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给孩子心灵种树

给孩子心灵种树

  • 字数: 2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当代世界出版社
  • 作者: 金武官,陈鸿雁
  • 出版日期: 2022-01-01
  • 商品条码: 978750901619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6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5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双减”新政和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背景下,智慧父母育儿新读本。
本书内容不说教、不灌输,重在互动和参与,关键在“心”、在“爱”、在体悟、在运用。
本书适用于正在抚养孩子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所有“家长们”,同时也可以使即将为人父母者、中小学教师等教育工作者以及心理咨询爱好者从中获益。心灵种树体系不但有助于促进健康和谐的家庭关系,还能使青少年有足够的能力来积极面对并创造性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疑难和挑战。
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拥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生活,拥有成功而高贵的人生!
目录
序篇 关于心灵种树
第一章 给孩子心灵种一棵生命树
现状:“不想活”的孩子
被忽视的生命教育
生命树内涵:构建生命观活着活好
怎样种生命树:体验感悟
案例:“三个底线”不能碰
第二章 给孩子心灵种一棵人文树
现状:“不懂事”的孩子
被淡化的人文教育
人文树内涵:构建人文观责任在身
如何种人文树:潜移默化
案例:家庭民主生活会
第三章 给孩子心灵种一棵哲学树
现状:“不轻松”的孩子
被逾期的心理关爱
哲学树内涵:构建哲学观面对接受
怎样种哲学树:内化于心
案例:“你允许太阳存在吗”
第四章 提高孩子学业成绩——学习树
志在必得法
上课六字法
作业四步法
复习五必法
案例:两小时改变一个班级
第五章 良好有效的亲子技巧——沟通树
倾听:引导孩子认识和疏解情绪
共情:与孩子建立深度联结的良方
认同:不带功利性的赞美和鼓励
相信:使孩子从“爱游戏”到“爱学习”
案例:情商魔法训练营
第六章 心灵种树要义总括
附录 我遇见心灵种树:高考成功逆袭
后记
摘要
     在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父亲下班回家后听到8岁的孩子向自己哭诉,说他和同学打了一架但没有打赢,想让父亲帮忙报仇。 父亲问:“你希望我怎么帮你呢?” 孩子说:“爸爸,我要找块砖头,从背后砸他。” 父亲点点头:“嗯,我看行,我一会儿就给你准备砖头。你还想怎么处理?” “爸爸,我还需要一把刀,明天从背后去捅他。”孩子说。 父亲回答:“这个更好,解气,爸爸现在就去给你准备刀。” 说完之后,这位父亲就上楼准备去了。孩子等了好久,父亲终于下来了,没想到他怀里抱着几床被子。 孩子很疑惑,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要带这些东西。 父亲说:“如果明天我们用砖头砸他,那么我们需要在监狱里住上一个月;如果用刀子捅他,那么我们至少需要在监狱里住上3年,所以我们就要多带些衣服和被子,把一年四季需要的被子都带齐!怎么样,你做好决定了吗?” 虽无处考证这个故事的真伪和出处,但网友看到这个故事后都说这位父亲的处理方式令人叫绝。 有一次,我们在东北的一个城市讲课。课程结束后,一位年轻妈妈带着刚读四年级的儿子前来求助。“我儿子一直说要杀了他的班主任。”这位妈妈担忧、紧张且焦虑。原来,她的儿子因为课间跟另外一位同学在教室里打闹而被班主任罚了站。她儿子觉得委屈:为什么另外一个同学没事,而自己要被罚站?于是他跟班主任嘟囔了几句。班主任大发雷霆,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他狠狠地说了一顿。课后,班主任跟这位妈妈打电话时怒气还未消,连带着也把这位妈妈说了几句。孩子爸爸知道了这件事,在儿子放学回家后打了他一顿。孩子妈妈说:“儿子当天晚上从梦中惊醒好几回,浑身发抖,直嚷嚷着要杀了班主任。这都快两个月了,他一直这样,有时还说活着没意思,想死。真怕这孩子做出什么不好的事来。” 听了这位妈妈的诉说,我想起了本节开头的那个故事,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家长其实很难像那位父亲那样冷静睿智地处理问题。 现状:“不想活”的孩子 在金教授的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家长们带孩子来咨询的原因之一是孩子经常说“活着没意思”“死了算了”。 “你真的说过那样的话吗?”金教授问。 “是的,我就认为活着没意思,不想活了。”孩子答。 “什么事情使你觉得活着没意思呢?”金教授问。 “我功课做得慢,妈妈就打我。我很生气,这时候就会觉得活着没意思。”孩子答。 “还有吗?”金教授继续问。 “一次在上课时,明明不是我讲话,可老师偏说是我,我感到很委屈,就想干脆死掉算了。”孩子说。 “你只是这样想想吗?”金教授询问。 “有一次我拿刀片割破了手腕,流血的时候我觉得很痛,就害怕了,又不敢去死了。”孩子说。 小小的年纪,生命刚刚开始,受到一点点委屈、遇到一点点挫折就想自杀。类似这样令人震惊的对话在我们的青少年心理咨询中极其常见。 那么,现在的中学生对生命的认知情况是怎样的呢?实际情况令人震惊。 如序篇所述,金教授和老师们对一些学校的学生做了一项调查。其中,上海某中学初一某班共32位学生,他们对生命的认知情况大致可分为两种。 第一种情况,有19位学生认为生命是无聊的、无意义的、苦恼的。 小阮同学说:“我感觉自己碌碌无为。我认为,生命就是读书、上班、养老,后死亡。我每天总是做着同样的事情,起床、上学、写作业、看书、看电视、睡觉……这种乏味的生活早已让我厌倦,我很迷茫。” 小曹同学说:“以前的我总是浪费生命,觉得生命微不足道。我总是依赖父母。做作业时,一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就请妈妈帮忙;每天早上都是妈妈帮我穿衣服,做早点,甚至连牙膏都要妈妈帮我挤好,水也要帮我倒好。” 小陈同学说:“学校里的作业和校外的家庭作业已经把我每天的生活填得满满的,好不容易等到双休日,本想轻松一下,可是这两天又被课外补习班、补习班作业、学校作业、复习、预习、通用英语考试安排得满满当当。这些使我烦恼,让我对生命的意义产生了怀疑。” 认知决定行为。有怎样的生命认知就会有怎样对待生命的行为。这些认为生命无聊、无意义、苦恼的学生会有怎样的行为呢?老师们在调查中总结了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怪自己不该出生。 小高同学说:“做功课时,有的题目很难,我做不出来时,就会觉得自己好笨,会想妈妈为什么要把我生出来,如果不把我生下来,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了。” 小徐同学说:“从前我总觉得生活没有乐趣,有的只是那无尽的挫折和失败,生活中的调味剂似乎只有成功,而成功则像枯树枝上的一两片树叶,少之又少。爸爸妈妈打我时,我会非常伤心,心想,我到世界上来干什么?只是为了学习吗?学习中的失败让我忍受无尽的痛苦,活在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意义,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似乎我现在做的都不是为了自己。我简直如仆人一般,被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二是混。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