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东山情

东山情

  • 字数: 2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阳光出版社
  • 作者: 冯忠良
  • 出版日期: 2021-08-01
  • 商品条码: 978755256050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6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这是一位地方干部创作的反映当前农村生活的一部长篇小说。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春风,吹通一条隧道,穿越一座横亘千古的大山,把三地合一的东山镇拉进了省城一小时经济生活圈。作品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曲折性与复杂性,成功地塑造了李军等基层干部形象,是近年来以农村生活为背景,反映现实社会多元发展积极向上的一部力作。作品歌颂了党的伟大领导,彰显中国脱贫攻坚事业的世界意义,分享中国经验、传播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立体的、全面的中国。
作者简介
冯忠良,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兼县委党建办主任、副调研员。近年,应邀赴重庆、北京、河南、海南等地担任企业顾问。有小小说、诗歌、散文等作品发表。
目录
第一章 村民到政府办公楼要账/001
第二章 游客把央企老总告到了"县衙"/024
第三章 李军救美,寿星不知长寿之道/045
第四章 提亲不成,心却想到了一起/058
第五章 蚕神论战,贾斯文斯文扫地/069
第六章 各为其主,一家人说出了两家话/095
第七章 卫国被迫住院,王武盆坝遇难/123
第八章 文化也能养生/134
第九章 三地合一,谁主沉浮/143
第十章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看看/156
第十一章 李军被查,小梅分手/166
第十二章 当众抢来的桂冠却要让给别人/184
第十三章 小梅东山遇险,土豪威风扫地/214
第十四章 李军在央视求婚/225
第十五章 关键之年,龙县逆向脱贫/237
后记/251
摘要
     第一章 村民到政府办公楼要账 一辆黑色的公务用车,驶出龙县政府大门,拖着屁股上的一缕青烟,风驰电掣般的消失在宽阔的迎宾路上。 副驾驶位上坐着一位中年男子,中号西装,已掩饰不住略显肥胖的肚子,黑方脸,架着一副金边眼镜,嘴角上扬,两眼放光,望着前方,右手习惯性地放在车门手把上悠闲地敲着。 按照当地的乘车习惯,副驾驶位是尊者的专座。 后排坐着一位文静的年轻人,从公文包中取出保温杯递上,小心翼翼地问道:“周县长,要通知镜湖镇吗?” 中年男子淡淡说道:“不必了,不要耽误他们在现场的时间。”然后半开车窗,点上一支烟,陷入沉思。 中年男子叫周雄,十年前,还是蚕神乡的一位村党支部书记。因为敢想敢干,又是养蚕大户,被推选为该乡分管农业的副乡长,继而因为大力恢复蚕桑等传统产业成绩显著,先后被提拔为乡长、乡党委书记。三年前蚕神乡被评为全县蚕桑基地乡,周雄也被提拔为龙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 当上副县长后,周雄提出的把龙县打造成重量蚕桑基地县的任期目标得到了县委书记、县长的一致认同和大力支持,并且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要知道,一旦任期目标实现,受益的可不仅仅是分管副县长,书记、县长依次提升也不是不可能。周雄不就是因为抓蚕桑出彩一路飙升上来的吗? 周副县长上任伊始,就把蚕神乡作为典型在全县推广,每次的农业会议推荐阅读蚕神。但蚕神离县城较远,又是山路,往返要三个多小时。由于茧丝绸市场疲软,蚕农纷纷外出打工,就连被评为养蚕能手、与周雄在两年前离婚的糟糠之妻翠花也逃离了蚕神。 随着人口的不断外流,蚕神的蚕桑业逐渐萧条。当然,周副县长树立的旗帜不能倒,蚕神仍然保留了县蚕桑基地乡的荣誉称号。 年前,即一个月前,市委决定春节后召开一年一度的农村工作会议,龙县的蚕桑被列为会议参观内容。龙县一接到通知,就投人到紧锣密鼓的现场准备工作了。考虑到蚕神离县城远,是老典型,不再新鲜,参观点也就确定在了离县城约半小时车程的镜湖镇公路沿线。县蚕桑局已全员先期抵达,会同镇党委、政府布置现场,发动成片栽桑。 明天就要开会了,周副县长已准备好大会发言材料。但说得再好,还得眼见为实。现场这一关必须把好,今天就去看看。说不定这一炮走红,按照近十年的升迁频率,两年后换届,进入县委常委也不是问题。 一想到这里,周副县长舒展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 一个急转弯,随着车的晃动,打断了周副县长的思绪。越野车驶入乡道,也就进入了镜湖镇的地界,车速也随之慢了下来。交界处的公路上方悬挂着“欢迎各级领导前来镜湖镇检查指导工作”的大红横幅。 这里是浅丘地带,虽地势高低不平,但公路两旁横竖成行的新栽桑树,把七零八落的地块连成一片。约一米五高、离地半米、全被石灰刷白的桑树,被齐刷刷地甩到后面。地块之间的埂,没有一株杂草,依稀可见除草不久的痕迹。地埂上,不时可见干部模样的人停下来比划着什么。 虽然春节已过,偶见路旁一闪而过的新式民居,还洋溢着浓浓的年味。春联贴满门框,屋前挂着灯笼。虽是春光明媚,但仍有老人在院坝中悠闲地烤着火。这样的情形,不用问也知道,是在外打拼有成的儿女们为在家的父母修建的养老房。春节后,回家探望父母的儿女们已匆匆离开,为了赶上自己上班、儿女上学。 与公路旁的新房形成对比的是,稍远的山丘上,横七竖八地摆着一座座土墙房,陈旧低矮,破烂不堪,院坝里长满了杂草,像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留下的,甚显凄凉。不用说,这是失去父母的外出打工者遗弃的旧房。他们在这里长大。这里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他们儿时美好的记忆,虽然是他们日夜思念的故乡,但不是他们的选择。 路上不时有拖家带口的摩托车迎面驶来,一晃而过,像是外出打工的。他们怀揣梦想,诗和远方。 镜湖春来早。越过一道矮矮的山梁,像进入了人间仙境。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流,由窄变宽,汇人一片翠绿、开阔、圆形的镜湖。明镜般的湖面倒映着蓝天白云,湖周铺天盖地的油菜花一片金黄。打开车窗,一股带着清香的春风拂面而来,深深地吸人,不忍呼出,让人舒适无比,恨不能多长几个鼻孔。 越野车下了一道浅坡,路随河转,不时有车停在路旁。河边有一条长长窄窄的浅坡,开满了星星点点的野花,间或有一两株野生的果树,桃红李白,花儿已上枝头,路旁杨柳依依,让人心旷神怡。有人在河边悠闲地垂钓。 渐渐地,进入一个宽阔地带,出现一座围墙大院,紧锁的拱形铁栅栏大门上方竖着一块牌子。从斑驳脱落的黑漆板上,还可辨认出“镜湖镇蚕茧收购点”的字样。 看到这些,周副县长像是想到了什么,不禁皱起了眉头。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