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都是真实的人间

都是真实的人间

  • 字数: 35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 作者: 陈荣发
  • 出版日期: 2021-09-01
  • 商品条码: 978754963616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4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7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个人随笔作品辑集,收录作者近年来结合日常工作及生活点滴、独自思考的150多篇随笔。共分六辑:辑一总会在耳畔回响,主要讲述军旅情谊;辑二感受爱的甘露,主要讲述亲友情感;辑三家是藏爱的地方,主要讲述家庭生活;辑四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主要讲述社会交往;辑五能看到舒缓的笑容,主要讲述单位工作;辑六去做甜的事业,主要讲述学习考察。此辑所编,是他近年来结合日常工作及生活点滴、独自思考的随笔。
阅读本书稿,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文章的真实与鲜活,更为可贵的是,通过这些清新的文字,能读到作者对他的叙事对象本质属性的洞见,这种贴近民生的叙事文本,真的是难能可贵。在作者的笔下,接访过的居民群众、路边的环卫工人、勤劳踏实的普通百姓……一个个人物都有血有肉,朴实生动,亲切自然。这其中,有对老母亲的牵挂,有对启蒙老师的感恩,有夫妻之间的依恋,有长幼之间的和睦,也有对负面行为的批评。而且每一个故事都有美好的结局和期许,读完以后,总会在令人深思中,感受到甜甜的味道,生发出酣畅淋漓、身心愉悦的心境。
作者简介
陈荣发,安徽省东至县人,江苏省委党校社会学在职研究生学历。1982年10月入伍,多次受到各级嘉奖。2004年转业在南京市,多次被表彰为优秀党员、优秀公务员、优秀巡察专员。因为教女儿如何写作文,自己写成了习惯。能联系实际,勤于动脑,每天夜晚坚持写作,多篇调研文章获奖,有的随感被《中国纪检监察报》、《金陵瞭望》、《现代快报》、《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合肥晚报》等副刊采用。此辑所编,是他近年来结合日常工作及生活点滴,独自思考的随笔。
目录
序 充满烟火气的文宇是什么样的?/001
辑一 总会在耳畔回响/001
不论见与不见/003
初中的毕业照/005
常怀一份感恩之情/007
自然的感觉/009
那年今天/011
骨子里还是一个兵/014
平生不一样的心境/016
人生成长中的贵人/019
想起北方的母校/022
平常却韵味绵长/025
并无半点恶意/027
人生要懂得惜缘/030
幸福会出现在前方/033
……
摘要
     正在家吃晚饭,手机铃响,去接的时候声音已停了。一会儿。电话又响,一看,是初中同学打来的,说开视频,感觉效果不好,听不清楚。挂断,继续吃饭。 几分钟后,铃声又响。还是同学,问我视频怎么没开啊?再打开看到,因为一位同学从上海回家乡,八位初中同学相聚,很开心,一个个地刷脸,让我逐一说出姓名。 昨天,同学经过南京南站时,发来消息,希望我也能回去,可哪儿有空呢?除这位同学来过南京,其他基本是初中毕业后再没见过。能互相以手机视频相见,十分激动。 那时的初中,初一到初三,学校只有三个班。小山坡上,前后两幢平房就是校舍,侧面,一边是厨房,一边是老师宿舍兼办公房,几位老师来自天南海北,但都兢兢业业。 几幢房子中间,围着一块土操场,木工自制的简陋篮球架,课间做操,午休打球,尘土飞扬,却是我们欢乐的天堂。 学生用的两幢平房,除了三间教室,还有两间是宿舍。几十个学生,一张又一张高低床挤在一起,每张床上,合睡两人。熄灯后,若听到还有谁在窃窃私语,值班老师会提着棍子进来教训。 寒冬时节,清早到山坡下的小河取水洗漱。刷过牙,洗完脸,回宿舍的路上,手摸头发,已然是一根根冰凌。 在那样的环境,同学之间结下了纯真的感情。大家都珍惜光阴,努力学习。课余时间,也疯狂地玩耍。体育课时还长途奔跑,洒下一路欢声笑语。 老师对学生都好。他们不管来自哪里,说着不一样的腔调,但都为人师表。多年已去,老师的无私奉献,一直都铭记。 看手机,同学发来相聚的照片,他们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 这个初中同学群,开始只有五六个人,后来增加到十多人。今晚,又有两位同学加进来,一位在开出租,另一位在北方上夜班,那里天好冷。能联系上,就很开心。 这么晚还在上班,生活都很不容易。想想,忙碌的时候,反而更自在。每个人,都要接受现实的样子,同时也要通过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 有位同学嗓子没变,依然童音,黄梅戏唱得很好,经常到处巡演。吃饭时,她唱了一曲,录好视频发到群里,大家边欣赏边传来开心的笑声,真是一种分享。 感恩同学,让我相隔这么远也一样拥有好心情。心情,虽不是人生的全部,却能左右人生的全部。有了好心情,才能发现更多的美好,生活才会更祥和。 祝愿那些见过或未曾见过,不知是否能联系上的初中同学,都还如当年的孩童般。不论见与不见,都不忘初心,健康向上;无论生活难否,都快乐无烦恼,开心每一天。 (2017年11月30日)初中的毕业照 不知是昨夜睡觉时手机调的静音,还是自动调整,一上午都没听到铃声。周末,在家边听收音机边打扫卫生,干完活坐到沙发上,打开手机,才发现有不少未接电话及微信。 金秋十月,菊花飘香。手机里传来的大多是祝国庆快乐的祝福语,也有要事在联系的。今天是长假第一天,节前假条已写好,却没递交。很多人结伴外出旅游,但还有不少同事仍然在工作岗位上奋斗。 初中同学相互联系了一年,相邀利用这个假期在家乡聚会。有位细心的同学保存着发黄的毕业照,并翻拍发到微信群里。这样的举动,真值得赞赏。 毕业照上,“东至县良田公社初三毕业生和全体教师合影留念”的字迹,刚劲有力,十分清晰。前排蹲着八位女生,梳着齐刷刷的小辫子,中间隔着一面“敬赠母校留念”的锦旗。旗子由坐在第二排中间的校长和另一位老师牵在齐胸的位置。 包括管后勤的,全校老师共12人。端坐正中的校长,老家在肥西,满脸络腮胡子,治校很严谨,除了行政工作,还教我们物理。听他说:“从肥东到肥西,杀只老母鸡。”说明两地的距离很近。他讲“洗脸”,就说“死脸”。在老家,过年大清早起床开大门放鞭炮前,全家人要先洗脸,都会互相谦让地说“你先洗你先洗”。那时的心里,总在担忧,在校长老家,互相该怎么表达? 老师们都正襟危坐,他们大多年轻,都是从外地不同的城市来到我们这个偏远的学校教书。有两位女老师还带着自己的儿子与我们一起合影。数学老师的孩子稍大点,坐在她身边,后来上了知名的政法大学,供职于花城广州。英语老师的孩子抱在怀里,后来听说考上了清华,已经定居在加拿大。 后两排站着23位男生,一色的白衬衣,一律的短头发。认真看过,居然还有不少叫不上名字。听同学说,那一届的学生,来自两所中学,另一所村办中学撤销后,初三时并到公社中学。 两个中学合并,才31名毕业生,其中还有一位是复读的往届生,中考时,就我俩考上了县一中。现在想来,如同在做梦。其他同学,后来就各奔东西,有的复读,有的顶职,有的务农,很多早早成家,现在已经当上了幸福的爷爷奶奶。 也有不少同学在外地打拼,日子过得都很滋润。有了微信,联系也很便捷,于是纷纷相约,利用国庆长假回家相聚。好多次战友及高中同学聚会,我都没参加,这次初中同学的欢聚,同样爽约。 时光在穿越,只能看看手机里的照片,校长、老师、学生和孩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