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多情的土地
字数: 25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作者: 黄福林
出版日期: 2021-08-01
商品条码: 9787550042919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316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
¥5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多情的土地》通过对诸多人和事的娓娓叙说,燃烧起精神家园的烽火,高扬起追求本真的大纛。没有做煽情的渲染,没有做刻意的剪裁,没有做高深的说教。作者只是用真实的素材,佐以内心深处的那一份真情,质直而真诚,轻逸而温厚,把文字挥洒得丰富、流畅、坦率、瑰丽而敏感。将邻里乡曲、亲人友朋乃至飞禽走兽、器具草木等等,一起充溢于他记忆中的故川家山、童时少年之中。而自己内心对世界的深情、对生命的感悟、对性灵的哲思,也如绵绵蒙蒙的随风夜雨,潜伏在每一处描写的文字里——你分明感受到它的湿度和温度,却不知它来自何时与何方。
内容简介
这部散文集是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散文作品的一个总结,主要以作者故乡鄱阳湖水乡山村的风景、风情、风俗为题材,抒发作者对故乡田园生活的那份乡愁乡韵、亲情友情、人事农事的怀念和留恋,用文字记录那富饶美丽土地上的人和事。作品共分为四辑,第一辑“时光梦痕”,讲述已故亲人的往事;第二辑“厚土深情”,讲述过去村庄的风物;第三辑“村人远影”,讲述故土村人的轶事;第四辑“异乡晓月”,讲述作者在他乡的见闻。
目录
辑一 时光梦痕
奶奶的灶间
哦,生命之灯
年到农家
五月的清欢
村边,那一座座草垛
一声“叮磕”入梦来
眷念一本书
我为村人写对联
初入校门
难忘师恩
寻梦尧山
又见星星亮晶晶
辑二 厚土深情
在水一方
多情的土地
感恩山野
农耕风物
哨声远去
谁退出了村庄的朋友圈
春潮
我的六月下雪了
同窗絮语
辑三 村人远影
仁正
福根
达旺
大和尚
福顺
有义
麻雀大婶
相公
运长
环环驼子
才义
龙贵师傅
福保与新枝
墙根下的老倌
辑四 异乡晓月
最后的伊甸园
康定:见证爱情地老天荒
乐起纳西
柳拂古城
情撼雪山
问佛向峨眉
追寻远去的芬芳
拜水都江堰
博鳌人家
万泉河水清又清
天之涯海之角
云影天梯龙脊田
油菜花开
甘棠湖之夜
情满积余村
后记:把记忆掰碎了给人看
摘要
奶奶的灶间 炊烟这个精灵,在与屋瓦的对抗中,硬是把青瓦整得灰头土脸。瓦片虽然沉实,铺满屋顶,却压不住炊烟的轻柔和缭绕。炊烟用柔软的身体挤呀、冲呀,总是从瓦缝里袅袅逸出,得意扬扬地飘向天空,顺手扔下一把刷子,把瓦片、房檩、墙壁涂抹成黑褐色。屋瓦挂着蛛网一样丝丝缕缕的烟尘,有几只飞虫粘在上面,翅翼颤动,好像在告诉人们:瓦已败北,举起降旗。 我一直觉得,那婀娜缥缈的炊烟,就是奶奶在灶间导演的一场古典《飞天》舞剧。奶奶拿着烧火棍,像魔术师一样在灶膛里一拨、一吹,一股浓烟便蹿出灶口,待火焰升起,烟由黑变灰、变白,由浓变淡、变薄,先是在灶间弥漫、伸展、翻腾,然后直冲屋顶。瓦虽然持矛举盾,严阵以待,却经不住烟的冲撞、缠绕、穿透,终于全线崩溃。炊烟与晨雾、暮霭、山岚混合一起,把村庄都给俘虏了。 灶屋面积不大,是一间偏舍,中间靠墙垒了一口土灶,灶台铺着磨光的红石,靠土墙边放着两个缺口的旧罐子,分别装着盐和自家产的菜籽油。灶前面是柴垛,茅草、秸秆折成小捆堆放在墙角边。灶后面是一口大水缸,两只水桶,水缸里的水满了又浅,浅了又满,总也担不够。水缸用木架框着,木架上面放着饭盆,旁边是碗橱。逼仄、阴暗、潮湿的空间,每天要做十几个人的饭菜。 从我记事起,灶间就是奶奶活动的舞台。奶奶头上扎着已褪色的白底蓝花毛巾,长年穿着靛蓝色的带襻扣的斜襟土布衣服,一条补丁摞补丁的黑色围裙系在身上。奶奶的围裙虽然破旧,在我心中却是一面旗帜。她从早到晚都忙碌在这狭小的空间里。一双从小裹就的小脚步子迈得不大,频率却很快。一会儿在灶前用火钳夹着一个束好的柴捆子塞进灶膛,把燃尽的草灰刮进灰坑,柴草吐出火舌;一会儿又到灶后淘米、切菜、刷盆洗碗,一切有条不紊,忙而不乱。早晨,当孩子们都起床和大人干活回来,一大桶大米拌红薯或白菜的稀饭正冒着热气,一家人就着放在灶台上的几碟咸菜,享用农家的早餐。中午、晚上回到家里,饭菜早已备好,只见奶奶搬出一摞景德镇烧制的粗瓷蓝花碗,一边一碗一碗地盛饭,一边喊着:“都过来吃饭啦。”一家人又欢乐地围坐一起。 灶间虽小,却容纳乡村世界,村里村外,自家人家的事情,奶奶不出灶间都能知晓。每到后晌或下午,奶奶收拾完锅碗瓢盆,备妥下顿的菜蔬,邻居家大爷大妈都会过来聊天,或说心里话,或道家务事,或谈戏剧情。她们坐在柴垛边,灶门口,或靠在被岁月熏黑的门框上,能聊一两个时辰,乡村信息就在家长里短中互相传递着。聊到高兴处,拍着巴掌哈哈大笑,说到伤心事,也连连唉声叹气。她们聊得最多的,还是赣剧戏曲,有时看了一场戏,就要聊几天。这些目不识丁的爷爷奶奶们,从戏文中品出了酸甜苦辣、善恶有报的生活道理,并拿这些道理来教育孩子们。一个秦香莲,一个王宝钏,两个古代苦命妇女的故事,都听得我耳朵长了茧,那做人的忠诚、刚强、贞烈,为人的自矜、自贵、自尊,也在幼小的心灵扎下了根。人们的感情,就在这些百聊不厌的传统戏曲中,显得更加朴素、真实、深厚。 灶间也是我流连和寻梦的地方。太阳从瓦缝里射过来,照进水缸里,荡漾着细碎的光斑,闪烁跳跃。我想起在小画书上看到的田螺姑娘的故事:一个美丽的仙女,每天从水缸里走出来,为农夫做饭。好奇心驱使我不止一次地爬在缸边张望,总想揭开田螺姑娘的秘密。缸里的水平静、清澈,拍一下缸沿,喊一声“嘿”,水波微微晃动,看见一根草叶在水面上飘动,怎么也不像变出仙女的神物。而映在水中脸面扭曲、形象模糊的自己,倒像故事中的妖怪,让人很是无趣。 “水缸里哪有仙女呢,牛郎遇到的仙女,都是从天上下凡来的。”奶奶认真地说。奶奶讲故事,必然是晚上,收拾完灶间以后,空中星光点点,院里树影婆娑,柔软得和她的声音一样。奶奶讲的故事,都是戏里面演过的,有些戏我也看过,但再从奶奶嘴里叙述出来,就声情并茂,更加有滋有味,仿佛就发生在眼前。奶奶有一搭无一搭讲着“牛郎织女”“天仙配”的故事,就呵欠连连,一天的忙碌,过早地招来了瞌睡虫,她就枕着柴米油盐的生活细节很快进入梦乡。我望着屋外空中横穿天际的银河,一颗流星划过,似乎看到了牛郎织女在相会。 无论是中午,还是傍晚,我放学回家,总是背着书包兴冲冲地直奔灶间。简陋的灶间香气充盈,在很远的地方,就闻到了那熟悉的味道。尽管是粗茶淡饭,锅里烧着整年不变的萝卜白菜,奶奶用粗砂钵盛着放在灶台上,就像迎上来的温馨笑脸。我没有等到开饭,就用手抓着一片往嘴里塞。口喝了,拿起葫芦瓢到水缸里舀半瓢水,咕嘟咕嘟往嘴里灌,下颌直滴水珠。喝剩下的,连瓢带水往水缸里一扔,水花就溅在身上。奶奶就嚷:“喝不完的不能倒水缸里。”我用手一擦嘴巴,就到堂屋去了。大人下地还没有收工,我就先做一会作业,往往一道题还没做完,又跑到灶间夹一片菜叶吃。我有时在外面和同学打架,回来后,父母知道,还得加一顿揍。每到这个时候,我就跑到灶间寻找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