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社会信任 民间金融与经济转型

社会信任 民间金融与经济转型

  • 字数: 25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刘卫平
  • 出版日期: 2021-11-01
  • 商品条码: 978730029547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8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城镇化的崛起引发了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现代化大转型,本书侧重从支撑城镇化的金融机制角度,采用社会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分析解读我国经济社会现代化转型所面临的社会信任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拓展至开发性金融发展,以及中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构建国家信任等方面的研究建议。本书第一部分"社会信任与民间金融"探讨了社会信任与民间金融的基本关系。研究发现,民间金融是支撑地域城镇化快速发展、弥补正规金融资源缺乏的基本途径。在正规金融资源配置失衡的情境下,过去十年来,D市凭借其地域社会的熟人关系网络,以民间借贷为基础构建起了庞大的民间金融系统,这一非正规金融系统将众多农村家庭惠挟到城镇化所开启的经济和产业现代化进程中,极大地支持和推动了当地的城镇化进程。本书第二部分"国家信任与经济转型"着重从金融机制创新的角度思考中国经济体系现代化转型的问题。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主要是经济增长的不可持续性,其原因是需求不足。要解决扩大需求和持续增长问题,可从四个方面推进改革∶一是完善财政制度,以弥补放缓的经济增长和变弱的出口市场;二是实施竞争中性原则,打破垄断,使私营企业发挥更大作用;三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质量;四是全面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开放的层次、水平和效益。
作者简介
刘卫平,湖南长沙人。经济学博士、社会学博士,教授。曾就学于武汉大学、清华大学,约翰·桑顿“全球领导力”项目班长。曾任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研究员。现任职于国家开发银行。
目录
第一部分社会信任与民间金融
第一章民间金融社会学研究的意义003
一、为何研究民间金融及由此造成的社会问题003
二、研究民间金融问题的社会学意义004
三、研究缘起:近年来返乡对D市金融的观察、研究和思考010
四、理论基础:社会学对金融问题的探讨017
五、新的理论视角:社会信任与转型理论022
六、研究意义025
第二章概念、方法、研究发现及创新点029
一、本研究中的核心概念:个人信任、系统信任029
二、本研究中的地名与人名039
三、研究方法:基于D市的案例研究044
四、研究主要发现046
五、研究创新及不足048
第三章传统社会信任与D市民间金融的兴起052
一、D市民间金融规模052
二、D市民间金融兴起的重要背景056
三、D市民间金融兴发的几个阶段064
第四章社会信任断裂与D市民间金融风波078
一、D市民间金融风波爆发的过程079
二、谣言与恐慌蔓延:社会信任网络的崩溃084
三、政府成为最后的依靠093
四、小结:社会信任的断裂是D市民间金融风波蔓延的根源097
第五章D市不同部门应对民间金融风波的策略099
一、金融部门:紧缩信贷,高筑风险防火墙099
二、监管部门:打击民间“非法集资”102
三、基层政府:慰问与安抚103
四、司法系统:愿做债权人的“孙子”105
五、本章小结:危机应对忽视了系统信任的建设107
第六章以政府信誉重塑地域金融的努力109
一、覆水难收:民间债务崩盘后的地域经济109
二、国资担保重塑地域金融的努力:从城投到创投118
三、小结:信任重建的艰难与政府重塑地域金融失败的根源126
第七章信任体系重建与地域金融的现代化转型129
一、客观评判民间金融是正确处理纠纷的前提129
二、社会现代化转型亟须从传统信任走向系统信任134
三、当务之急:建立与现代经济相匹配的金融体系137
第二部分国家信任与经济转型
第八章开发性金融:以政府增信破解城镇化融资风险145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离不开投融资模式的创新145
二、生态城镇化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的实践147
三、投融资模式创新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综合效应150
第九章开发性金融: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融资平台152
一、中国特色的开发性金融特征154
二、“芜湖模式”:运用政府组织增信破解城镇化融资风险难题159
三、“旗滨模式”:开发性金融解决国际产能合作的融资问题163
四、中国式开发性金融的海外政治风险166
第十章加快推进我国中长期融资体系建设171
一、国家发展战略对中长期融资的内在需求171
二、中长期融资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73
三、政策建议174
四、构建政策性金融体系与立法建设刻不容缓176
五、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绿色金融”体系180
第十一章全球金融变革与新时代中国的货币政策184
一、全球金融变革与中国金融定位的启示185
二、中国金融实现全球战略定位的挑战190
三、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的策略193
第十二章中国经济调整与再平衡:启示、挑战与策略202
一、中国经济调整与再平衡战略的启示203
二、中国经济调整与再平衡战略的挑战206
三、中国经济调整与再平衡战略的策略211
第十三章中国经济应对当前挑战的四个支点216
一、完善财政制度,以弥补放缓的经济增长和变弱的出口市场217
二、实施竞争中性原则,打破垄断,使私营企业发挥更大作用218
三、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质量219
四、全面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开放的层次、水平和效益221
第十四章“一带一路”与经济转型:构建21世纪亚欧大陆经济整合战略24
一、促进亚欧大陆经济整合,实现中国优选的战略利益224
二、当前外交环境下中国实现战略对冲的必要性226
三、中国的大战略应该是建立海权与陆权的对冲228
四、向西开放推动亚欧大陆经济整合战略符合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229
五、“一带一路”倡议亟须实施经济社会综合规划231
六、中国经济如何减少走向世界的风险236
第十五章我国在中等收入阶段面临的经济转型问题与挑战241
一、经济结构失衡241
二、人口红利消失242
三、资源与环境制约243
四、科技创新乏力245
五、有效消费需求不足246
六、投融资体制制约248
七、国际环境制约249
第十六章道德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向中高收入阶段平稳过渡251
一、政府与社会双向努力,建构维护基础道德的制度――加强社会道德文化建设的前提252
二、改革社会治理体系,增进社会信任――加强社会道德文化建设的保障253
三、壮大中等收人群体的力量――预防和化解社会道德滑坡的中流砥柱254
四、夯实基础道德,完善基础秩序――加强社会道德文化建设的关键255
参考文献25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