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公民法律思维养成50讲 像法律人一样思考

公民法律思维养成50讲 像法律人一样思考

  • 字数: 26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 作者: 李涛
  • 出版日期: 2021-11-01
  • 商品条码: 978752162230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2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赋能:提升法律思维力”“模式:运用法律思维的实践”“预防:法律思维的优选境界”三编内容,全书共50讲,每一讲从不同角度诠释不同的法律思维。涉及权利的解读、程序的力量、法律 思维的实践路径、证据思维、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案、法律风险的预防等。采取“案例点评”的方式,注重趣味性,通俗易懂。日常思维中本就蕴藏着法律思维,本书要做的就是唤醒公众的认知,把日常思维中的法律思维挑出来、再放大 ,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想得更明白,演绎成为自己的思维武器,转化为自己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作者简介
李涛,湖北赤壁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暨南大学法律硕士,现就职于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兼任国家检察官学院广东分院检察教官、广州航海学院法学专业校外教师、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研究员、广东省法学会刑法学会理事、广东省法学会诉讼法学会理事、《南方法治报》特邀撰稿人。2003年以来一直从事检察工作,先后在省级、基层检察机关多个部门和岗位任职,曾借调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多次担任国家*、省级检察理论课题研究组主持人或成员,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公开出版作品100余万字,代表著作有:《公民法律思维养成50讲》、《做自己的法律顾问》(第一、二版)、《做自己的法律顾问2》等。
目录
第一编 赋能:提升法律思维力
第一章 超脱日常思维的法律思维 /003
第1讲 相识:面对纠纷多用些法律思维 /004
第2讲 异同:有个性的法律思维 /008
第3讲 习惯:法律人思考的方式 /012
第4讲 标准:法律人解决问题的态度 /016
第5讲 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真正含义 /020
第6讲 选择:人们为什么喜欢挑战规则 /024
第二章 用权利的语言解读生活 /029
第7讲 区分:生活中的“权利”语言 /030
第8讲 困惑:权利的语言为什么难懂 /034
第9讲 主张:为了权利而斗争 /038
第10讲 博弈:权利与权力的恩怨 /042
第11讲 保护: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 /046
第12讲 边界:权利不得滥用 /051
第三章 程序的能量超乎你的想象 /056
第13讲 权衡:程序与结果谁更重要 /057
第14讲 取舍:不能牺牲程序换结果 /061
第15讲 反思:大众思维为何质疑程序 /065
第16讲 价值:没有程序就不会有正义 /069
第17讲 预期:程序带来的安全感 /074
第二编 模式:运用法律思维的实践
第四章 法律思维的实践技巧 /081
第18讲 启动:法律思维从学会提问开始 /082
第19讲 定位:按下法律关系“识别键” /086
第20讲 表达:当好案件事实的“搬运工” /091
第21讲 争点:一眼看穿案件争议的焦点 /096
第22讲 比较:法律世界里如何“比大小” /101
第23讲 发散:好玩的法律逆向思维 /105
第五章 官司没证据,神仙也难助 /110
第24讲 证明: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 /111
第25讲 质量:我要证据,能上法庭的证据 /115
第26讲 数量:有多少证据才算够 /119
第27讲 规则:证据最怕寂寞与孤独 /124
第28讲 主导:让证据思维成为庭审“主播” /128
第29讲 例外:没有证据也有办法逆袭 /132
第六章 法律思维眼中的很好方案 /137
第30讲 双赢:通往很好解决方案的路径 /138
第31讲 导向:超级务实的法律思维 /142
第32讲 成本:法律人如何算好经济账 /147
第33讲 变换:很好方案也许就在拐角处 /151
第34讲 美化:案件事实的“颜值”很重要 /156
第35讲 情境:巧妙设计解决纠纷“背景图” /160
第三编 预防:法律思维的优选境界
第七章 你见或不见,风险都在那里 /167
第36讲 察觉:看不见的法律风险 /168
第37讲 寻找:跟着感觉找风险 /172
第38讲 评估:风险面前算大账不算小账 /176
第39讲 角度:风险面前并非人人平等 /181
第40讲 类别:法律风险的不同种类 /186
第八章 风险不让老实人吃亏 /192
第41讲 立场:不做法律风险的制造者 /193
第42讲 分辨:人情世故背后的法律风险 /197
第43讲 设计:守好制度预防的关口 /201
第44讲 距离:离风险只有一步之遥 /206
第45讲 场景: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210
第九章 法律思维助你化险为夷 /215
第46讲 割舍:掐灭法律风险导火索 /216
第47讲 过滤:编织法律风险过滤网 /220
第48讲 转移:摆脱法律风险的阴霾 /224
第49讲 合力:系统化解风险的方案 /229
第50讲 出击:进攻就是优选的防守 /233
结 语 言有尽而意无穷 /238
附 录 25种法律思维检索表 /240
后 记 将普法进行到底 /242
摘要
     第l讲 相识:面对纠纷多用些法律思维 日常生活中经常流传着一句话: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办。生病了就去医院找医生,没钱了可以找银行贷点款,遇到困难了可以寻求警察帮助。如果发生纠纷呢?必要的时候可以请个律师。既然我们的日常思维可以搞定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那我们为什么要去学法律思维呢?社会分工已经如此之细了,干吗还要给自己找“不痛快”呢? 那我要告诉你的是:法律思维对你很有用,它不仅可以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帮你渡过难关,还可以在日常小事中发挥重要作用。01法律思维让维权更有底气先来看一个生活案例: 小王开车回到家住小区的地下停车库,看见一位素不相识的小区邻居在停车库洗车,污水横流。尽管离自己的停车位很远,但小王想到最近病毒造成的疫情肆虐,整个停车库通风一般,存在公共安全卫生的隐患。于是小王停车摇下车窗与邻居理论。邻居却说:“我也是小区的一员,我在车库也有车位,我有权利这么做。”而且该邻居还对小王不屑地说:“你有什么权利来管我呢?我又没有影响你的停车位,我洗车用的是自家打来的水,哪里碍着你的事了呢?”小王一时语塞,竞无言以对,只好气呼呼地回到家。 也许你会说,小王并不是能言善辩之辈,换作我一定能把道理讲通。在这里我并不想与你讨论怎样打赢这场“口水战”,我想告诉你的是法律人会怎样思考案例中涉及的问题。 邻居口中所说的“权利”是一个法律名词,是一个公民能够实施作为什么行为的法律依据。那么案例中的邻居有在车库洗车的“权利”吗?事实上没有。邻居只是把自己贪图方便、满足自己清洁车辆需要的欲望包装成了“权利”。我国物业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小区公共空间归全体业主共有。也就是说,任何单个的小区业主无权占用小区公共空间,除非得到小区全体业主的同意。邻居的做法显然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个人行为,小王接近可以理直气壮地正告他:你没有在公共停车库洗车的“权利”,你口中的“权利”不是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你只不过将你的欲望包装成了法律上的权利。 在法律人的思维中,权利总是与义务相伴而生的,享有什么样的权利就要履行什么样的义务。而“权利…‘义务”这些概念的引入实际上就是法律思维的具体体现。法律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善于“抽象”,这种抽象的法律思维有点类似于我们日常思维中分类、归纳、总结和提炼的综合体,只不过比这些日常思维更加高度凝练,于是就产生了许多法律领域里的专有概念和名词。例如,大家经常听到的不当得利、无因管理、善意取得等,权利、义务也是法律特有的概念。 社会日常生活中公民的行为千千万万,而且千变万化,法律如何来评价这些具体行为呢?答案就是“抽象”。在日常思维上加上一点抽象的法律思维,可以让你的思维更加清晰、缜密和多元,在面对日常的磕磕碰碰时也更多了一份底气。02用法律思维预判日常行为的底线法律人不仅活跃在法庭上,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许多法律人的身影,其中不乏行业翘楚。例如,主持人撒贝宁、企业家比尔盖茨、诗人海子、作家托尔斯泰、卡夫卡等,他们都具有法学教育的背景。也许你会说,我所学的专业也涌现出了许多行业精英。但是,就专业跨度而言,法学专业的人在各个领域内成功的概率,较其他专业而言是领先的。这并非王婆卖瓜,白卖自夸,而是有许多内在的、必然的逻辑联系,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就是法律思维的作用。 P4-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