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莲灯诗梦林徽因 增订本

莲灯诗梦林徽因 增订本

  • 字数: 349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作者: 陈学勇
  • 出版日期: 2008-08-01
  • 商品条码: 978702015955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024
  • 出版年份: 2008
定价:¥8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这本林徽因传记中要叙述的,是她的才华,她的性格,她的信仰,她的苦难,她的事业,美丽之外的坎坎坷坷、灿烂辉煌。此书作者陈学勇系国内知名的林徽因研究专家,这部传记是他积多年研究积累结出的成果,是目前国内最为严肃完备的林徽因传记,作者此次又做了大量的修正和增订。本书打破了以往林徽因传记单纯以时间顺序记述的套路,采取新颖的切入角度为读者展现了林徽因动人的一生。它不但纠正了以往林传的谬误,而且提供了大量第一手材料。书中基本收入了林徽因一生全部的照片,并辅以手稿、画作,是集趣味性、学术性与可读性于一体的好读本。
作者简介
陈学勇,笔名陈老萌、老萌。江苏阜宁人。1943年生,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教于南通大学,系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与研究,近年来尤为关注林徽因、凌叔华、陈衡哲等民国女性作家的生平与创作,先后著有《才女的世界》、《浅酌书海》、《老萌夜读》、《林徽因寻真》,并编《凌叔华文存》(全二卷)、《林徽因文存》(全三卷)等。
目录


O前赘
一祖父
二父亲
三母亲
四童年
五伦敦
六徐志摩
七泰戈尔
八梁思成
九留学
十欧游
十一东北大学
十二北总布胡同三号
十三营造学社
十四香山(诗歌)
十五模影(小说)
十六窗外(散文)
十七梅真(剧本)
十八京派之魂
十九太太客厅
二十金岳霖
二一八宝箱悬案
二二凌叔华
二三冰心
二四沈从文
二五费正清费慰梅
二六鼙鼓声起
二七西南行
二八名誉家长
二九昆明
三十李庄
三一北返
三二清华园
三三国徽
三四纪念碑景泰蓝
三五古城
三六夕阳
三七遗韵
林徽因年表
世系简表
林徽因佚诗、佚文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第二版后记
第三版后记

增订本重印附记
摘要
     林徽因原籍福建闽县,今天的福州。再往上推,祖籍是河南。而她说,杭州是“一半家乡”(《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因为她诞生在杭州陆官巷,祖父林孝恂的官邸,在那里度过了孩提时期。杭州亦以林徽因为骄傲,称她为“杭州女儿”。西湖畔竖有一方石牌镂空的林徽因影像,很是别致悦目。 祖父从(《诗经》取“徽音”两字为她命名,诗日:“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大雅·思齐》)老人的意思,要林徽因继承美德,再引出孙儿满堂吧。她是祖父长子的头生孩子,又是个女孩。 据说,林徽因容貌多得之祖父母的遗传基因,她有神的双眸像祖父,漂亮的脸庞像祖母,因而特别受祖母溺爱。祖母竟不让林徽因母亲照料女儿,将徽因放带在自己卧房里绕膝左右。那时她父亲留学海外,几个出了嫁的姑姑时常带孩子回娘家;她就和表姐妹们成天嬉闹,童年一点儿也不寂寞。七载的欢乐之后,她八岁随祖父移居上海,住在虹口老巴子路。十岁才跟着祖父进京,开始生活在父亲身边。这一年祖父病故。 五四那一代女性作家几乎都是官宦宅门的千金,最早的陈衡哲如此,冰心、庐隐、冯沅君、苏雪林莫不如此,凌叔华尤是巨族闺秀。比之二十年代成名的冰心,林徽因到三十年代才正式步入文坛,算晚了一代,但林徽因较冰心仅年幼四岁,到底属同一代淑女,同样地出身官宦之家。祖父林孝恂,前清光绪十五年(一八八九)己丑科二甲第一百一十一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外放县衙州府。 林家有个传说,福州民俗元宵节女神游街,那天少年林孝恂上街看“游神”,无意中瞅见街对面一位也看热闹的姑娘,修长娟好。恰好那姑娘也看过来,四目相接,姑娘红霞满脸,急忙闪开,佯装与同伴说话。一瞬间邂逅,倩影已嵌入林孝恂心房。不过他悄悄藏在心底,直到家里给他定亲,始终未敢吐露心声。谁料洞房之夜揭开新娘红帔盖头,俊俏脸庞正是他心底从未淡去的那个姑娘,真称得上一段极富传奇的姻缘。(见陈三《爱的牺牲》)新夫人游氏,不仅貌美,而且聪慧、贤能,嗜爱诗文,一手好字,一手好女红。婚后伉俪情深,林孝恂为宦多年而不纳一妾,此又是宦海极为难得的良缘。 福建闽侯林氏本乃望族,不过到林孝恂这一支已经式微沦为布衣,他实起于寒微。林孝恂年轻时做过富户人家的教书先生,已没有了养尊处优的朱门生活。林长民回忆说:“爹别就人家教读,与年所入不过数十千制钱,家计贫苦。”(《嫁王氏大姊和姊夫熙农先生五十双庆寿序》)偶尔林孝恂买了一个梨子回家,切成一片片分给几个孩子,他们非但不能尽兴解馋,反而愈加勾出馋虫。 林家转机始于林孝恂考中进士,至今林氏后人保存着一张全家福照片,它摄于杭州府邸,拍照时间大约在光绪二十几年,即十九世纪的最后时光。地点应是衙门后大院,下青砖铺地,上枝叶扶疏,似乎刻意规避富贵而近儒雅。照片上的人物,男性皆长袍马褂,瓜皮小帽;女性则偏襟大袄,额上扎青缎发箍。虽是清朝装束,看去却离民国不远了。上了照片的林家两代,包括儿媳和女婿,共十三人。林氏后人曾依次一个个注明了身份名字,身份不明的两位男性打了问号。长子林长民居右三,相貌比起弟兄们来格外清癯,最和林孝恂酷似。照片里没有林徽因,数年后她父亲林长民才成立家室,她没有赶上。 比林孝恂晚几科的光绪朝进士凌福彭,其女凌叔华与林徽因相熟。凌福彭仕途风顺,官至直隶布政使,进出紫禁城。凌的锐意进取,为袁世凯推行新政不遗余力,立志为山穷水复的晚清走出一片新天地。较之凌福彭,林孝恂似乎太缺雄心壮志。正直清廉的林孝恂,虽经济拮据而无意敛财。在翰林院做京官,官场应酬开销不菲,而家底很薄,便谋取外放。外放有条捷径,翰林院年度甄别考试时只要故意写错一个字,考官即明白此人想要离开京城。林孝恂如法行事,便到了杭州地区的金华、孝丰、仁和、石门、海宁诸州县,任各地父母官,最后升作代理的杭州知府。他所以有异于凌福彭,莫不是看透这座王朝大厦处处朽木矣,无意补天,不如偏居一隅,为地方尽力做点善事;再者培育新人,子侄多有旧王朝掘墓先驱。 林孝恂为官谨政慎刑,林长民略带几分自豪地炫耀:“先严宦游二十年,握州县符七八年,决狱大小以千计,未尝冤抑一人。”(《先严哀启》)清季朝政颓败,林孝恂看出仕途难有作为,便萌生退隐念头。又因为揭发了上司过失,横遭报复,更加无心宦海沉浮。浙江设置海塘局衙门,管辖百余里海塘防汛御侮事务,任命林孝恂为总办,他辞谢再三,结果勉强接受了经办具体事务的提调差事。海塘屏障江浙七郡,林孝恂以提调职综领全局事务,操练防御团勇,亲自督导工程建设。沿塘百佘里,奔走不息,寒暑无间,潮汛紧急时则昼夜守在工地。终于经不住这等劳累,不得尽其天年。 做了官的林孝恂,尽管头顶乌纱,却仍然不脱书卷气。二十世纪末浙江石门民间发现了一幅林孝恂手书的对联: 书幌露寒青简湿 墨花润香紫毫圆 对联恰是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