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四书读本新绎

四书读本新绎

  • 字数: 576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文化发展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1-01
  • 商品条码: 978751423056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80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四书》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体现孔子、朱子倡导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涵盖了政治、哲学、修身、教育以及伦理道德等内容,是我国重要的经典,更是现代人推荐阅读的经典著作。本书通过对《四书》进行学术性阐释和通俗化的解读,使其为大众所理解和接受,进而对经典所蕴含的思想价值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将经典融入现实生活,联系实际,知行合一,修身养性,完善自我。 2.全本新译,知名学者精注精解,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朱子的《四书章句集注》是宋代人注疏、诠释“四书”的集大成者,《四书读本新绎》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蓝本,由当代知名学者赖明德、陈弘治、刘本栋进行全新解读,全书五十余万字,每章由章旨、注释、译文三个部分构成,内容简明扼要,注释详实细致,译文通俗晓畅。针对书中的生僻字、易读错字进行注音,让庄严厚重的经典变得易读易懂。 3.装帧素雅大方,双封面,收藏、馈赠佳品 本书采用双封面、圆脊精装锁线。外封采用特纸质印刷,书名烫金;内封采用2.5毫米厚纸板,外覆特种纸,书名烫银,整体呈现厚重典雅的效果,具有收藏价值,亦可作为馈赠亲朋的佳品。 4.钱文忠、唐翼明、戴建业、张大可、韩昇等名家力荐。
内容简介
“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是儒家理论的源头,前者以人的修养为核心,是儒家“修齐治平”的理论大纲;后者则集中强调与人的自我认识和社会生活相关的道德哲学,是儒家推崇的处世哲学。《论语》则是教人如何进德修业,以期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孟子》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哲学、伦理、经济、教育、文艺等多个方面,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本书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蓝本,对“四书”进行全本新绎,每章分章旨、注释、语译,并采用新式标点、注音。内容简明扼要,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流畅,让庄严厚重的经典变得易读易懂,为当下学习“四书”并运用经典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有益启迪。
作者简介
陈弘治 1939年生,台湾师范大学中文系暨研究所毕业,师从当代有名骈文大师成惕轩。 台湾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词学家,精研诗词。 研究方向:李贺诗、词学、诗学。 主要著作有《李长吉歌诗校释》《词学今论》《中国的词》《词林韵藻》《唐宋词名作析评》《新编盐铁论》等作品。
目录
大学
《大学》提要 赖明德
经一章
传十章
中庸
《中庸》提要 赖明德
中庸
论语
《论语》提要 刘本栋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优选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
孟子
《孟子》提要 陈弘治
梁惠王上
梁惠王下
公孙丑上
公孙丑下
滕文公上
滕文公下
离娄上
离娄下
万章上
万章下
告子上
告子下
尽心上
尽心下
摘要
     《大学》提要 赖明德 (一)《大学》原来是《礼记》中的一篇,内容是阐述古人研究学问、修齐家及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是发挥儒家学说中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重要文献。所以,宋儒程颐说:“大学,孑L氏之遗书,而初学人德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熹作《大学章句》时,将它和《中庸》《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不过朱熹认为本篇中有脱简和错简的地方,故作《大学章句》,在篇幅上有所移补。朱熹将整篇《大学》改编为“经”一章、“传”章。以为“经”是孔子的意思,由曾参加以记述;“传”则是曾参的思,由他的门人加以记述。“传”的作用是在阐明“经”的义理。经朱熹改编以后的《大学》,虽然在章法结构上和《礼记》中的原文有出入,但是在纲领和条理上,却比原来要清晰而显豁。近人陈椠先说:“朱子的改本,条理次第,连系贯通,使人意得而理顺,断不是-知妄作。”这是极中肯的说法。 (二)大学的名义,历来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汉代的郑玄认为称它为大,是因为它记载博学,可以作为政治上的借镜。隋代的刘炫说:“大学是博大圣人之学。”朱熹注解“大学”一词,说:“大学者,大人之学也。”近人蒋伯潜先生据此而认为朱子所谓“大人”,就是孟子说的“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的大人,也就是道德修养圆满,充实而有光辉的伟大人格;所以,“大学”是培养伟大人格的学问。以上各种说法,都认为大学是博大精深的意思。但是根据《礼记》的《王制》《学记》《乐记》等篇,其中所提到的“大学”,都是专指学校而言。所以,朱熹说:“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以上这两种含义似乎有所抵触。其实,古代小学中所教导的只是书、数、洒扫、应对、进退等课程,等到优秀子弟升人大学以后,才教导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以养成充实光辉的理想人格。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说,《大学》这本书,是古代大学教育的纲领,由于它义理的博大精深,无论是统治者或老百姓,都要以这本书所阐述的义理,作为修身处世的准则、治国平天下的目标。 (三) 《大学》一篇所阐述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纲领、八条目两部分。所谓三纲领,就是“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所谓八条目,在个人方面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在社会方面是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可以说是修己;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说是治人。修己是明德,治人则是新民。无论是明德修己,或是治人新民,都要做到止于至善的地步,这便是所谓大学之道。所以,《大学》的内容,就是修己治人的纲领。骨子里是儒家伦理教化的本质,外表上是经世济民的要目。 P2-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