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植物标本馆种子图谱》含上、下两卷,上卷收录8083 种(包括亚种、变种)植物的种子标本,剩余馆藏种类将编入下卷。对每一种植物的种子,选取一幅合适的彩色照片进行呈现,种子照片系使用数码体视显微镜拍摄,书里每幅图像都附注了中文名、拉丁文学名、科名、属名、种子标本条码号和比例尺。拉丁文学名均依照对应种子标本的来源单位所提供的信息;对于同种异名采用TPL对应的接收学名,中文名则以《中国植物志》、中国植物图像库为主要参考资料。关于植物科、属位置的排列,本书遵循以下分类系统:裸子植物按Christenhusz 裸子植物分类系统排列,被子植物按APGIV 系统排列;属内各个种按学名拉丁字母的顺序排列。本书引用《中国植物种子形态学研究方法和术语》一文( 刘长江等,2014),论文综述了种子形态、鉴定研究的意义、描述内容及方法等,供读者参考。
书末编有中文、拉丁文的科、属、种(包括亚种、变种)的名称索引,还列出了APG IV 及各常用分类系统科属变动对照,以及近些年习用的异名对照供读者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马欣堂, 1964年生。 1984年入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国家植物标本馆,高级实验师。长期从事植物标本采集和管理工作,经验丰富。曾多次成功主持和带队执行大型植物野外考察和标本采集活动,负责标国家植物本馆日常管理事务,擅长拍摄和鉴定植物图片,以及编撰科普类和专业类植物分类相关图书等。现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国家植物标本馆标本保藏与管理部主管。 参与发表: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水生植物区系分析、中国人工湿地净水植物筛选及其重要意义、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植被考察与演替分析、Phylogenetic analyses reveal three new genera of the Campanulaceae、饮用水源人工湿地运行初期水生植物繁衍研究等论文。 参与《新编拉汉英植物名称》、《常见野花》、《野外观花手册》、《深圳植物志》、《中国水生植物》(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秦巴山区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大巴山地区高等植物名录》、《四川省古蔺县黄荆老林野生植物》、《西藏野生花卉 》等书的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