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礼学思想发展史研究——从中古到近世

中国礼学思想发展史研究——从中古到近世

  • 字数: 7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王启发
  • 出版日期: 2021-09-01
  • 商品条码: 97875203914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70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2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礼学,既是一个对象,也是一个视角;既是一个范围,也是一个领域。礼学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在礼学家的著述中,呈现出一种解说与论证的多样化学术形式和学术诉求。其与各种思想表达的连接,也有不同的呈现。这是在本书所作的个案考察和论述中所能够看到的。本书选取了魏晋南北朝以降至于宋明一些重要的礼学人物,以八章的规模,或集中或分别地加以考察和论述。首先是王肃、熊安生和皇侃的《礼记》学,以及唐代孔颖达对他们学说的引述和评议,包括后世学者的评价等等方面的研究,即成为第一章的内容。而后将时代跨越到宋代,即李觏、王安石、程颢、程颐、朱熹的礼学思想,分别成为第二章至五章的论述内容,其中,礼学所承载的政治理想、变法实践,以及形而上的理论建构,还有礼学文本体系的重构及对家族之礼的重视,可以说是两宋礼学代表人物的学术与思想之博大精深的体现。吴澄、方孝孺、黄道周,是元明时期礼学著述和思想表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篇章著述与学术思想的表述形式各不相同,本书最后三章选取其特点鲜明的礼学篇章进行考察分析,以呈现其不同样式的礼学思想风貌。
作者简介
  
目录
研究缘起(1)
绪论从中古到近世——礼学及思想的多样化展开和意义(1)
第一章魏晋南北朝到唐的礼记学(9)
第一节王肃的《礼记》学及其后世影响(9)
一王肃《礼记》学的资料及传承(9)
二王肃《礼记》学涉及的几个礼学问题(11)
三王肃《礼记》学的后世影响(22)
第二节北朝熊安生的《礼记》学及其经学史意义(29)
一熊安生和他的《礼记义疏》(29)
二熊氏《礼记义疏》的基本内容及其与郑玄学的异同关系辨析(32)
三从唐代孔颖达的评议看熊氏《礼记义疏》的学术价值(45)
第三节南朝皇侃的《礼记》学及其经学史价值(65)
一皇侃和他的《礼记义疏》(65)
二皇侃《礼记义疏》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67)
三从唐代孔颖达评议及后世影响看皇侃《礼记》学的经学史价值(84)
第二章李觏的礼学及相关思想(106)
第一节李觏的学术生涯及其《礼论》的思想内容(107)
一李觏的学术生涯及其对礼学的关注(107)
二李觏《礼论》的思想内容和理论特点(116)
第二节李觏《周礼致太平论·内治篇》的思想价值——从宫廷后妃伦理到民间家庭伦理及昏礼的意义(138)
一后妃伦理与宫廷内治(140)
二后妃礼仪及昏礼的意义(156)
第三节李觏《周礼致太平论·国用篇》的思想价值——从国家的财用积累到赋税征收与国计民生(163)
一理财之本:量入以为出,节用而爱人(164)
二材贡之基:生业分工,土地分配,农本机制(172)
三财用收支:尚俭为礼,税赋中正,控制买卖与市场(182)
四国家救济:百姓的生存保障,力役之使、财赋之征当有所免除(191)
第三章王安石《周官新义》的礼学特色及其历史影响(202)
第四章程颢、程颐的礼学思想述论(311)
第五章朱熹的礼学及其思想(356)
第六章吴澄的礼学和《礼记纂言》的著述特色(469)
第七章方孝孺的礼学思想述论(592)
第八章道周的三礼学及其相关问题考论(633)
参考文献(687)
后记(69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