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青海省共和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研究

青海省共和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研究

  • 字数: 57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日期: 2021-09-01
  • 商品条码: 978756255092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2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1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计划项目下属的"共和盆地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工作项目成果的总结。共和盆地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低,是研究自然条件下水循环演变的理想地区。本书系统地研究了区域地下水循环及其变化特征,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相关的环境地质问题;首次划分了共和盆地地下水系统,构建了共和盆地水文地质参数系列,建立了盆地内重点地区地下水的数值模型,开展了对地下水数量、质量及开发利用潜力的评价;系统评估了人畜用水、工业用水、农田及生态用水的中长期需求量,开展了区域和重点区的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提出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方案,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本书可供水文与水资源学、水文地质学、环境地质学等专业的研究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阅读,也可供从事国土、水利、资源开发、生态和环境保护的管理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章区域背景(1)
第一节地理位置(1)
第二节地形地貌(2)
第三节气象(5)
第四节水文(5)
第二章地质概述(7)
第一节第四纪地质概况(7)
第二节新构造运动(8)
第三节第四纪地质(10)
第四节第四纪地质环境演化特征(25)
第三章区域地下水系统特征(27)
第一节地下水系统划分(27)
第二节地下水类型与含水层结构(38)
第三节水文地质参数系列(69)
第四节地下水动态特征(70)
第五节地下水同位素特征(79)
第六节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特征(86)
第七节地下水化学场(89)
第八节区域水循环变化(100)
第四章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106)
第一节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106)
第二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106)
第三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09)
第五章地下水数值模拟(111)
第一节恰卜恰河谷地下水数值模拟(111)
第二节茶卡冲洪积扇地下水数值模拟(124)
第六章地下水资源评价概述(132)
第一节地下水资源评价原则与方法(134)
第二节地下水均衡计算(134)
第三节地下水资源量及其分布(151)
第四节重点地区地下水资源分布(157)
第七章地下水质量评价概述(159)
第一节地下水质量评价原则与方法(159)
第二节区域地下水质量评价(160)
第三节重点地区地下水质量特征(170)
第八章地下水潜力评价概述(176)
第一节评价原则与方法(176)
第二节区域地下水潜力评价(177)
第三节重点城镇地下水潜力分析(181)
第九章主要环境地质问题(182)
第一节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效应(182)
第二节生态环境遥感解译(183)
第三节环境地质问题历史演变特征(194)
第四节沙漠化影响因素分析(214)
第十章农牧业与生态环境建设对水资源的需求(220)
第一节农牧业对水资源的需求(220)
第二节生态环境建设对水资源的需求(221)
第三节灌溉用水地下水开采方向(222)
第十一章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概述(228)
第一节社会经济现状(228)
第二节水资源供需分析(228)
第三节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及指标标准研究(231)
第四节水资源承载力等级划分(236)
第五节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239)
第六节重点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242)
第十二章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区划(245)
第一节地下水资源供需分析(245)
第二节重点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方案数值模拟预测(247)
第三节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区划与可持续利用对策(264)
第十三章结论与建议(273)
主要参考文献(27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