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萨哈林旅行记

萨哈林旅行记

  • 字数: 26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 (俄罗斯)契诃夫
  • 出版日期: 2022-01-01
  • 商品条码: 978720817273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36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俄苏文学的经典之作和契诃夫最重要的作品之一。1890年,契诃夫从莫斯科启程来到萨哈林岛,目的是了解当地的生活和当地人的命运。他在萨哈林岛做了详细的人口调查,了解了当地居民的家庭、劳动、思想等等情况。归来后,他写出了《萨哈林旅行记》,于1895年出版。这本书融汇了描写、议论、抒情多种笔法,包罗了丰富的一手和二手材料,并塑造了许多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家对当地普通民众艰辛生活的深切同情。不仅如此,萨哈林岛的经历,也治愈着契诃夫精神上的危机,为他和更多的俄国知识分子带来了新的对于社会和生命的看法。这次旅行后,契诃夫决定“生活在人民中间”。
作者简介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是俄国的重量短篇小说巨匠,是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莫泊桑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是一个有强烈幽默感的作家,他的小说紧凑精炼,言简意赅,给读者以独立思考的余地。其剧作对20世纪戏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真实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的状况。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并且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他被认为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目录
导读:看见同时代人避而不见的真实罗新
译者前言:契诃夫的萨哈林之行
寄自西伯利亚
萨哈林旅行记
第一章
阿穆尔河畔的尼古拉耶夫斯克城——贝加尔号轮船——普隆格岬和河口湾的入口——萨哈林半岛——拉彼鲁兹、布罗顿、克鲁逊什特恩和涅维尔斯科伊——日本考察者们——扎奥列岬——鞑靼海峡沿岸——迭卡斯特里
第二章
地理概况——到达北萨哈林——火灾——码头——在城郊——Л先生家的午餐——新相识——科诺诺维奇将军——督军莅临——宴会和灯会
第三章
人口登记——统计表格的内容——我问了些什么以及如何回答我的——房舍及其居住者——流放犯对人口登记的意见
第四章
杜伊卡河——亚历山大罗夫卡河谷——城郊屯亚历山大罗夫卡——惯逃犯“美男子”——亚历山大罗夫斯克哨所——它的过去——地窝棚——萨哈林的巴黎
第五章
亚历山大罗夫斯克流放苦役监狱——牢房——镣铐犯——“小金手”——厕所——“卖堂”——亚历山大罗夫斯克的苦役——仆役——作坊
第六章
叶戈尔的故事
第七章
灯塔——科尔萨科夫斯科耶屯——苏普鲁年柯医生的搜集品——气象站——亚历山大罗夫斯克区的气候——新米哈伊洛夫卡屯——波焦姆金——前行刑员捷尔斯基——红谷屯——布塔科沃屯
第八章
阿尔科伊河——阿尔科伊警戒哨——阿尔科沃头屯、二屯和三屯——阿尔科伊河谷——西部沿海各屯:姆格奇、坦基、霍埃、特兰鲍斯、维亚赫图和乌安基——隧道——电缆房——杜厄——家属住房——杜厄监狱——煤矿——沃耶沃达监狱——重镣囚犯
第九章
特姆河,或特密河——鲍什尼亚克中尉——波利亚科夫——上阿尔姆丹——下阿尔姆丹——漫游特姆河——乌斯科沃屯——茨冈人——徒步穿越原始密林——沃斯克利先斯科耶屯
第十章
雷科夫斯科耶屯——监狱——加尔金-弗拉斯科伊气象站——巴列沃屯——米克柳科夫——瓦里兹和隆加里——小特姆屯——安得烈-伊凡诺夫斯科耶屯
第十一章
规划中的行政区——石器时代——有过自由移民吗?——基里亚克人——他们的人数、外貌、体型、食物、服装、住房、卫生状况——他们的性格——企图使他们俄化——奥罗奇人
第十二章
我向南部进发——乐观的太太——西部海岸——洋流——茅卡——克里利昂——阿尼瓦——科尔萨科夫哨所——新相识——南萨哈林的气候——科尔萨科夫监狱——消防车队
第十三章
波罗-安-托马利——穆拉维约夫哨所——头道沟、二道沟和三道沟——索洛维约夫卡——留托加——秃岬——米楚利卡——落叶松屯——霍姆托夫卡——大河滩屯——弗拉基米罗夫卡——农场或招牌——草地屯——神甫窝棚屯——桦树林屯——十字架屯——大塔科伊和小塔科伊——加尔金-弗拉斯科耶屯——橡树林屯——纳伊布齐——大海
第十四章
多来加——自由移民——他们的遭遇——爱奴人——分布地区、人数、外貌、食物、服装、住房、风俗——日本人——库松-科坦——日本领事馆
第十五章
流放犯从业主——转为强制农民——新建屯址的选择——盖房立业——对分从业者——转为农民——流放犯出身的农民——向大陆移居屯落生活——在监狱附近——居民的出生地和原属阶层——乡村政权
第十六章
流放犯居民的性别——妇女问题——女流放犯和女性移民——男女同居者——自由民妇女
第十七章
居民的年龄——流放犯的家庭情况——婚姻——出生率——萨哈林的儿童
第十八章
流放犯的劳动——农业——狩猎——捕鱼——洄游鱼——哈和鲱鱼——监狱的捕鱼业——技艺
第十九章
流放犯的饮食——囚犯们吃什么和怎样吃——服装——教会——学校——识字
第二十章
自由人——驻军士兵——屯监——知识界
第二十一章
流民的道德面貌——犯罪现象——侦讯和审判——惩戒——树条抽打和鞭刑——死刑
第二十二章
萨哈林的逃犯——逃跑的原因——逃犯的出身、类别及其他
第二十三章
流放犯居民的疾病和死亡——医疗组织——亚历山大罗夫斯克医院
摘要
     1 “你们西伯利亚为啥这么冷?” “上帝乐意这样嘛!”车夫回答道。 是的,已经5月了。在俄国,树林变绿,夜莺啼鸣。在南方,金合欢和紫丁香早已开放。可是这里,从秋明到托木斯克的一路上,大地是褐色的,树木光秃秃,湖面上覆盖着白色的冰,岸边和谷地里还有积雪…… 但我有生以来从未见过这么多的野禽。只见野鸭在田野里乱串,在池沼和路边水渠里游来游去,马车几乎走到跟前,它们才扑棱着翅膀,懒洋洋地向桦树林飞去。四周一片寂静,突然响起熟悉的悦耳声。你往天上望去,只见头顶不高的地方有两只白鹤在飞翔,不知为什么觉得忧伤起来。一行大雁飞过去,又有一群像雪一样洁白美丽的天鹅掠过……到处都可听到鹬鸟在呻吟,汀鸥在哭泣…… 我们赶过两辆带篷的大车和一群男女农民。这是一些移民。 “从哪省来的?” “库尔斯克。” 人群的最后面,有一个庄户人蹒跚而行,他跟别人都不一样,下颏胡须剃得光光,唇上留着灰色短髭,原色粗呢外衣上的衣袋盖不知为什么缝在后面;他腋下夹着两把用布包裹着的小提琴。无须询问他是什么人,他的这两把小提琴是从哪儿来的。他为人轻佻,不稳重,病魔缠身,对寒冷很敏感,对酒颇有好感,为人怯懦,终生寄人篱下,起初在父亲跟前,后来在弟兄家中,都是个无用的多余人。没有分给他家产,也没有给他成家……他是个浪荡子!干活时他浑身发冷,两杯酒下肚就醉醺醺的,说起话来信口开河,只会拉小提琴和在热炕上和孩子们厮混。他在酒馆里,在婚礼上,在田地里拉小提琴,拉得还真不赖!可是现在,弟兄的房子、牲口和全部家产都变卖了,携家到遥远的西伯利亚去。这个孤苦伶仃的人也跟了来,他无处可去。他带上这两把小提琴……可是到达终点以后,他会由于西伯利亚的严寒而冻僵,一声不响地默默死去,谁也不会发觉,而他那两把小提琴曾给故乡的人带来欢乐,也引起他们忧伤,却要转到外乡人或流放犯手中,换来二十个戈比,外乡人的伙伴们将要拽掉琴弦,弄坏琴马,往音箱里灌水……还是言归正传吧! 我早在乘轮船在卡马河上航行时就见到过移民。记得有一个四十来岁的庄稼汉子,蓄着淡褐色的胡须,坐在轮船甲板的长椅上。他的脚下放着几个装有家当的口袋,上面躺着几个穿树皮鞋的孩子。从卡马河空旷的岸上吹来刺骨的寒风,孩子们蜷缩着身躯。这个庄稼汉子脸上的表情在说:“我已经服了。”眼睛流露出讥讽的神情,但他极力把这种讥讽埋进自己的心底,埋进他度过的一生,生活曾经残酷地欺骗了他。 “不会再糟了!”他说,只用上嘴唇笑了笑。 你只能用沉默来表示对他的回答,什么也不用问,但过了片刻他又重复道: “不会再糟了!” “会更糟的!”坐在另一张长椅上的一个庄稼汉说,他生着红头发,目光锐利,显然不是移民,“会更糟的!” 而现在这些走在路上的农民,却一声不响,拖着艰难的步伐,跟在自己带篷的大车左右。他们的脸色严肃,精神集中……我看着他们,心中在想:生活好像是不正常,永远告别这种生活,为此而牺牲了故土和老窝,这只有不平凡的人,英雄……才能做得到。 后来过了不久,我们赶过一队押解的犯人。三十至四十个在押犯人在路上走着,镣铐哗啦哗啦地响,他们的两侧是荷枪的士兵,后面是两辆拉货的大车。有一个在押犯人很像亚美尼亚神甫,另一个生着鹰钩鼻子和宽大前额的高个子在押犯,我好像是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大概是在药铺的柜台后面,第三个脸色苍白,疲惫不堪,像戒斋派僧人一样严肃。我来不及观察所有的人。在押犯人和士兵都已筋疲力尽;道路难行,没有力气走下去了……他们将在前面的村子里过夜,可是到村子还有十俄里的路程。他们到达村子以后,匆匆忙忙吃点儿东西,喝点儿砖茶,就立即倒下睡觉。这时臭虫便把他们团团同住——对那些疲惫不堪和困倦思睡的人来说,这是最凶残和无法战胜的敌人。P25-2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