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叶天士用小方心法

叶天士用小方心法

  • 字数: 45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2-01
  • 商品条码: 978752142672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8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编写说明 叶桂(1667—1746年),字天士,号香岩,别号上津老人,清代江苏吴县人。叶天士出身中医世家,幼承庭训,并师从父之门人朱某及其当时名医周扬俊、马元仪等17人,汲取诸家之长,融会古今,自出机杼,勇创新说,提出卫气营血辨证纲领,辨析病证,阐发病机,擅用小方,灵活变通,药少价廉。门人华岫云、华玉堂、邹时乘、秦天一、蒋式玉、姚亦陶、丁圣彦及后人叶万青记录临证医案约6000个,纂为《临证指南医案》《种福堂公选医案》《叶氏医案存真》《未刻本叶天士医案》《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叶天士医案》等,一经问世,备受青睐。 其中,叶桂临证善于应用1~6味药的小方,治疗病证逾109种,涵盖感冒、暑病、温病、湿病、咳嗽、喘证、哮证、肺痈、心悸、胸痹、胸痛、胸脘不通、胸胀、心火上炎、不寐、不语、神呆、神迷、神昏、厥证、狂证、嗳气、不饥、食少、不食、痞满、胃胀、胃脘痛、呕吐、腹胀、便溏、泄写、便秘、痢疾、大便不爽、噎膈、胁痛、黄疸、头懵、头胀、头痛、眩晕、中风、臌胀、疟病、水肿、癃闭、淋证、白浊、遗尿、关格、血证、痰饮、消渴、口渴、汗证、内伤发热、虚损、癥瘕、痹证、痿证、颤证、肢痉、腰痛、疼痛、麻木、络病、惊恐、闭经、崩漏、带下病、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子嗽、胎漏、妊娠心痛、妊娠泄泻、妊娠麻木、妊娠疟疾、产后恶露不尽、产后喘证、产后腹痛、产后胃脘痛、产后便秘、产后小便频数、产后头痛、产后心悸、产后汗证、疮疡、疹痧、痔疮、脱肛、中毒、目赤、伤目、目痛、耳鸣、鼻柱窒痹、喉燥、喉痹、失音、口疮、牙痛、牙宣、舌强、遗精、阳强、睾丸偏坠、疝气等病证。今选录64种常见病证,涉及叶案小方2600个,约占叶桂临证医案总数的45%,这对当今临床处方药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然而,叶案小方散见于6部医案著作的约6000个医案之中,难以寻找,似大海捞针。因此,作者在教学之余,挖掘整理研究叶桂学术经验时,将叶桂应用小方医案全部析出,合为一编,以科为纲,以病为目,按照中医学教材排序,概述病证特征,总结辨治经验,勾玄用药心法。以冀掌握叶案用小方心法,启迪辨病与辨证思路,指导临证用药,提高治疗效果,发挥中医学的优势和特色。正如叶桂门人秦天一所谓:“若求金针暗度,全凭叶案搜寻。” 本书得到了河南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因条件所限,工作量大,瑕疵难免,敬请读者指正。 编者 2021年8月 凡例 叶桂小方医案,选取1~6味药医案,以科为纲(分为内科、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男科,14岁及以下归入儿科),以病为目。 病证之下先论后案,论则概述病证临床特征,勾玄叶桂门人华岫云、华玉堂、邹时乘、秦天一、蒋式玉、姚亦陶、丁圣彦总结叶氏诊治该病证的经验,总结叶桂临证用药规律,案则原文照录,原汁原味,以便于了解其用小方的心法。 小方医案排序,参考中医学教材,内科医案按肺病、心病、脾胃病、肝胆病、肾病、杂病排序,妇科医案按经、带、胎、产、杂排序,儿科医案参考内科排序,外科医案按疮疡、皮肤病、其他排序,五官科医案按眼科、鼻科、耳科、喉科、口腔科、牙科排序,男科医案按遗精、阳强、睾丸偏坠、疝气排序。 所选小方医案均标明详细出处,便于查找原书。 叶桂临证用药规律中所涉及的中药名统一律为中药正名。 对于必须要说明的问题,采用加编者注的形式标注。 凡医案中入药成分涉及国家禁猎和保护动物(如犀角、虎骨等)者,为保持古籍原貌,原则上不改。但在临床运用时,应使用相关的替代品。
内容简介
叶天士,出身中医世家,幼承庭训,并师从父之门人朱某及其当时名医周扬俊、马元仪等17人,汲取诸家之长,融会古今,自出机杼,勇创新说,提出卫气营血辨证纲领。辨析病证,阐发病机,擅用小方,灵活变通,药少价廉。然而,叶案小方散见于六部医案著作的近6000个医案之中,难以寻找,似大海捞针。本书选取叶天士1-6味药小方医案,以科为纲,分为内科、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男科,14岁及以下归入儿科,以病为目。病证之下首列叶天士门人华岫云、华玉堂、邹时乘、秦天一、蒋式玉、姚亦陶、丁圣彦总结叶氏诊治该病证的经验,以便于了解其用药心法。小方组成、煎服方法、注意事项及门人总结、医案均标明详细出处,便于查找原书。对于必须要说明的问题,采用加编者注的形式用括号标注。
目录
第一章外感疾病
感冒
暑病
温病
湿病
发热
第二章内科疾病
第一节肺病
咳嗽
喘证
哮证
第二节心病
心悸
胸痹心痛
胸闷/胸满
不寐
神昏/神迷
厥证
痫证
惊恐肉惕
第三节脾胃病
胃脘痛
痞满
嘈杂
嗳气
恶心
呕吐
不饥
食少
不食
呃逆
吞酸/吐酸
噎膈
腹痛
腹胀/腹满
便溏
泄泻
便秘
痢疾
第四节肝胆病
胁痛
头痛
头胀
眩晕
中风
郁证
积聚/癥瘕
疟病
第五节肾病
水肿
淋证
癃闭
白浊
第六节杂病
血证
痰饮
消渴
汗证
虚损
痹证
痿证
背痛
腰痛
疼痛
第三章妇科疾病
闭经
崩漏
第四章儿科疾病
痫证
第五章外科疾病
疮疡
疝气
第六章男科疾病
遗精
第七章五官科疾病
鼻渊
喉痹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