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古文观止新编新绎(全2册)

古文观止新编新绎(全2册)

  • 字数: 1047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文化发展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1-01
  • 商品条码: 978751423058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136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1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 新编新绎经久传诵、有高度文学价值的经典古文,集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 为满足现代人的阅读需求,本书编者取前人行之有效的经验,精选上起初唐、下迄清末,以唐宋八大家为核心,经久传诵、有高度文学价值的经典古文二百篇,呈现了一部全新的《古文观止》,该版本风行台湾地区30年。相较于通行版本,在选文上对各个时期文化的呈现更为全面。 2. 名家全新注译赏析,活泼生动,打造更适合现代人阅读的《古文观止》 本书对经典古文进行了全新注译赏析,就其立意、布局、字法、句法、章法、篇法以及作者的艺术表现手法,作深度和广度的探索,文字通俗而不失学术性,深浅适度而不失活泼性,难易得体而不失趣味性,取材广泛而不失精准性,是更适合现代人阅读的经典古文译注读本。 3.装帧素雅大方,双封面,收藏、馈赠佳品 本书采用双封面、圆脊精装锁线。外封采用特纸质印刷,书名烫金;内封采用2.5毫米厚纸板,外覆特种纸,书名烫银,整体呈现厚重典雅的效果,具有收藏价值,亦可作为馈赠亲朋的佳品。 4.钱文忠、唐翼明、戴建业、张大可、韩昇等名家鼎力推荐
内容简介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浙江绍兴人吴楚材、吴调侯合编《古文观止》十二卷,上起二周,下迄明末,共收作品二百二十二篇。此书风行天下三百年,家喻户晓,至今不衰。本书编者取前人行之有效的编辑经验,以唐宋八大家的作品为核心,元明清各家的清新小品为羽翼,精选久经传诵、有高度文学价值文章二百篇,并对其进行题解、注译、赏析,纲举目张,体例明备。在拟定体例、选配作品时,为了符合文字通俗而不失学术性、深浅适度而不失活泼性、难易得体而不失趣味性、取材广泛而不失精准性的理想要求,举凡聚材、排比、校勘、分析,无一不是殚精竭虑,斟酌至当而后定。凡热爱古典散文的社会人士和在学青年,得此一编,信可不假外求,坐收游目骋怀的读书乐趣。
作者简介
王更生(1928—2010),河南省汝南县人,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并曾兼任“中央大学”、东吴大学和香港浸会学院客座教授。一生勤于研究,出版《中国文学的本源》《中国文学讲话》等专著50余种,涉及的学科主要有:教育学、文献学、古典文学、古典文论、文心雕龙学、文化学、历史学、经学、子学等诸多方面。尤其是在《文心雕龙》的研究和教学上,更是卓有贡献,著有《文心雕龙研究》《文心雕龙导读》《重修增订文心雕龙研究》《文心雕龙范注补正》等14种,发表“龙学”论文近50篇。王更生的“龙学”著述,涉及了《文心雕龙》研究的各个方面,而且对许多问题都有独到的论述或见解,因此在两岸学术界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目录
上册
卷一·唐文
上韩昌黎书
原道
原毁
师说
杂说一
杂说四
获麟解
进学解
国子助教河东薛君墓志铭
殿中少监马君墓志
送王秀才序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画记
蓝田县丞厅壁记
宫市
答李翊书
讳辩
祭鳄鱼文
祭田横墓文
送李愿归盘谷序
答吕毉山人书
敌戒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段太尉逸事状
箕子碑
种树郭橐驼传
梓人传
蝂传
始得西山宴游记
钴潭记
钴潭西小丘记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袁家渴记
石渠记
石涧记
小石城山记
愚溪诗序
三戒并序
童区寄传
与微之书
庐山草堂记
荔枝图序
唐故尚书礼部员外郎柳君集记
鉴药
陋室铭
杨烈妇传
命解
题燕太子丹传后
野庙碑
原谤
昌黎先生集序
韩文公墓志铭
长安雪下望月记
辨私论
阿房宫赋
李贺小传
辩害
书褒城驿壁
卷二·宋文
送徐无党南归序
梅圣俞诗集序
江邻几文集序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新五代史宦者传论
祭石曼卿文
纵囚论
泷冈阡表
丰乐亭记
秋声赋
醉翁亭记
苏氏文集序
真州东园记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待漏院记
岳阳楼记
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
息戍
辨惑
沧浪亭记
六国
辨奸论
送石昌言北使引
上欧阳内翰书
爱莲说
唐论
宜黄县学记
寄欧阳舍人书
赠黎安二生序
战国策目录序
墨池记
谏院题名记
义田记
古文
……
下册
卷三·元文
卷四·明文
卷五·清文
摘要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①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②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③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题解】 唐代学风浮华,文尚骈俪。韩愈提倡古文,主张文以载道。不仅想要振起衰敝的文风,更想要挽救沉沦的道德,李蟠已通晓“六经”,还能虚心从师问道,所以韩愈特别作了这篇《师说》给他;一方面嘉许李蟠, 一方面指陈时人观念的错误,并重申从师问学的重要。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有云:“今之世不闻有师……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为师……愈以是得狂名。”可见韩愈提倡师道之不遗余力。 【注释】 ① 传道、受业、解惑:传布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惑。曾国藩《求阙斋读书录》云:“传道谓修己治人之道,受业谓古文六艺之业,解惑谓解此二者之惑。韩公一生学道好文,二者兼营,故往往并言之。末幅‘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仍作双受。”受,与“授”通,受业即授业,指以学业教授给弟子。今“受”“授”二字义相反,受业乃学生对老师之自称。 ② 夫庸:夫,发语词。庸:何、岂。 ③ 句读:说话或作文时,表达出完整独立的语意,可以停止的叫句,语意未完但可稍停的,叫读。读:一作“逗”。古书没有标点,句读多由师长传授。 ④ 不:同“否”。 ⑤ 小学而大遗:学习小的而遗漏大的。小:指学习句读。大:指传道,解惑。 ⑥ 巫:为人降神祈福消灾的人。 ⑦ 乐师:演奏音乐、教导歌舞的人。 ⑧ 百工:各种工匠。 ⑨ 谀:阿谀、谄媚。 P25-2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