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文字小讲
字数: 412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 许进雄
出版日期: 2021-11-01
商品条码: 9787572603914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508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
¥79.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2016年中国好书!知名文字学者许进雄写给年轻人的文字启蒙书,从汉字演变看中国千年文化。 ★横跨古今,信手拈来,说文解字,从现代日常生活常用字中,展开一场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古人生活场景的全面探索与了解。 ★汉字的魅力,社会的变迁,文化的传承!有趣,有料,长知识,每一个中国汉字的起源、演变,原来都有这么多故事! ★图文并茂,生动解读!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现代楷书,一笔一划,横跨古今,说文解字。用简洁的行文精细讲解200余个常用汉字背后的文化与故事,通过可靠的学识、通俗的叙述,连接文字、文物与历史。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作者在网站上发布的以中国文字为探讨对象的百余篇文章,是一部讲解中国文字渊源和流变的通俗文化读本。全书用简洁的行文,通俗易懂地讲解了二百余个常用汉字背后的文化与故事,通过对每个汉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等早期字形的分析,解读它们的笔画所表现的事物及其总和的含义,由此反映出古代中国人的生活经验、思考方式和一些关于古代器物的基础知识。本书旨在连接文字、文物与历史,引领读者展开一场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古人生活场景的全面探索与了解。
作者简介
许进雄,知名文字学家,1941年出生于高雄,毕业于台湾大学中文研究所,1974年获多伦多大学东亚系博士学位。1977年起,在多伦多大学任教,开设了中国文字学、经学史、中国古代社会等课程。1996年起,先后在台湾大学、世新大学等担任中文系教授。现已退休。 许进雄先生从事甲骨文研究数十年,发现以甲骨钻凿形态为标准的断代法,被安阳博物馆甲骨展览厅评为对甲骨学有重大贡献的二十五名学者之一。著有《中国古代社会》《古事杂谈》《文字小讲》《简明中国文字学》《许进雄古文字论集》《博物馆里的文字学家》《汉字与文物的故事》《甲骨文有故事》和《字字有来头》系列等。
目录
〇〇一 缘起
〇〇二 文,文身
〇〇三 字,命名仪式
〇〇四 小、大,抽象观念
〇〇五 讲,讲解
〇〇六 文字体系形成的时代(一)
〇〇七 文字体系形成的时代(二)
〇〇八 文字体系形成的时代(三)
〇〇九 微,眼瞎
〇一〇 霜,冻寒(雨,下雨。相,检验。)
〇一一 衣,身份
〇一二 初,裁制
〇一三 熏,薰香
〇一四 光,照明
〇一五 建、德,道路的修建
〇一六 带,携带工具
〇一七 兴,肩舆
〇一八 厘,丰收的幸福
〇一九 吉,吉祥如意
〇二〇 庆,福禄康寿
〇二一 平安,寿老终命
〇二二 戈,跳舞的道具
〇二三 牛,任劳任怨
〇二四 祖,繁殖的根源
〇二五 匕妣,象征妇女
〇二六 父,男子之职
〇二七 母,妇女形象
〇二八 男女,职业分工
〇二九 龙,象征君王
〇三〇 专,纺织技术
〇三一 帝,天帝形象
〇三二 皇,辉煌羽帽
〇三三 王,领导作战
〇三四 凤,象征高贵女性
〇三五 尹君,文官政治
〇三六 嘉,生育男孩
〇三七 好,生育男孩
〇三八 舟,木板拼装之船
〇三九 吕,蚊子幼虫
〇四〇 黑,犯罪记录
〇四一 白,大拇指
〇四二 走,快步走路
〇四三 鬼,神灵的扮相
〇四四 先,赤脚干什么?
〇四五 鼎,八千年烧食器
〇四六 后,行动
〇四七 楼,多层建筑
〇四八 舞,祈降甘霖
〇四九 卿,宴飨礼节
〇五〇 黹,刺绣花边
〇五一 昔,水灾已成往事
〇五二 濒,犹疑而皱眉头
〇五三 蔑,精神沮丧
〇五四 季,最后序列
〇五五 农、晨,清早的除草工作
〇五六 旁,犁壁推土到两旁
〇五七 留,灌溉沟渠
〇五八 造,造船厂
〇五九 虹,双首大虫,吉祥象征
〇六〇 咸,仪仗队伍,喊口号整齐划一
〇六一 荐,队伍凌乱
〇六二 中,旗号发令
〇六三 疾,赶快就医
〇六四 梦,神的启示
〇六五 葬,睡在棺中床上
〇六六 尸,祖先蹲坐的形象
〇六七 市,市场标识
〇六八 虎,幼儿保护神
〇六九 戏,斗虎表演
〇七〇 美,高耸羽毛头饰
〇七一 改,驱邪改运
〇七二 龙,降雨灵兽
〇七三 木,木材的利用
〇七四 陶,盛水的大用
〇七五 金,金属的利用
〇七六 醣(雍),休闲家居
〇七七 害,破坏型范
〇七八 殷,作乐殷盛
〇七九 乐,弦乐定音
〇八〇 盗,偷尝美食
〇八一 车,地位象征
〇八二 登,优雅上车
〇八三 来,外来谷物
〇八四 去,排除废物
〇八五 执,捕捉罪犯
〇八六 讯,审问战俘
〇八七 臧,善良男仆
〇八八 馘,砍杀敌酋
〇八九 夏,舞蹈祈雨
〇九〇 秋,烧烤蝗虫
〇九一 兕,有用之累
〇九二 各、出,进出睡窝
〇九三 高,高耸房屋
〇九四 牧,饲养牛羊
〇九五 敦,炖煮稀烂
〇九六 孝,有孙承欢
〇九七 蝉,躯体换新重生
〇九八 马,因何驯养?
〇九九 车,移动高台
一〇〇 御,禳灾与驾车
一〇一 岁,活动的征兆
一〇二 夫妻,共同承担家计
一〇三 阜,是梯?是山?
一〇四 监,水盆照容
一〇五 贝,古代货币
一〇六 田,农地与田猎
一〇七 归,回娘家
一〇八 目,神情的表现
一〇九 为,驯象工作
一一〇 自,嗅觉器官
一一一 耳,听取音讯
一一二 口,吃饭说话
一一三 身,可以装胎儿
一一四 我,仪仗武器
一一五 冃(帽),男孩老虎帽
一一六 佩,腰带的垂饰
一一七 屯,包裹厚重
一一八 止,走路脚步
一一九 又,右手,制作器物
一二〇 丹,双手操作
一二一 支,单手持棍棒
一二二 殳,手持特殊工具
一二三 散,分离使散
一二四 鬲,烧饭容器
一二五 糌,踏犁耕田
一二六 渔,捕鱼方法
一二七 禽,活捉野兽的猎网
一二八 兽,网与犬为狩猎工具
一二九 奈,积柴焚烧
一三〇 东,囊袋,借为东方
一三一 陈,沙袋防御工事
一三二 重量,以囊袋计量
一三三 西,编织篮筐?
摘要
不久前做了个梦,清楚地记忆,用甲骨文的“强”字,形容朋友的散文及短诗简短有力,因此把梦境记载下来,贴到这位朋友的网站,不想引来好几个回应,说中国文字很有趣。在我做了几次回应后,有几位网友建议我开个有关文字的网站,甚至热心地帮我取名字,答应帮我设计版页,以及解决建构网站的一些技术性问题。作为教授文字学的老师,当然希望更多的人会对中国文字的创意有兴趣,因此接受他们的好意,打算开始经营这个网站。只是我年纪已大,打字的速度不快,进度一定很慢。如果读者觉得中国文字有趣,想早一点了解更多的内容,可以先请参考我的四种著作: 1.《简明中国文字学》(北京:中华书局,2009.02); 2.《中华古文物导览》(台北:“国家出版社”,2006.07)或《文物小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01); 3.《中国古代社会》(修订版)(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13;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古文谐声字根》(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5.09)。 ○○二 文,文身 首先来逐一解释网站的名称“文字小讲”的各字。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文”的解释:“文,错画也。象交文。凡文之属皆从文。”说它是交错的笔画,实是没有真正掌握到“文”的创意重点。从较早期的商、周时代的字形看,“文”原来是作一个人的胸上有各种形状的花纹状。有时候因字形太小,不便把花纹给画出来,就省略了花纹,以致被误会是交错的画线。到了西周时代,胸上交错的花纹常画成心形,后世不认识,误认为“宁”字,故周的文王被误写为宁王,前文人被误写为前宁人,如《尚书·大诰》“宁王遗我大宝龟”“天亦惟休于前宁人”等。更进而解释,宁王为安天下之王,宁武为抚安武事,前宁人为前文王安人之道。 为什么要在胸膛上刺画花纹呢?源流甚长,以后再解释。刺纹是古代葬仪的一种形式,用刀在尸体胸上刺画,让血液流出来,代表放血出魂,以便前往投生的观念。它被用于赞美施行过释放灵魂仪式的高贵死者,如金文铭文所常见的前文人、文父、文母、文祖、文妣、文报等等。“文”在商、周时代的典籍中从不使用于形容活着的人,后来才引申至有文采的事物,如文才、文章、文学等。许慎所处的东汉时代,“文”的字形已起了极大的变化,难于看出它源自人的形体,以及真正的刺纹创意,因而以为创意是与笔画的交错形构有关系。 在胸上刻刺花纹以表示死亡的仪式可能还产生了一个历史上的误解。周朝的祖先古公亶父,有意让第三子季历继承其权位,但是碍于有传位给长子的传统,心中郁郁不乐。此心事为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得知。两人为了成全父亲的愿望,《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一般解释,以为吴、越二国是有文身的民族,太伯与仲雍入境随俗,也断发文身成为野蛮人,所以不能回国继承权位。这种解释并不很合理。二人只要留上头发,穿上衣服,一点异样也没有,何至于不能再当文明人,继承权位呢?再者,先秦文献讲到中国境内有文身的民族竟只有吴国和越国,哪有这么巧的事,两兄弟不约而同,分别投奔域内两个仅有的文身习俗的地区?猜想太伯与仲雍之所以文身,是要以周人死亡仪式来象征自己已不在人间,要周人不必再等待他们而立即拥戴季历即位。因为二人分别对吴、越有教化之功,吴、越人民为了表示尊崇,也仿效他们在胸上刺纹,以至后来成为吴、越两地的特殊风俗。 P2-5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