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百年甬商
字数: 707000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11-01
商品条码: 9787519608972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748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
¥2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本书展现了吴锦堂、宋汉章、秦润卿、项松茂、刘鸿生、俞佐宸、方液仙、胡西园、邵逸夫、王宽诚、李惠利、应昌期包玉刚、赵安中、曹光彪、李达三、茅理翔、沈国军、阮立平、丁磊等近百位近现代有名甬商的生平与风采。一本书浓缩了近百年的商业智慧,助你洞悉商业本质,把握中国商道的心法!
内容简介
《百年甬商》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时代背景下,展现100年来中国经济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和大国商帮的崛起之路。以甬商作为中国商帮代表,汇集百年来近100位甬商的风采,充分展现东方商帮的智慧与风范。本书涵盖了百年来四个重要历史时期,生动体现了中国企业家与党同心同行、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本书旨在传承和弘扬大国商帮的优秀文化和精神,从而助推中国经济在新时代更高质量地发展。
作者简介
曹云,甬商文化倡导人,甬商公共服务平台创始人,《甬商》杂志总编,宁波市甬商发展研究会秘书长。宁波市职业经理人协会秘书长。宁波市企业文化研究会秘书长。
目录
吴锦堂:一代华侨的“中国心”
宋汉章:时代之交的大银行家
秦润卿:钱业领袖的民族情怀
项松茂:舍身成仁的“皂药大王”
刘鸿生:实业巨子的责任与使命
俞佐宸:坚守“实业救国”初心
方液仙:振兴国货当自强
胡西园:中国灯泡之父
邵逸夫:百年光影人生路
王宽诚:爱国情深的改革先锋
李惠利:助学惠桑梓兴医利民生
应昌期:商界奇才的围棋人生
包玉刚:一代船王的中国心
赵安中:自奉极俭,慷慨施人
曹光彪:敢为人先的爱国实业家
李达三:一代儒商的拳拳之心
张静章:缔造世界“塑机王国”
赖振元:泥瓦匠的建筑神话
茅理翔:方太的创业式传承
王铭:多彩境界多彩人生
储吉旺:如意事业如意人生
周辞美:华翔之梦永不止步
徐万茂:悟画中的华茂人生
袁利定:奋进的“东海水表”之父
王文鉴:光学的“隐形巨人”
贺财霖:历尽冰雪方成龙
姜翼鹏:一碟醋背后的匠人匠心
孙宜培:乐活做人乐活做事
冯嘉耀:用“芯”铸就中国智慧
冯小龙:砥砺前行三十年
李如成:蝶变中的雅戈尔
吴志光:“帅特龙”人生
王跃旦:吹笛少年的华彩乐章
陈海伦:中国的钢琴教父
陈定龙:切割世界焊接未来
王蓓:心怀大爱的奋斗者
罗立国:千里跬步雄才立国
徐亚芬:教育改革的“探路者”
周云高:立人兴业的“六字真言”
李启涵:以使命续写理想与梦想
郑永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基业长青
余剑伟:为人类健康做贡献
袁银菊:让“爱优特”走向世界
叶守魁:扎根实业兴叶氏
柯东辉:人生精彩在自己
翁振涛:波涛热血振兴中华
郑坚江:用价值赋能中国家电
卢新跃:终其一生为九龙
马国庆:醉心餐饮向阳而生
沈国军:人生转变后的顿悟
戎巨川:“博洋”的裂变与突破
励行根:天生励志行为言根
梅迪华:笑傲跨界“江湖”
王光阳:我心向阳
王仁祥:坚守一颗文化人的初心
徐娣珍:乘风破浪的慈吉掌舵人
罗慧明:慧眼识刀成就三韩
蒋雨雨:信心,决心,爱心
阮立平:插座一哥的创牌路
俞培君:培育智造创新之源
陈亚龙:引领华龙的力量
崔晓君:明志笃行新竹成林
单谟君:小巨人大智慧
孙振泉:千奥的“精气神”
包剑刚:利刃出鞘百炼成“刚”
张江平:25年,太平鸟“飞”出新高度
姚力军:我和我的中国“芯”
孔昌明:畅想奋斗的“快意人生”
茅忠群:打造方太的理想之城
张彦:寻梦中国筑梦未来
陈苏林:餐饮老兵的执着和偏爱
张文阳:“数据”三部曲
章家禄:商行千里情满家乡
王焕江:稳健商道下的非凡人生
李迎春:知识产权的安全卫士
丁磊:奔赴星辰与大海
项乐宏:脚踏实地梦想万里
柯海军:追梦与探索同行
王旭君:竹林深处有“甬味”
王军禄:用拼搏成就浦华
朱炜:从守望者到造美者
杨发彬:从“打工仔”到“带头大哥”
徐立勋:破而后立的“创二代”
薛惊理:“黑灯”出绿纱一线走天下
张君波:立足泵业做足水文章
王一鸣:“逆变”的创业人生
刘兆杰:奋斗中的百优卡
何贝:风华正茂一“少帅”
摘要
邵逸夫:百年光影人生路 他出生在光绪三十三年的宁波镇海,在漫长的一生中,历经了清朝、北洋政府、民国、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香港回归等一个个重要时期;他不是香港最富有的人,但向来是最受尊敬的企业家,作为曾经的亚洲娱乐之王,他拍了一千多部电影和电视剧,是香港成就“东方好莱坞”的奠基人;他捧红了数以千计的明星,包括“四大天王”和一代代“港姐”。107岁的他,是全球任期最长的上市公司CEO;他说:“一个企业家的优选境界就是慈善家”,为此他向内地教育捐赠47.5亿元港币,捐助项目6013个,让“逸夫楼”遍布神州大地。他就是古今中外捐资助学目前的第一人—邵逸夫。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1907年,邵逸夫作为家中的老六出生了,这一年也是中国电影诞生的第三年,他的父亲正是上海滩的工商界翘楚、创办了“锦昌泰”颜料号的邵玉轩。当时他的父亲做了一个颠覆性的决定——投资电影行业。在邵逸夫还在上中学时,父亲就与大哥邵醉翁收购了上海的“笑舞台”,在电影业初步站稳脚跟。 可随后在“洋画片”的巨大冲击下,邵家的“笑舞台”剧院门庭萧条。大哥邵醉翁为了紧跟潮流,于1924年成立了“天一影片公司”。于是,邵家四兄弟开始并肩奋斗,大哥邵醉翁做经理兼职导演,二哥邵邨人包揽会计和编剧,三哥邵山客专心发行……就连身为老六的邵逸夫也会在上学之余去到公司给哥哥们打下手。 什么都不懂的邵逸夫初入公司也只能做勤杂工,有时候甚至为了一件道具跑十几公里路,但他从未向大哥抱怨过,打杂两年的他竟成了全才,对影片行业的各个环节虽不算精通,但也是个懂行的人。1926年,经大哥邵醉翁介绍的头牌摄影师徐邵宇和邵逸夫二人一同合作拍摄了《珍珠塔》,时年19岁的邵逸夫已经挂上了执行导演的头衔。他们的第一部电影《立地成佛》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故事片,在上海放映后一举成功,并赚得盆满钵满。 在邵家兄弟的联手打理下企业越做越大,但树渐渐茁壮长大时也招来了不必要的邪风。20世纪20年代末,风头正盛的“天一影片”被当时的影坛霸主盯上,遭到上海明星公司联合大中华百合、友联、上海、民新、华剧的“六合围剿”,掀起中国电影目前第一场划时代意义的商战。面对六合联盟死守放映口,禁止播放“天一”影片,刚刚起步的“天一影业”势单力薄,为了逃脱被“围剿”的危机,大哥邵醉翁决定暂时放弃上海市场,邵逸夫听从了大哥的安排,紧急赶往新加坡协助三哥一同建立发行网,在新加坡开辟新的市场。 当时的三哥邵山客决定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术,首先将影片卖给小戏院,然后再逐渐扩大发展至周边城镇,人手不够的邵山客打了电报让六弟邵逸夫前来帮忙。邵逸夫到了新加坡之后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冲破潮州帮、福建帮、客家帮等社团的封锁,去各个戏院拉关系。他与三哥采用“流动放映”的策略,去到穷乡僻壤拉流动帐篷放电影。新加坡白天酷热难耐,晚上蚊虫肆虐,两人需要等到最后一位观众走后才能清场,可等全部结束后已是下半夜,他们只能在树边稍做歇息,天亮后又继续赶路。二是,大哥从国内传回消息说西方电影进入了有声时代,希望邵逸夫能奔赴美国带回能拍摄有声电影的器材,也正是这一次赴美,让邵逸夫差点丢了性命。 三历生死?涅槃重生 1930年,23岁的邵逸夫只身前往美国购买拍摄有声电影的器材,然而,他坐上前往美国的轮船才刚起航,就意外触礁,邵逸夫被抛下海,抱着一块舢板在海上漂了一夜,最终得救。千辛万苦来到美国的邵逸夫,被当时好莱坞如此宏大的片场震撼到了,暗自发誓要在中国也建立大规模的电影工业基地。大难不死的邵逸夫带着“会说话的机器”回到了“天一影业”,“天一影业”也因此在有声电影时代的浪潮中混得如鱼得水,成功拍摄我国第一部有声粤语片——《白金龙》,创造了票房奇迹,这部成本仅一万元的影片,收获了百万级的回报。3年后,邵氏兄弟成功拥有了大小40多家戏院,一跃成为南洋的娱乐大亨。 1941年,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区都相继沦陷,邵氏片场被日军占据,但此时的邵逸夫不顾生命危险走上街头播放抗日电影并分发传单,被日本宪兵队抓走。被抓走时,邵逸夫以为自己必定会遭到严刑拷打,没有任何后顾之忧的他在日本宪兵队面前直言:“我就是放抗日电影,那些是真实的纪录片!”而在宪兵队指控他发了10万份传单时,他更是大胆回击道:“是50万份!”最终邵逸夫被判“反日电影罪”,但好在遭扣留两周后被保释出狱。 1957年,邵逸夫来到中国香港,这一年,他已经51岁,接下在二哥邵邨人管理下日渐式微的影业生意。在回港之前他便想好了应对策略,当时市面上都是粤语长片,影片只针对粤语地区受众发行,在他看来国语片的受众才有更广阔的市场,把握住内陆的大好市场才有可能实现邵氏影业的弯道超车。 1957年,邵逸夫用32万元买下清水湾的一块地皮,建成占地近80万平方英尺的邵氏影城,号称“东方好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