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策兰传
字数: 186000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德] 沃夫冈·埃梅里希
出版日期: 2022-01-01
商品条码: 9787305246715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48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
¥65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保罗▪策兰,二战后影响深远的德语诗人,1920 年生于切尔诺维茨的一个犹太家庭,父母于1943 年相继死于纳粹集中营,他本人于1944 年踏上流亡之途。策兰曾辗转于多个城市,最终定居巴黎。他余生都在历史和记忆的阴影下写作。1970年4月的一个夜晚,策兰投巴黎塞纳河自尽。
策兰的伤痛体验始终伴随着他,这些体验如何见诸他的诗作?我们又是否应该将策兰的诗歌与生平区别看待?策兰研究专家沃夫冈▪埃梅里希教授,以其扎实的学术研究、准确的叙事、至诚的情感,讲述了策兰跌宕的一生,他通过对策兰人生经历、创作历程、情感生活、文学事件的巧妙编织,真切地展现了策兰悲恸的个人史,以及二十世纪的创伤历史。
作者简介
沃夫冈▪埃梅里希(Wolfgang Emmerich)| 作者
1941 年生于德国萨克森州西部的开姆尼茨,1968 年起任教于德国图宾根大学,1978 年起任德国不莱梅大学近代文学与文化史教授,亦在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地的多所大学任客座教授。沃夫冈▪埃梅里希专研德国文学、历史与哲学,他在日耳曼语言文学、民俗学史、前东德文学等领域均有著述出版。
梁晶晶 | 译者
北京大学德语语言文学系讲师,曾以策兰诗学及生平为题撰写博士和硕士论文。
目录
导言
“……以纪念他的资讯码”
时间与空间——属于诗的与属于诗人的
青少年时代
第一章 切尔诺维茨的少年时代
布科维纳 1920— 1940
第二章 母亲的语言——凶手的语言
1941— 1945
第三章 从安彻尔到策兰
布加勒斯特 1945— 1947
第四章 “我们相爱如罂粟与记忆”
维也纳 1947— 1948
巴黎 Ⅰ
第五章 从“美的诗”到“灰色的语言”
巴黎 1948— 1958
第六章 “我是那个不存在的人”
德国的,犹太的,俄国的 1958— 1963
巴黎 Ⅱ
第七章 “……一粒呼吸结晶,/ 你不容辩驳的/ 见证”
1963— 1967
第八章 “……说,耶路撒冷它在”
巴黎 1968 年5 月—以色列 1969 年10 月
第九章 “……我定是日益向着我的深渊坠落下去”
1969 年末— 1970 年春
策兰年表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摘要
第一章切尔诺维茨的少年时代 布科维纳1920—1940 “这土地,它将我/造就。”——1901年生于切尔诺维茨的女诗人罗泽·奥斯伦德尔在她的诗歌《布科维纳Ⅱ》(Bukowina Ⅱ)的开头这样写道。她认为,是布科维纳(直到1918年,这片土地还属于奥匈帝国的东部疆土)的文化版图,真正“造就”了她。在这一点上与她颇有同感的,还有生于斯长于斯的其他那些德语犹太作家,譬如中学时便由加利西亚迁至此地的切尔诺维茨文学之父卡尔.埃米尔.弗兰佐斯、与他同时代的伊萨克·施赖尔、导师与父亲式的朋友阿尔弗雷德·马尔古一施佩贝尔、摩西·罗森克兰茨、克拉拉·布卢姆和阿尔弗雷德·基特纳。在他们之外,还有策兰的同辈人:曾和他有过短暂同窗之谊的阿尔弗雷德·贡和伊曼纽尔·魏斯葛拉斯以及年轻一些的曼弗雷德·温克勒9埃尔泽·克伦和策兰的表妹塞尔玛·梅尔鲍姆一艾辛格。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非犹太裔作家:格奥尔格·德罗兹多夫斯基12伊莉莎白·阿克斯曼”和《马格里布纪事》(Maghrebinischen Geschichten)的作者格雷戈尔·冯·雷佐里。他们和同时代的其他民族作家一起吟唱出“四种语言如兄弟般应和的/歌/在这纷乱的时代里”——用德语、罗马尼亚语、乌克兰语和意第绪语。 米洛·多尔回忆说,当保罗·策兰1947年末现身维也纳时,他“简直源自虚无”;不过,这只是1945年布科维纳文化版图的陷落带给人们的印象,保罗·策兰曾一再忆起他自己的源起之地(Ⅲ,202),忆起他“爱得要命”的切尔诺维茨,并将自己视作“带着喀尔巴阡式印记的人”60他的诗集《呼吸转点》中一首写于1964年的诗,在起首处这样写道: 黑色, 如记忆之伤, 眼挖掘着寻你 在这被心之牙咬 亮的属地, 在这永是我们的床的地方: 你定要穿过这矿道而来—— 你来了(Ⅱ,57) 童年故土,曾经的哈布斯堡王朝属地,它“被心之牙咬/亮”;故土已随它的人民一同殒落,只遗下一道黑色的“记忆之伤”;可是,它终其一生都是策兰的床,诗人在这张床上幻想,并一次次重新忆起在文化黄金时代度过的童年和青年时光。 一种文化总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且正如它于这两大维度之中的存在一样,它也将在其间消亡。在布痕兰德。及其首府切尔诺维茨,占统治地位的是一种前后延续了近一百五十年的传统:鲜活的、烙有犹太德语印记的文化,这段文化曾如此绚烂而短暂地绽放,如此丰富,激发了三四代艺术家和知识分子的灵感;然而,到了20世纪40年代,它竟又猝然消失,了无踪迹——按照策兰在《布莱梅演讲》中的说法——“遁入了无根可寻的状态之中”(Ⅲ,202)。 这段文化血脉消亡的过程,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1至1944年间,北布科维纳(乌克兰语和罗马尼亚语中的指称法)的犹太人被流放,后遭屠杀;此地近十万犹太人中,不幸殒命者占了八分之七。第二阶段是“二战”结束时,这个自1918年以来一直归属罗马尼亚的行省被蛮横分割,南布科维纳仍归于罗马尼亚,北布科维纳包括旧都切尔诺维茨则被苏联吞并,划归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随之而至的是有关大规模移民的强制性政治条约。大部分犹太人被杀,非犹太裔德国人被纳粹迁出,取而代之的是迁入的上万乌克兰人。旧奥地利成熟的多语言文明,以及与之并存的犹太文化传统,对这些新移民而言没有任何意义;按照斯大林的历史观,也不应有任何意义。作为文化版图的布科维纳变成了幻象,在曾经的黄金时代(一直延续至第一次世界大战)被称作“小维也纳”的切尔诺维茨,也化作了鬼魂之都。 从地理上看,它也许还在,在很大程度上它也躲过了战争的影响,然而在今天的地图上我们已难觅其踪。切尔诺维茨已更名为切尔诺夫策(Tschemowzy),旅行者想找到此地颇需周折,只有博学者才能够真正了解,这一多语言文化空间曾经产生过何等重大的影响。对策兰而言,它是他青少年时代的整个经验空间。这一文化的重要性也不只体现在策兰身上,许多“布科维也纳”(Buko.Wiener)作家也与此文化有很深的渊源,如弗洛伊德叛逆的学生威尔罕·赖希就生长在切尔诺维茨附近的农庄里;马涅·施佩贝尔来自普鲁特河畔(Pruth)的扎布洛托夫(Zablotow);生化学家埃尔温·沙尔戈夫也是切尔诺维茨人。P23-27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