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幸福的黄丝带 全国司法干警优秀作品选(2021)

幸福的黄丝带 全国司法干警优秀作品选(2021)

  • 字数: 53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检察出版社
  • 作者: 主编; 副主编
  • 出版日期: 2021-11-01
  • 商品条码: 978751022633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4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幸福的黄丝带》系列丛书,是全国司法干警抒发情怀、展示才华、交流人生体会和基层司法工作风貌的平台,是向社会公众宣传报道司法干警风貌和司法行政工作改革与发展巨大成就的窗口,架起了社会公众了解和支持司法行政工作的桥梁。
目录
缅怀篇
一个理论工作者的精神追求/高贞
书生与斗士/张建秋
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何延军
安放思念,陈江南
党旗覆盖在父亲的身上/常秀华
爱情篇
幸福的婚姻一定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高文
白湖的母亲们/秦亚青
罗先生的俗艺/刘高艳
情人节的礼物/陈义兴
逛街随想/何小西
两只燕子/王饮兰
师生篇
钱塘江畔话狱道/刘瑜
一路上有你/王文芳
心灵深处的声音/史芳
感谢时光让我遇见你/刘兴旺
大爱生万象/陈继康
我们在警院再相会/赵洁
乡情篇
牵念白湖五十年/袁传峰
乡愁荡漾在金丰溪畔/王福星
故乡的毛竹林/朱明
香肠带我回到梦寐的故乡/曹玉洁
青山有个“小上海”/徐霞客
白湖医院的前世今生/张保
路的变迁/余丰
矿工子弟/董留洋
念家,胡德才
大雪节气话腌菜/魏竹兰
冬至时节话冬至/罗文亮
又是一年槐花开/鲁晓松
我的家乡乌拉山/郝雪梅
麦田不是田/苏明胜
庞家河的脸/刘世民
剃头刀/谢春武
白湖的明天会更好/徐万清
……
情怀篇
友谊篇
理想篇
成长篇
父亲篇
母亲篇
亲情篇
节日篇
职业篇
哲理篇
励志篇
四季篇
山水篇
摘要
     一个理论工作者的精神追求 高贞 黄稻同志是一位理论工作者,他在平凡的法治理论研究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对于推进国家法治建设做出了自己特殊的贡献。 在黄稻同志逝世一周年之际,作为他曾经的下属、后辈,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深地怀念他,学习和传承他作为一名理论工作者的精神追求。 担当精神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我国知识分子自古以来的传统和志向。黄稻同志出生在一个以办教育为本的书香门第,祖辈在当地兴办教育事业,一家三代中绝大部分人都是从事教师工作。黄稻同志从小秉承读书奋进的家训,耳濡目染知识报国的思想意识,之后经过漫长革命生涯的洗礼和锤炼,这种思想意识逐渐升华为使命意识、担当精神。 黄稻同志毕业于江苏无锡师范学校,当过小学教员,1949年参加革命后在部队当过文艺战士、文化教员、报社记者,后来在南京军区直属政治部和军区政治部秘书处从事宣传、青年、秘书和政工研究等工作,1965年转业后先后到文化部、中宣部和司法部工作。无论是在行政机关岗位,还是在科研岗位,黄稻同志绝大部分工作都与宣传和理论研究有关,他是20世纪80年代中宣部评审出的专享的研究员。 黄稻同志在他工作的每一个时段里,都创作出了体现时代主旋律的作品:从解放初期的鼓动农村征粮献粮支援前线打胜仗的歌曲《送粮行》,到在军区直属政治部宣传科野直小报上引人注目的陈毅司令员视察报道;从深入到基层取得第一手材料的调研报告,到为领导同志起草重要讲话、起草中央文件,尤其突出的是完成了《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社会主义法治意识》两部巨著的编著,填补了相关理论研究的空白,这一切成果的取得,无不体现了黄稻同志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职业使命感。 黄稻同志作为理论工作者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在中宣部工作的后期和调入司法部组建司法研究所及离休后的前后十年间,为推进中国法治建设的不懈努力,不仅苦研古今中外的法治理论,提出诸多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创见性观点,又身体力行,积极投身到推行法治的各项宣传教育的具体实践工作中,用行动诠释了为理想矢志不渝的担当精神。 黄稻同志曾多次讲过,之所以全身心投入到依法治国重大理论研究中,与自己人生中一段重要经历有着直接的关系。1965年转业到文化部不久,他就因曾任文化部代部长肖望东的秘书而被“反肖派”诬陷,被投入监狱,长达7年之久,家人受到牵连。虽然后来冤案得以平反,但面对无端承受的牢狱之灾,始终不能释怀,当有机会接触到法制工作之后他就反复思考:社会主义中国如何才能杜绝这种悲剧重演?国家应如何走上法治的道路?正是自己无端蒙冤受难的切肤之痛,激起他强烈的忧患意识,从而铸就了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而奋斗的使命意识,自此立下为社会主义法治这一重大课题潜心求索的宏愿,在自己有幸参与的一系列重大文稿起草和重大课题研究中发挥一名理论工作者的强大能量,担当作为,终身无悔。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的期望那样,黄稻同志始终践行“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黄稻同志作为理论工作者的担当精神,是他能够从平凡中见证伟大的根本力量,在新时代理论工作者完成新使命的进程中尤其可贵,值得大力弘扬和传承。 求索精神 不畏艰难,不惧权威,潜心求索,追寻真理,是理论工作者的精神特质。在这一点上,黄稻同志堪称典范。 黄稻同志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他是1985年受中宣部领导指派,与司法部法制宣传司合作,具体参与指导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工作时才开始涉足法的领域。在这之前,他的工作与法制工作几乎无关联,用他的话说就是,“文化底子薄,对法知之甚少,对‘依法治国’和‘法治’更是一无所知”。一个原本不懂法的人后来竟然成了对推动法治建设起到重要作用的理论专家,这与他作为一名理论工作者所具有的锲而不舍、潜心求索的精神有着直接的关系。 1985年,中央宣传部和司法部决定联合召开全国第一次法制宣传工作会议,指定黄稻同志负责起草邓力群部长讲话。在突击起草讲话稿的一个多月里,除了去基层调研外,黄稻同志一头扎进书堆里,夜以继日地翻阅研读古今中外的法学著作和法制资料,进行独立、认真、深人的思考,特别是结合自身蒙冤的切身体验,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法律制度与法学理论进行反思,对于加强法治、增强公民法律意识有了自己的观点。根据会议要求,融入自己的思考,完成了讲话稿——《把法律交给人民》,经全国人大有关领导审提意见修改,最后由邓力群部长亲自审阅定稿,会后由新华社发通稿,外电称“中国走向法制”。这次会议决定,由中宣部、司法部报请党中央、国务院批转关于全国普及法律常识第一个五年规划,再次指定由黄稻同志起草中央通知的代拟稿,在代拟稿中他写了“创造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良好气氛”一句,由此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