容直观,治疗策略对比多 技术优选,设备丰富,神外医生好助手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探讨了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导向介入治疗技术要点,全书共设21章。内容包括:有关血流导向起源的历史性回顾,血流导向的理论基础,现有文献回顾及闭塞结果,弹簧圈栓塞和血流导向,适应证内使用,超适应证使用,破裂动脉瘤的血流导向装置治疗,血流导向装置的药物治疗,现有血流导向装置概述及各装置操作的技术细节,改善血流导向效果的辅助技术,脑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治疗,术后并发症,血流导向装置治疗效果的分级评分,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的放射学影像,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后动脉瘤残余的治疗,血流导向装置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未来的发展和研究。
本书特点:
珍贵的高清图片,丰富的说明性案例研究,加深了对重要概念的理解。
介绍了Pipeline栓塞装置(PED)、Silk血流导向装置(SILK)、Surpass血流导向装置(SUR-PASS)和血流重定向腔内装置(FRED)四种装置的技术特点及其细微区别。
概述了当前的血流导向装置,讨论了弹簧圈栓塞与血流导向技术的不同,以及超适应证使用、辅助治疗方法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介绍了血流导向药理学、血流导向分级量表,以及介入治疗后的放射成像。
包含了动脉瘤破裂的临床处理要点,术中、术后并发症,以及动脉瘤残留的处理。
本书将优选的血流导向技术引入动脉瘤整体治疗方案,其最终目标是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其预后。本书所提供的专业知识资源,既有助于住院医师和进修医师了解血流导向装置的操作流程,也能使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扩展其在神经介入治疗领域的技能。
作者简介
陈陆馗,主任医师,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微创神经外科中心主任,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留学归国专家,博士生导师。亚洲神经外科医师协会教育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神经医学分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江苏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抗癫痫协会理事,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编委。国际有名期刊STROKE的特邀审稿专家。在SCI收录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25篇临床及应用研究论著。《发现之旅一多潜能干细胞与生命科学革命》主编。授权国家专利三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等。荣获江苏省“名医民选”百姓信任的医疗专家称号。 手术技术特长:具有丰富的神经外科临床经验及娴熟精湛的显微手术技巧,致力于神经外科微创手术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发展,注重脑脊髓神经血管功能的保护。擅长颅神经病变的微血管减压术、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和颅内外动脉搭桥重建术,尤其擅长显微手术治疗颅底脑膜瘤、听神经鞘瘤、脊髓内肿瘤、颅内动脉瘤和烟雾病。
目录
第1章血流导向的起源:历史回顾1
1.1简介1
1.2活体观察2
1.3血流导向原理:基于体外和体内实验的发现4
1.4血流导向装置的临床应用6
1.5结论11
第2章血流导向的理论基础14
2.1简介14
2.2网状结构装置14
2.3动脉瘤内血流改变15
2.4血管重塑18
第3章现有文献回顾和闭塞结果23
3.1简介23
3.2血流导向装置概要——批准情况和适应证23
3.3动脉瘤闭塞率的文献回顾分析24
3.4前循环——Willis环近端的颈内动脉24
3.5后循环27
3.6破裂和夹层动脉瘤28
3.7Willis环动脉瘤及其远端动脉瘤28
3.8小动脉瘤28
3.9结论29
第4章弹簧圈栓塞和血流导向31
4.1简介31
4.2血流导向和弹簧圈栓塞技术:效益和风险32
4.3抗血小板治疗32
4.4闭塞率:弹簧圈栓塞与血流导向治疗的比较33
4.5并发症:血流导向装置与弹簧圈栓塞的比较33
4.6成本分析34
4.7结论34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