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慢煮光阴一盏茶——中国茶人录

慢煮光阴一盏茶——中国茶人录

  • 字数: 16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萧萧
  • 出版日期: 2021-12-01
  • 商品条码: 978756807616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89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 中国人文茶道、人文茶席创始人王迎新倾情作序并撰文全书通过有名茶文化学者王迎新与18位人文茶道研修茶人的真实故事和心路分享,让人得以窥见茶道殿堂之习茶奥秘,以及茶借由人文精神而给人带来的雅朴真趣与山林之逸。★ 一人、一茶、一故事的茶人生活美学这是一部茶人生活美学书,19位茶人当中,有全国*美茶艺师、工会干部、茶空间主理人,虽然社会角色不同,但当他们脱下疲惫的外衣,进入自己的生活时,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茶人。本书通过多位茶人的经历、感悟,多角度、多方位地展现了茶人世界和茶道文化。★ 全彩印刷,100余张高清图片震撼人心全书除了字字珠玑的文章,精美的配图也是一大亮点。人文茶道团队常年行走于各大茶山和寺院,用高超的摄影技艺和事茶人平和的心境,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幅精美的画面:茶人发自内心的笑颜,茶器穿越千年的静美,茶席不动声色的魅力……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茶人生活美学书,讲述茶人有温度、有体悟、有故事的生活方式,书中有关于一片东方树叶的深情、关于安住当下和内心的抵达、关于生活的无限可能。全书通过有名茶文化学者王迎新与18位人文茶道研修茶人的真实故事和心路分享,让人得以窥见茶道殿堂之习茶奥秘,以及茶借由人文精神而给人带来的雅朴真趣与山林之逸。
作者简介
萧萧原名刘晓燕。资深媒体人、作家、生活美学研修者。热爱传统文化,对茶道美学及其精神内涵有自己独到的审美和见解。在她眼里,一盏行走的中国茶,仿若一幅中国画中的水墨烟云,有天地的苍茫,也有“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的旨趣。山岚萌动间,寂静与欢喜直抵心灵深处。代表作品有《今生今世:民国名媛情事》《小女人的柔软时光》《情调女人》《把性感踩了》等7部。个人公众号:素日之美
目录
王迎新:世有泥泞,吾持莲而行
颐慧:遇见茶,遇见日月山川的中国诗意
王昭雯:约有常期,宁虚芳日
敬贤:向心问茶,问一盏人间烟火
邓萍:从安住到坐忘,如花在野
May:人生无俗事,趺坐试芳茗
张卫华:茶与诗如故人,如生活本身
梁明毓:做琉璃和习茶都是修行
汪满:茶香里的欢喜自在
白丁:茶人生活原本美好,它呈现是因为你选择了它
海棠:不到园林里喝上一盏茶,怎知春色如许
海明:汐境如画,请慢慢喝茶
范霞:山中无甲子,自有茶为历
平子:以文心事茶,发现东方美学生活
郑耕耘: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张静:茶滋味,在口在心
张一航:人生需要准备的,是喝茶的心情
翁丽娟:茶的四种幸福时态
盛夏雨:茶和摄影都是一种信仰

摘要
     莲有高古意,如梅之老枝虬曲,松之苍润古莽,亦如《小窗幽记》所言:“余尝净一室,置一几,陈几种快意书,放一本旧法帖;古鼎焚香,素麈挥尘,意思小倦,暂休竹榻。饷时而起,则啜苦茗,信手写《汉书》几行,随意观古画数幅。心目间,觉洒洒灵空,面上俗尘,当亦扑去三寸”,此中深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陈洪绶,以老莲为号,以莲而自况,是中国画坛上的隐逸高士。高士者,志趣、品行高尚之人也。他的画,笔笔皆是高古意:画人物,躯干伟岸,衣纹清圆细劲,兼有公麟、子昂之妙,其笔墨酣畅淋漓而又疏旷散逸;画莲,“轻轻姿质淡娟娟,点缀圆池亦可怜”。他的莲不在池塘泥沼,不在小桥流水人家,而是生生地植在人的心间。比如明末清初,传统的祝寿作品多以南山、松柏、寿桃、萱草、仙、佛等入画,而陈洪绶却偏偏画高士持莲。他画中的高士宽衣广袖,专注而行,素素的宝古之瓶中立了三五枝莲,清美又孤寂,色调清雅,笔法逸致,有率真之趣。走近了细品,鼻息处又尽是一个人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古气息,这是一花不与凡花同的志向,盛放或萎谢,都清醒而自知。纵使天命凄凄,她仍以虔诚的姿态,描绘光阴的美意。 看陈老莲笔下古意幽幽的莲,总会想起吾友王迎新,想起她的人文茶席——空灵、素美、苍古,从烟云供养的太行山到“大漠孤烟直”的阳关,从且听清凉茶语的甘露寺到古老神秘的勐库大雪山。一路的山水行走中有一瓯茶观己润心,有桐阴清话之人共话清欢。恍惚中,迎新是老莲笔下的素心莲,老莲笔下的素心莲亦是迎新。世有泥泞,她明心见性,持莲而行,秉持敬、和、清、寂之气,将高古茶事变成了中国人的美好日常。此日常,有茶暖心,有器养眼,有蒲怡情,可亲可近,盛放在彩云之南的一水间王迎新人文茶道传习馆,也时时滋养我们的身心。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吃茶,对于迎新来说,是日常,是生活,也是宿命。 迎新出生于云南普洱茶文化世家,幼承家学,师从父亲王树文先生。儿时家里弥漫的茶香和父亲深沉的爱茶之情,在不知不觉中熏陶了她。在她的记忆中,父亲待茶是有着赤子之心的,当年为了考察云南民族茶文化,他驱车五千公里跑遍了云南茶区大大小小的山头。后来,为了让迎新懂得茶并爱上茶,在无数个周末的晚上,父亲会把四五种茶在茶桌上一字摆开,讲解之后再让她一一试饮。在那个物质靠前匮乏的年代,饮茶对于迎新来说,仿佛是一场场奢侈而神圣的仪式,她被吸引,同时也心存敬畏。 迎新说,刚开始喝普洱时,没觉得有什么奇妙之处;可是天天喝,味觉对这种醇厚饱满的滋味便慢慢有了依赖。茶汤是时间流动的艺术,茶汤的心情壶知道,壶的心情盏知道,它是急不得的事情,唯有稳住心神,安然其中。很多时候,深呼吸慢喝茶,端起和放下,都是生活。 吃茶,于普通人而言,是舌尖上感知的那一口茶水;对迎新来说,则是从物质到思想的体悟过程。这个过程,可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领会山川万物之美,生发愉悦之心。此心关照天地之间每一个微小生命的存在,恰如她在《敦煌一梦》中的描述:“戈壁上也有野花,散落在低矮的灌木丛里。俯身看见,暗自惊喜。微小的花朵,如梅花生五瓣,中间还有极细的花蕊,一朵花该有的生命状态,它不差分亳。”此心“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如高僧安于禅房的寂静,将房子建在空寂的树林之中。门外是一座秀丽挺拔的山峰,台阶前有众多深深的沟壑。雨过天晴,夕阳斜照,树木的翠影映在禅院之中。高僧诵读《莲花经》,心里纯净清静,知道自己有颗一尘不染的虔诚之心。那是高僧不落尘俗的心,也是迎新的向茶之心。“一杯茶,佛门看到的是禅,道家看到的是气,儒家看到的是礼,商家看到的是利。其实,茶就是一杯水,你看到的只是你的想象,你想的是什么,茶就是什么。所谓心即茶,茶即心矣。” 茶之为物,能引导我们进入一个默想的人生世界。心原本是一壶茶,包容百味,因吐纳而常新。 茶之为道,是探索和实践的意义所在。在不断的行走中,以茶的名义完成一场生命的寂美盛放。 P5-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