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无尽攀登 无脚登山家夏伯渝的珠峰梦

无尽攀登 无脚登山家夏伯渝的珠峰梦

  • 字数: 22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作者: 夏伯渝
  • 出版日期: 2021-08-01
  • 商品条码: 978755965293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珠峰 要想登顶,需要永不言败的攀登精神 69岁高龄 成为中国靠假肢登顶珠峰第一人 荣获劳伦斯世界体育奖、CCTV体坛风云人物奖 王石、胡歌、张译、李昌钰、董卿、撒贝宁、 姚明、邓亚萍、李娜、李小鹏、苏炳添、宋辉 激赏赞叹 君学联合优秀教育人发起
内容简介
珠峰在下,梦想在上。本书是中国登山家夏伯渝老师的自传,用朴素而有感染力的笔触讲述了登顶珠穆朗玛峰的人生故事,从入选国家登山队、冻伤截肢、身患癌症、折戟沉沙、憾别珠峰,到执着理想,靠假肢登顶珠峰。夏老师的命运和故事紧贴着中国登山事业的时代变迁,他的生活里有着生离死别、心境变换,他的人生经历堪称传奇。69岁高龄的他以残疾之躯登顶珠峰,鼓舞人心,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但当我们走近夏伯渝老师才知道,对于人生攀登者的荣誉,他比任何人都显得平静,认为自己就是真实的普通人,他说“我心里就那么一座山”。具有攀登精神的人,永远都酷到发光!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攀登,实现梦想的路上,最困难的不是横亘在面前的困难,最困难的是坚持攀登。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不忘初心,勇于攀登自己心中的高峰。
作者简介
夏伯渝,中国有名登山家,26岁攀登珠峰时,因帮助队友不幸冻掉双脚。69岁登顶珠峰,成为世界登顶珠峰最年长的残疾人。70岁获得劳伦斯世界体育奖,成为继姚明、刘翔、李娜之后,第四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体育人。 2011年,CCTV体坛风云人物年度评选,荣获“残疾人体育精神奖”; 2019年1月,当选“2018北京榜样”; 2019年2月,荣获2019年劳伦斯世界体育奖的“年度很好体育时刻奖”; 2019年9月,《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2020》出版,夏伯渝入选; 2019年9月,电影《攀登者》上映,有名演员胡歌出演的角色杨光以夏伯渝为原型; 2020年1月,荣获2019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称号。
目录
第一章
入选国家登山队
我的童年/003
爱上足球/003
入选国家登山队改变命运/005
第二章
1975年,登珠峰意外冻伤
万人欢送前往珠峰大本营/011
第一次行军成功/017
第二次行军未达目标/018
攻克两道天然屏障:北坳、大风口/021
8600米被迫下撤/026
让出睡袋意外冻伤/028
第三章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痛
痛失双脚/033
希望复燃/035
爱的温暖/040
二次截肢/041
罹患癌症/043
信念与爱帮我战胜了癌症/044
我喜欢上了残疾人运动/046
十年如一日艰苦训练只为珠峰/048
第四章
阔别33年重返珠峰
参加珠峰志愿者行动/053
宝贵的珠峰大本营之行/054
第五章
试练假肢,进无止境
攀登玉珠峰试练/063
攀岩锦标赛勇夺金牌/067
再次前往珠峰大本营/070
攀登慕士塔格峰试练/071
2013年受伤错过登珠峰/082
第六章
2014年,因山难憾别珠峰
到尼泊尔与向导会合/091
徒步前往珠峰大本营/095
在珠峰大本营休整/106
遇到尼泊尔历史记录大山难/112
登罗布切峰训练/114
得知登珠峰活动取消/121
憾别珠峰,无奈下撤/125
计划2015年再登珠峰/132
第七章
2015年,珠峰大地震死里逃生
前往尼泊尔卢卡拉/135
攀登岛峰拉练/136
前往珠峰大本营/146
大地震,珠峰又遇雪崩/156
登不成山,忽然归心似箭/164
获“徐霞客奖”/166
第八章
2016年,距珠峰顶仅94米下撤
登顶哈巴雪山,备战2016/171
到尼泊尔拿到登山证/177
从卢卡拉徒步到罗布切/178
第一次拉练:登罗布切峰/182
在珠峰大本营休整/186
第二次拉练:登卡拉巴特山/188
探险公司及向导/189
从大本营出发穿越昆布冰川/191
半夜向很好冲击/200
为何接近很好却选择下撤/203
连续走了近24小时/206
平安回京/208
第九章
2018年,无脚登山人站在了珠峰之巅
山,依然在那里/213
团队齐聚珠峰大本营/218
第一次适应性行军/220
我们比别人早一天出发/222
每一步都不敢抬头看风景/224
拯救我生命的一颗螺丝/228
69岁高龄,成功登顶珠峰/237
下山,难上加难/239
获劳伦斯世界体育大奖/247
即使荣誉在身,仍然攀登不止/253
致谢/257
后记/261
摘要
     1975年,登珠峰意外冻伤截肢 万人欢送前往珠峰大本营 1975年1月20日,我们这批新入选的国家登山队队员陆续从北京前往西藏。因为多数人都没有去过珠峰,也没有经过高海拔地区的训练,为取得良好的适应性,我们走陆路,先坐火车到青海省西宁市,然后乘汽车前往珠峰大本营。 到西宁后我才得知父亲患了胃癌,正在住院治疗。是留下陪伴父亲,还是去执行国家的攀登任务?我必须迅速做出选择。 在我犹豫之际,父亲对我说:“我有医生和护士来治疗和护理,你也帮不上什么忙,还是执行国家的任务要紧,你只要记住,我们都在等你,一定要平安地回来。”没想到这竟是父亲留给我的遗言。我将永远牢记在心中。 通往大本营的路非常难走,客车根本走不了,我们只能改乘货车,各自坐在自己的背包上,颠得很厉害。即便是货车,也还是经常会陷在泥里。 3月1日至13日,大队人马先后到达了海拔4950米的绒布寺,当年的大本营就设在这里。当我第一次看到揭开神秘面纱的珠峰,它那雄壮巍峨的身影和峰顶飘浮的“旗云”时,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和激动,那是我从未涉足的世界。 学生时期读到珠峰的时候,它还和我毫无关联,而此刻,珠峰就在我的眼前,气势磅礴的白云笼罩在高大的山峰上,显得尤为壮观神秘。想到即将攀登珠峰,我感到浑身的血液都在沸腾,仿佛自己都变得高大了。 当时,登山是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是要树立大国的地位和形象,要创造新的登山世界纪录。同时,登山队员还肩负着地质考察和科学研究的任务。从侦察、修路、建设营地,到运送物资、撤营等,都要靠我们自己来完成。 那时,我们为了安全,都是四个人拴在一根绳子上,这根绳子叫结组绳。四个人可以互相保护,但也有可能一个人滑坠牵连到其他三个人。 我们来到绒布寺的珠峰大本营时,这里已经粗具规模,宿舍、食堂、餐厅、仓库、厕所等很齐全,分布也很合理。大家帮着卸车,我背起一包200斤的大米送往一个小坡上的厨房,也没有什么不适,感觉还不错。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运动员的分工,分为修路队、运送物资队、突击队(就是最后突击很好的队伍)等。我被分在突击队。每个人对自己的任务和职责都很明确。 我们共需要建七个高山营地:海拔5500米、海拔6000米、海拔6500米这三个营地,在第一次适应性行军时建立;海拔7007米、海拔7600米这两个营地,在第二次行军时建立;海拔8200米、海拔8600米这两个营地,由突击很好的队员来建立。 两次行军试练 3月18日,曾于1960年登顶珠峰的中国登山队政委王富洲,带领我们开始了第一次适应性行军,目标是海拔6500米。因为有牦牛运送物资,所以我们的负重比较轻,只需背自己随身使用的物品和少量的物资。 第一次适应性行军任务完成,我们返回大本营进行休整,准备第二次适应性行军。 根据对天气的预测,4月9日至12日有一个好天气过程。我们在4月5日开始了第二次适应性行军,7日到达位于海拔6500米的三号营地。 不料天气突变,9日凌晨开始下雪,风速达到32米/秒,相当于12级大风,直到12日也没有减弱的迹象。 我们在北坳坚持了四天,天气丝毫没有好转,只得被迫下撤,返回大本营休整。第二次行军没能按计划完成任务。 攻克两道天然屏障:北坳、大风口 根据4月底会出现好天气周期的预测,我们这支突击队在队长邬宗岳同志的带领下,于4月24日再一次出发,突击很好。经过三天的攀登,我们很快到达了北坳。 从北坳往上就到了海拔7450米的大风口,这也是攀登珠峰途中的一大难关。其南面是珠穆朗玛峰的主峰,北面是北峰,两峰之间形成一个鞍谷。风一刮到这里速度就会增大,比大本营的风速至少要大出两个级别。 当我们到大风口时,强大的高空风席卷着雪粒,刮得天昏地暗,猛烈地袭击着我们。 大风刮得我们无法前进,连腰都直不起来。我们从早上9点到中午12点,连续攀爬了3个小时,才前进了100米左右。 当时气温在零下30摄氏度左右,体感温度更低,大风使得体温下降很快。体温低,血液循环就差,很多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冻伤。我身后一个队员的两个鼻孔冻出了两个冰柱。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冻伤,队长邬宗岳决定下撤。 我们在海拔6500米的高山营地休整了一天,接到命令说5月2日到6日会出现一个好的天气周期。我们宁肯冒风险,也不愿意错失一次机会,因为一年中适合攀登珠峰的好天气周期可能只有一次,一旦错过,一切努力就白费了。 于是,我们匆匆忙忙地上路了。出发前,政委王富洲来为我们送行,并检查了我拴在腰间保护安全的铁锁是否锁好。 突击的次数多了,也有了经验。风大我们就休息避风,风小我们就前进,不能强行在恶劣的天气里攀登。就这样,我们冒着七八级的大风到达了8200米的高度,并建立营地。 珠峰一般都是上午的天气比较好,风也比较小,所以我们在凌晨天还没有亮的时候,就从8200米出发了。我们这个结组,邬宗岳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