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小小姑娘

小小姑娘

  • 字数: 14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 作者: (英)虹影
  • 出版日期: 2022-01-01
  • 商品条码: 978753609488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44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透过一个女孩的成长,一个家庭的蜕变,书写了家庭中世代流传的血脉和爱恨。这本书关于童年,关于故乡和家,关于母亲,关于梦境,是虹影写给母亲的,也是写给自己的,更是讲给小小女儿西比尔的。记得有人说过,一个人的童年与少年在哪里度过,那么他的灵魂永远属于那里,即使短暂地游离,最终还是要回到那里。 《小小姑娘》给我们呈现的就是虹影的魂归。
内容简介
《小小姑娘》是虹影经典作品女儿系列,前两本《饥饿的女儿》和《好儿女花》均是其代表性的自传体长篇小说,而这本则是一本非虚构散文集,收录了作者童年与少女时期诸多难忘的回忆和人物故事。在母亲去世,女儿降生之后,身份的转换让虹影回望儿时岁月,反思内心世界。曾经冰冷而饥饿的时代里,那些旧旧的人和事,今日都成为了生命或苦或甜的珍藏。也许这就是藏在作者内心深处由父母亲传递给她的爱与宽容。文章叙事如生活的碎片填补进《饥饿的女儿》《好儿女花》的时间缝隙,使得三部作品成为一个整体。
作者简介
虹影,作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饥饿的女儿》、《好儿女花》等。其长篇小说被译成30多种文字在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出版。 《饥饿的女儿》曾获台湾《联合报》读书人奖,《好儿女花》获亚洲周刊度年十大小说。 虹影曾获纽约《特尔菲卡》杂志“中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意大利“罗马文学奖”。 2009年被重庆市民选为重庆城市形象推广大使。
目录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总序)
自序
上法院
那始终是个谜
改名换姓
一只瓷猫
大姐从农村回来
二姐从学校回来
我生病了
大姐坐月子
两束白菊花
四姐
告状
生虱子
小猫小黑
大表哥
出事
三哥得离开家
怪老头
鸡老头
南山
观花婆
一个女孩的避难所
后院
小三妹
代课老师
猫跳舞
邻居周姐
卖花姑娘
青萍
花痴
幼儿园
扁担脚
阁楼闹鬼
古老的葡萄树
狗的故事
后院闹鬼
有女初长成
……
摘要
     上法院 打我睁开眼,看见这个世界,就强烈地感到母亲离我远远的。她好像是别人家的母亲。 母亲离我远,就算是她抱着我,我们中间也隔着好些东西,她的心不在我身上。我弄不懂她的心在哪里。 大姐比母亲离我近,后来我长大一些才发现,大姐喜欢我,是因为她喜欢与母亲对抗,母亲不喜欢的事,她要做,母亲喜欢的事,她不做。比如母亲并不爱和我说话,大姐就要和我说话。 在我十八岁生日那天,大姐说,我曾像一个破皮球,被母亲和父亲及生父在区法院里踢来踢去。 “我多大?” “你一岁不到。”大姐看看我。我看着她,神情非常专注。 大姐说,那审判庭旁听席上黑压压地坐满了看热闹的人,大都是街坊邻居和一些熟人、朋友,母亲的态度很坚决,非跟父亲离婚不可!父亲一口咬定:“不离!” 法官花白头发,戴个宽边眼镜,脸上毫无表情。当然,见多了离婚的男女,每天都有这样那样的人分手。他只是在父母吵得不可开交时才慢吞吞说: “慢慢讲嘛,慢慢讲嘛!” 没隔多久,形势转变,母亲不要离婚,父亲要离,说可让母亲跟我生父走。 坊问一直都流传着一句话:要离婚,切莫上法院,私了,丑事掩得好藏得了。相反,所有的隐私和秘密公之于众,会搞得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母亲和父亲的婚没有离成。可这场离婚使两人一下子丢尽了脸,付出了代价。 大姐说:“上法院,很可怕。可是你长大以后,若再上法院,就不必害怕。” 我问:“为什么?” “因为人的第一次都会如此反应,害怕,惊喜,担心。第二次时,就不会如第一次那样。” 我说:“我不希望有第二次。” “反正你有防疫能力了。你看看我就是如此,我离过一次婚,再离几次,也就寻常了。” 大姐说得轻松,给我的感觉却并不是如此。 那始终是个谜 重庆长江南岸野猫溪一带,只有一个邮递员,他四十来岁,脸上有水痘后留下的疤印,永远是绿衣服、绿帆布包和一双军用球鞋。这人其貌不扬,可很能笑,笑声能感染九三巷整条街。邮递员来到我家所在的六号院子时,父亲会和他说上几句,都是和当天天气好坏有关。 整个院子订了一份《重庆日报》,订报人是我的父亲。从邮递员手中接过报纸,父亲蹲在地上,看了起来。 母亲走到父亲面前,低下身。报纸顶头上印着一段伟大领袖的语录,天天一样。母亲从不看。那么她在看什么呢?原来她发现父亲握报纸的右手还夹着一封信。她取过来,见写着她的名字,便撕开信封,读了起来。 在巫山插队落户的大姐的信很短,说她将回重庆一段日子。 母亲眉头一挑,告诉父亲,大姐要回来。 父亲说巫山不好,回来虽然照旧是个穷,可是穷也比那夹皮沟强,一家人在一起。 母亲显得很烦躁,说家里马上要多添一张嘴,怎么办? 母亲尚不知大姐这次回来还多带了一张嘴,大姐已怀孕八个月,准备生小孩。大姐关于自己已结婚及快生孩子之事,在信里一字未提。 母亲在外做工,挣钱养活全家,只有周末才回家。一个星期我才能见母亲一次。她在我的记忆中似乎从没有真正地快乐过,所有关于她的记忆,哪怕瞬间形象,都不曾有过开怀大笑,或是默默的一笑。 我记不得母亲脸上幸福的模样、很安心地注视着什么,她总在担心焦虑,眼睛也很紧张。但我从未见母亲哭,当着我们。父亲说:“你妈妈是一个打不垮的人。” 几个哥哥姐姐也不爱哭,他们也不爱笑。父亲呢,更不爱笑,像是一块融不化的冰。母亲很少与父亲吵架。可我能感觉到母亲胸中窝着火苗,火苗见我,会越升越高,随时都可烧毁我,这让我感到害怕。 假若父亲和母亲打架呢? 我不愿意母亲赢。这么一想就让我觉得痛快。可见我对母亲的失望到了何种程度。这种失望,其实是一种对母亲的倚重。母亲她到底中了什么邪,拒绝我整颗爱她的心,让我离她永远有距离,无法靠近她。看到别的母女那样亲热和欢悦,我很想母亲能亲我一下或紧紧地拥抱我。可是母亲连看都不肯多看我一眼。 这始终是个谜。 父亲,把我放在一边。我在他的视线里,又不在他的视线里。我从不敢反对他、不听他的话,他的话对我就是圣旨。父亲几乎从不称赞我,他也从不对我多说一句话。我很小就清楚,父亲对我不亲热,说不出为什么。 这始终也是个谜。 小小的我,想解开这两个谜,怎么可能做到? 直到我十八岁生日,母亲带我去见生父,一个陌生的男人,我才猛然明白原来天天见着的父亲并不是亲生的。母亲与那个年轻她十岁的男人相爱后生下了我,我是一个私生子。 P1-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