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大国医施今墨

大国医施今墨

  • 字数: 21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 作者: 张永和,张婧
  • 出版日期: 2021-12-01
  • 商品条码: 978750755506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建立“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而优秀的中医文化正是延续下来的精华产物。本书系统梳理了“施今墨”的独特人生及其所承载故事,传播人物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弘扬中华工匠精神。本书的定位是“大传记”,旨在通过对人物的生平溯源与艺术加工,挖掘、刻画出一个多角度,多侧面,历史性与艺术性、文学性高度统一的全新的大国医形象。
作者简介
张永和,国家一级编剧、有名戏曲评论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新剧本》杂志原副主编、北京戏曲评论学会原副会长、北京市文化局艺术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编剧主要作品有北京曲剧《珍妃泪》《烟壶》《龙须沟》《王致和》,京剧《风雨同仁堂》《满江红》,昆曲《贵妃东渡》,电视剧《大清药王》《天下第一丑》等。作品先后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等各类大奖。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戏曲晚会、戏曲演员电视大赛、票友大赛等大型文艺节目,并于中央电视台戏曲音乐部长期担任策划、撰稿等职,以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在文化界享有盛誉。著有《马连夏传》(三版)、《张永和聊史说戏》《京剧的魅力与时尚》等作品。
目录
第一部分家风·立志·悬壶
第一章万民忧乐在心头002
第一节黔山秀水孕钟灵 千里异乡诞宦门003
第二节弱冠立志救慈亲 师从舅父习岐黄006
第三节心昭日月秉祖风 一脉忠烈承遗志010
第二章何处人间有自由014
第一节遵父命求学山西 入新学民主萌芽015
第二节以医作掩奔走革命 改名励志弃政悬壶018
第三节心系时政忧民生 巧借“鸢爪”惩恶霸022
第二部分存亡·求索·兴学
第一章存亡续绝写春秋028
第一节《废止中医案》风波乍起 北平深巷秋意袭人029
第二节身担重任奔走沪上 慷慨陈词振臂一呼034
第三节赴南京两军对垒 舌战余云岫初露锋芒040
第四节一诊可愈治顽疾 汪精卫送匾转乾坤046
第五节“四大名医”相援相引 悬壶济世美誉京城051
第二章衷中参西办新学054
第一节融贯中西 “大师的摇篮”055
第二节华北国医学院 文脉永继062
第三节挂图风波水落石出 办学宗旨三个结合074
第四节乔装病人访名医 “南丁北施”传佳话080
第五节一生多师广开学路 “医戒十二条”医德学术相得益彰085
第六节妙手回春起沉疴 仁心济世收爱徒090
第七节奔走张北大青山 将军拨款解燃眉094
第三部分临证·创新·传承
第一章临证奇闻济世才100
第一节临证如临阵 用药如用兵101
第二节曹锟贿选祸起萧墙 巧用人参起死回生104
第三节崇古宗法吴鞠通 温病学派巧化裁106
第四节出奇制胜用单方 独辟蹊径小而精108
第五节妙手巧抄 “四君子汤”110
第六节三张药方 六十年医患情112
第七节香油条治咳血115
第八节险用砒霜打虫子117
第九节通便药催生118
第十节全蝎、蜈蚣治春温119
第十一节实事求是治疗食管癌121
第二章锐意改革崇创新124
第一节治学严格 引导弟子兼收并蓄125
第二节重视气血 提出“十纲辨证”128
第三节明辨表里 定量定性131
第四节温补厚肠 重视后天之本133
第五节施门巧用 唯物辩证法135
第六节五个方子 献礼新中国成立十周年137
第七节探索中西医结合之途143
第八节中医辨证 西医辨病145
第九节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建言献策149
第三章宣明自有后来人154
第一节祝谌予:能治病是中医的根基155
第二节李辅仁:安老扶康 德音遐布161
第三节董德懋:推荐病人读《脾胃论》165
第四节翟济生:擅用“温运”治顽疾169
第五节索延昌:为燕京学派发展史留下鲜活一页172
第六节马继兴:中医古籍“寻宝人”179
第七节张仁济:仁心仁术 济世活人182
第八节曹志安:珍藏一辈子的药方188
第九节吕景山:从辑录“对药”到发明“对穴”192
第十节克绍家风施小墨198
第十一节杏林君子祝肇刚203
第十二节薛钜夫:从华北国医学院到金方书院206
第四部分恩德·轶事·涅槃
第一章达儒明医互参合216
第一节“报告主席,我们团结得很好,互相很尊重”217
第二节“取信两君子 生死有余光”218
第三节为张学良一洗沉疴221
第四节与诗人臧克家吟诗唱和223
第五节与钱学森探讨辩证法225
第六节与张孝骞“中西合璧”治疗肌萎缩227
第七节与林巧稚同创生命奇迹229
第八节与齐白石、梅兰芳谈戏论画231
第九节与范家驹总角莫逆234
第二章余生岁月倍流年236
第一节君子之风 山高水长237
第二节赤子心怀240
第三节最后的药方244
第四节遗言铮铮垂后世 “不入万安旧墓园”246
后记253
摘要
     近日,读了有名戏曲剧作家张永和先生及其学生张婧撰写的《大国医施今墨》, 心绪颇不平静。今年,是中国近代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京城四大名医” 之一的施今墨诞辰140 周年。两个作者对以施今墨为代表的中医大师之格局、思想、襟怀做了精准的诠释与解读,医文相生、浓墨重彩,努力做打通中医文化的尝试与创举!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讲“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写国医大师施今墨的一生,就是写中医药的发展历史,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使有着数千年的祖国医药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创新征程,突破旧思维, 一个中国新医学就会在今后的一百年中,在世界广宇中出现! 掩卷深思,“大师”二字默默萦绕于耳畔。《周礼》中说 :“大师掌六律六同, 以合阴阳之声。”一个大师辈出、名家云集的时代,必定是思想文化高度活跃、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高度融合的时代,而文化的核心是“人”,深入研究这些大师级“人”物的生平,思想,性情,心胸,格局,见识……使之形成一种“大师” 文化现象,进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构建这个大时代的文化格局,贡献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力量,这对于传承中国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践行在新时代提出的“以史为鉴,传承精华”“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具有非比 寻常的意义。 一、大师是如何改写近代中医发展史的 施今墨出身于清末官宦之家,濡染着中国知识分子家庭的儒风大德,更沉淀着一份深沉的家国情怀。他的一生,横跨晚清、民国、新中国成立三个历史时期, 青年时期接受孙中山先生“民主与革命”思想,把“救中国”与“救中医”作为一生追求的方向。在西学东渐、西方思想涌入中国的时代,他提倡中西医相结合, 互为佐证,以科学之原理,借用西学之生理病理,论证改进中医方法,使祖国中医数千年之宝贵经验,不但没有在西学入侵岌岌可危的形势下寿终正寝,反而得以日臻完善。 对近代中医“存亡续绝”命脉的历史性改写,诚然不是施今墨个人完成的, 但却得益于施老思想深处“万民忧乐在心头”的忧患意识与“何处人间有自由” 的求索心态,忧患之必求索之,求索之必融贯之,“一切皆以科学之方法而研究之”。一个“融”字,使他站在近代中医人靠前的思想高度,破除旧中医故步自封 的思想壁垒,推进了以“阴阳五行”为主体的旧中医,向着科学化、学术化方向迈进。 二、大师是如何成为集三名(名医,名师,名家)于一身的翘楚的 施老曾说:“中医之生命,不在外人,不在官府,而在学术也,学术之成否, 当然在于学校……”正是在这样忧患意识的牵引下,他于 1931 年创建了中国近代目前第一所中西医结合授课的高等学府—华北国医学院,以“中西医相结合, 临床与实践相结合,医德与医术相结合”作为办学宗旨,十七年间,培养了六百余名思想进步、德术双馨、具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毕业生,其中的佼佼者祝谌予、李辅仁、翟济生、董德懋、索延昌等皆成为北京中医界的名医大家…… 所谓名医,指术业精湛,为病患解决实际问题;而名师,则要具备引领后学, 带出传人、教学相长的授业能力;名家,则要在学术思想领域自成一派,有突破前人、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