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究

  • 字数: 36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0-01
  • 商品条码: 978750396751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52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新时代文化艺术思想研究文库》分为“文艺高峰与中华民族新史诗研究”“中国艺术学‘三大体系’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究”等主题,收录著述近200篇,展现了学术界对国家文化艺术发展的思考。同时,编选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对各主题的学术研究近况做了梳理和阐释,合编为一部“研究报告集”。 文库得以顺利出版,要感谢各个主题的编选者鲁太光、李修建、孙晓霞、金宁、李松睿、任慧、李彦平、张敬华、汪骁、宋蒙(排名不分前后)等的辛勤付出。感谢中国艺术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对文库编辑出版的资助和支持。感谢文化艺术出版社,特别是杨斌社长、王红总编辑以及各位责任编辑,他们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令人感佩。更要感谢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诸位学界同仁,他们不吝赐稿,让这套文库具备了应有的学术分量。 希望这套文库能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略尽绵薄之力,能够为新时代文化艺术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学术参考和理论资源。 编 者 2021年8月
内容简介
文化艺术分期,从根本上说,总是和整个社会的变化紧密联系。文化艺术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和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历史传统等等这些看上去或远或近、重重叠叠的构造,有着千回百结、直接间接的联系。它自身的规律性其实也存在于整个社会系统的规律性之中,它无法地抽身而出、孤立于社会生活之外——文化艺术的道路就是历史走过的道路。
从新时期到新时代,中国文化艺术波澜壮阔的发展变化值得梳理、总结和研究。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围绕着习近平关于文化艺术的系列重要讲话、论述中的部分核心命题,新时代文化艺术思想研究呈现怎样的面貌?取得了哪些进展?我们编辑出版的这套《新时代文化艺术思想研究文库》,以期做一个在场的总结和描述,并拟随着深入和细化,不断续编,跟踪描述。
今年是党的百年华诞,也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建院七十周年。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究(新时代文化艺术思想研究文库)》献给党的百年华诞,献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献给蓬勃而起的新时代的文化艺术。
作者简介
金宁,1987年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到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现为《文艺研究》主编,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制作话剧参加首届中国小剧场戏剧节,拍摄文献纪录片,参与北大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中外合作课题。参加“中欧文化对话”活动并举办摄影展(卢森堡,中外六人展);担任北京国际摄影周学术委员会委员。 李松睿,男,北京人。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研究杂志社副研究员、编辑部主任。
目录
第一辑 哲学内涵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两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代的新发展
传统与现代化的再思考
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哲学审视
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当下思考

第二辑 方法论思考
“两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遵循
“有”“无”之辨:重建近代中国历史叙述管窥
文论史编撰的学科认知与方法论省思
论中国文艺批评标准的正偏结构
论中国中古美学的“天人之际”
“石窟研究”美术史方法论提案——以敦煌莫高窟为例
新时代中国文论建构的历史演进与价值取向
中国文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重建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古今维度

第三辑 实践探索
论百年中国美学的创新性发展历程
文艺美学与中国美学的现代传统
在中国发现批评史——清代诗学研究与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传统的再认识
“去耕种自己的园地”——关于回归文学本位和批评传统的思考
中华造物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两汉:中国古代自然审美之自觉期——以汉赋为中心

编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