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流沙河讲庄子 心斋与坐忘

流沙河讲庄子 心斋与坐忘

  • 字数: 174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 作者: 流沙河
  • 出版日期: 2022-01-01
  • 商品条码: 978754556676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80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深入浅出,亦庄亦谐对《庄子》的理解紧扣原文,却不拘泥于字面,常有超越文字的精深解悟,妙语连珠,极见作者个人性情。2.现代解读,贴近现实 用地道的现代意识和现代语言,再现了庄子的哲思、睿智,使庄子与读者不再有距离,使读者有切身的反省和精神收获。3.独到见解,发人未发以诗眼看庄子,独见庄子一尘不染的诗心妙趣;以解字解《庄子》,独会古人天真未凿的质直本心。
内容简介
本书由流沙河结合自身的人生阅历,以通俗、流畅的语言,对《庄子》内七篇逐篇择要对照原文进行讲解,既体现了沙老对庄子其人、其书的理解,也渗透着沙老对自己一生风雨的体悟和省思,使原本极具哲学思辨性的《庄子》原文不再抽象难懂,而变得亲切可感,可读性强,富于启示意义。本书也充分体现了沙老讽世忧民的仁者情怀、勇于自嘲的谐趣智慧、随性自适的散淡性情。 作为有名诗人,沙老对《庄子》童心不泯和诗意盎然的一面,往往有妙趣横生的领会,这是多数注解词句、深研哲学的学者难以触达《庄子》的地方。作为一名颇富盛名的文字研究者,沙老对《庄子》篇名结构、“爝火不息”之“爝”、“养生主”之“主”、“指穷于为薪”之“薪”等,又有着解字家所特有的敏锐把握和独到见解。
作者简介
流沙河(1931—2019),诗人、作家、学者,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生于成都。幼习古文,1947年入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转习新文学,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入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立志从文。1950年到《川西农民报》任副刊编辑,1952年调四川省文联,历任创作员、《四川群众》编辑、《星星》诗刊编辑。1957年被划为右派,留成都做多种劳作,1966年回老家金堂,锯木六年,钉箱六年,劳余攻读古籍。1979年调回四川省文联,任《星星》诗刊编辑。1985年起专职写作。2019年11月23日在成都病逝,享年88岁。诗作《就是那一只蟋蟀》《理想》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主要作品有《流沙河诗集》《流沙河诗话》《流沙河近作》《老成都》《文字侦探》《字看我一生》《诗经现场》《流沙河讲诗经》《庄子现代版》等。
目录
序言 闲吹庄子//I
第一讲 庄周与《庄子》//001
庄子的《逍遥游》通过理论、通过故事,告诉我们,人要怎样才能活得逍遥,就是要“无所待”。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人不求人品自高”。
第二讲 《逍遥游》(上)//023
《庄子》整部著作,由于作者的眼光锐利,对于现实人情和统治者的手段都有极深刻的认识,因此文章具有批判性,始终战斗,把各种虚伪的,枉费心机的,以及统治者的各种弊端,全都给说了出来。从这个角度说,庄子也是积极的。我们理解庄子,应该从多方面去看,这样我们就能了解真实的庄子。
第三讲 《逍遥游》(中)//049
“名者实之宾也”,就是“实”才是主,“实”才是subject,任何“名”都是object,就叫“宾”,“宾”就是客体,哲学上说的客体。你看他这个“宾”字用得多么好,对于实际存在的东西来说,一切“名”都只是一个客体,是次要的东西。
第四讲 《逍遥游》(下)//073
真逍遥就是回到精神的理想国里边去,不要被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得失、荣辱、利弊所牵制,只有到了精神理想王国里,人才能做到在想象中的“无所待”,就是逍遥。所以,庄子说的这个逍遥,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绝不存在。
第五讲 《齐物论》//091
我在年轻的时候,每读到这一段,泪水就流出来了。这种痛苦,虽然是两千三百多年前的人写的,但我觉得人心是彼此相通的。所以,不仅万物可以齐,古今都有同一道理,不然我们怎么会读了就感动呢?
第六讲 《养生主》//0115
庄子认为,人的肉体终有毁灭之日,但是人的灵魂能够永远传递下去。这就是你用你的火,去点燃别人的火,这个火可以是道德,可以是主义,可以是思想,也可以是知识,抑或是技术,你可以传给别人。哪怕你已经不在了,你的灵魂仍然活着,活在其他的生命体里。
第七讲 《人间世》//129
题目叫“人间世”,是说人如何介入社会,最后庄子告诉你一个结论:优选还是不要介入。这个就等于是他在教你,如何赌博才能光赢不输,他教了你好多办法,但他最后给你加一句,优选的办法是不要参加赌博,这样永远都不得输。
第八讲 《德充符》//149
德充于内,必浮于外,一定会表现出来。你要真正是一个君子,你才表现得像一个君子。
第九讲 《大宗师》//159
庄子说专享受我们尊重的真正的大宗师,是我们看不见的“道”。那个“道”就是天然,就是自然,它在那里运作着,我们看不见它,无法把它拿到手,但我们可以学它,我们可以修道。
第十讲 《应帝王》//183
对于这一切,每个人都应该反求诸己,就是我们应该反省自己,我们自己应该怎样行为,好使我们的社会不至于进一步拉开贫富距离,好使我们的自然不要受到乌烟瘴气的毒害,好使我们的庄稼不要受到有害的农药的毒害,那这一切从我们自己做起,我们就必须要俭省。
附录//207
附录一 发挥二十二题//209
附录二 讲座问答//245
后记 四面看庄子//251
摘要
     我们这里要讲的这个人,他如果活到现在的话,应该有两千三百多岁了。很奇怪,一个人他不过活了短短几十年,过了两千三百多年以后,还有人讲他,还有那么多人来听。这中间绝对是有道理的。 庄周这个人,姓庄,字子休。你注意这“子”和“休”两个字的音拼起来就是“周”。从他这个名字,我们可以这样推测,很可能是庄周生前不为人所知,大家在传说他的名字的时候,有的地方就说那个人名叫“庄周”,另外一些地方的人有另外一种传说,把他的“周”的音分解成了两个音,读出来就是“庄子休”。 他还和孔子、孟子不同。孔子和孟子的名和字在意思上都有相关性。孔子名丘字仲尼,孟子名轲字子舆。庄子名周字子休,名和字在意思上却无相关性,这个“子休”很可能是误传。误传的原因是庄子这个人在他有生之年,接近不为人所知。你看战国时代,孟子批判了很多家,批判墨子,批判杨子,批判许行,还批判兵家、纵横家,唯独没有批判庄周。孟子是富有战斗性的,别的家都拿来骂一顿。没有骂到庄周是很奇怪的事情,专享的解释是孟子根本不知道庄周这个人。孟子和庄周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庄周只比孟子小三岁。庄周生的那一年,是公元前369年,那一年是在东周列国时代,周烈王七年,也是梁惠王元年。梁惠王这个人知名度非常高,《孟子》一开篇就是“孟子见梁惠王”。庄周就是在梁惠王元年出生的。过去都把他当做梁国人,后来发现庄周不是梁国人。庄周确实和梁国的宰相惠施关系非常好,《庄子》书上也写到梁惠王,只是他书上称梁惠王为魏惠王。魏国由于受其他国家的压迫,从山西南部安邑迁都到了大梁以后,才称为梁国。《孟子》书上称梁惠王,其他书上称魏惠王,实际是一个人。孟子见过梁惠王,庄子也见过。庄子见过梁惠王这件事情,写在《庄子·外篇》里,说庄子奉命要去见梁惠王,原因是庄周的朋友惠施当了宰相,惠施在梁惠王面前说了他很多好话,梁惠王说,好,把他喊来。庄周家中非常贫穷,庄周去见梁惠王的时候,“衣大布”,就是夏天只披了一件大布在身上,穿着草鞋,上殿的时候,脚往上一抬,鞋带就断了,赶紧弯下腰把鞋带系好,然后再上去。梁惠王说,难道一个很有道德修养的人,就一定是这种贫穷疲惫之相吗?庄周回答说,一个真正有见识的人,生活在昏君乱相之间,哪能不疲惫啊。连他的朋友都骂了,也就没有当到任何官,后来就回去了。但是庄子确实不是梁国人,他是宋国人。 宋国那个时候比梁国弱得多,在列国中间,可以说是自然条件最差,经济程度大力度优惠,国力最薄弱的。宋国在山东以西,河南以东,安徽和江苏的西北,这四个省凑在一起,有很小一块交界之地,那个地方就是宋国。这样的国家之所以能够存在,就是由于它的地理条件特别不利。古代农业立国,地理条件主要取决于水利、土壤、天气,宋国那地方地理条件最差,周围国家不要,就把它甩出来了。甩出来的那块地方后来就是宋国。何况宋国和其他国家在开国历史方面也有不同。在商朝亡了以后,留下的大部分老百姓对周朝敌视,周朝称他们为顽民。为什么这些人会顽固呢?其实也很简单,是因为商朝的文化比周朝的要高明得多。我们今天看他们留下的青铜器就知道,实际上武王伐纣,周灭商,是一个落后尚武的朝代,灭亡了一个文化发达的朝代。所以,商朝剩下的那些所谓的顽民,就使周公很头痛。周公干脆把他们集中起来,让他们再单独成立一个国家,就把刚才说的土地最贫瘠的那一块给了宋国。同时以此表明周天子是很宽大的,并不是要把亡国奴们连根铲除,消灭干净,相反还会给他们一片土地。在自然条件很差的土地上建立的宋国,自然受到其他国家的歧视,人们称这些宋国人为“殷顽民”。庄周就生在这样一个国家,敌视周朝是在所难免的了。 这一片土地直到两千多年后都还是个包袱。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相当于宋国的这片土地,也单独划出来成立了一个省,可能多数人都不知道这个省,名叫平原省,省府在新乡。那个平原省管的那一小块,就是以前的宋国。大家都知道焦裕禄吧,焦裕禄所在的兰考就在当时的宋国,是很贫穷的地方。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