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马克思时间经济理论研究

马克思时间经济理论研究

  • 字数: 249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作者: 崔向阳
  • 出版日期: 2021-10-01
  • 商品条码: 978752230517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着力于整合、阐发马克思经济学中的时间经济理论,比较、借鉴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哲学等有关理论,建立起若干经济模型,构建起马克思时间经济理论的体系框架,并将其应用于当代中国的经济实践。本书还借鉴现代数量经济学、经济博弈论等,建立了若干数理模型,对马克思政理论进行系统研究,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的致敬,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书还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下功夫对马克思的关于时间经济的文本进行了详细的搜集整理,从分析马克思的时间范畴和时间结构理论入手,首先研究了马克思的节约时间理论,然后对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流通时间、自由时间等理论进行了较细致的探索,并将其条理化和系统化,构建了一个较完整的时间经济理论体系,对坚持、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时间经济思想做出了较大的学术贡献。
作者简介
崔向阳,1969年生,河南卢氏人,经济学博士,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副院长。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经济发展、产业经济、区域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兼任全国财经类大学《资本论》研究会常务理事,无锡高新区(新吴区)产学研合作顾问等。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江苏省社科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10多项。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经济学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CSSCI期刊论文20多篇),其中,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网、光明网等全文转载论文1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研究报告等10多部。2009年,获得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11年,获得南京财经大学第四届“我最喜爱的老师”称号。2020年,获得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优秀奖。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意义和思路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思路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的研究
二、国内的研究
第二章 马克思的时间范畴和时间结构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的时间范畴理论
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二、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三、工作日、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
四、周转时间、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第二节 马克思的时间结构理论
一、个人时间结构
二、企业时间结构
三、社会时间结构
第三节 我国城镇就业人员的时间结构
一、劳动时间的变化趋势及其解释
二、自由时间的变化趋势及其解释
第三章 马克思的节约时间理论
第一节 节约时间的含义及其经济学意义
一、节约时间的含义
二、节约时间的经济学意义
第二节 节约时间规律的内涵
一、节约劳动时间规律
二、节约非劳动生产时间规律
三、节约流通时间规律
第三节 节约时间规律的数学证明
一、基本假定
二、均衡条件的推导
三、均衡条件的含义
第四节 节约时间规律的实现途径
一、节约劳动时间
二、节约非劳动生产时间
三、节约流通时间
第五节 节约时间规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的体现
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理论体现节约时间规律的本质要求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现节约时间规律的体制要求
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理论体现节约时间规律的主体要求
四、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理论体现节约时间规律的动力要求
第四章 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理论
第一节 时间经济理论视角下的马克思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理论
一、自由竞争条件下的马克思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理论
二、垄断条件下的马克思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理论
第二节 垄断条件下的资源配置:我国目前房地产业存在的三重垄断分析
一、房地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特征
二、文献综述
三、土地垄断与房地产价格
四、经营垄断与房地产价格
五、金融垄断与房地产价格
六、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五章 马克思的必要劳动时间理论
第一节 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及其意义和变化规律
一、必要劳动时间概念辨析
二、必要劳动时间的意义
三、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规律
四、必要劳动时间变化规律的数学证明
第二节 必要劳动时间的形成:劳动力成为商品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的过程:分离-结合理论及其应用
三、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效应:劳动力产权理论及其应用
第三节 必要劳动时间的保障:建立劳资合作制度
一、引言
二、劳资合作制度博弈形成的基本模型
三、劳资合作制度博弈形成的嵌人性
四、政策建议
第六章 马克思的剩余劳动时间理论
第一节 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剩余价值与剩余产品
一、剩余劳动时间、剩余价值与剩余产品
二、剩余劳动转化为剩余价值的决定性意义
第二节 剩余劳动时间的延长:生产剩余价值
一、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三节 剩余劳动时间的跨期配置:资本积累理论及其应用
一、接近竞争条件下的资本积累
二、不接近竞争条件下的资本积累
第四节 资本追逐剩余劳动时间:经济危机理论及其当代应用
一、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要点
二、当代经济危机的新发展
三、欧洲债务危机及其本质
第七章 马克思的流通时间理论
第一节 对马克思流通理论的新认识
一、流通的一般概念
二、流通的时间和费用
三、主要流通业的特点
四、提高流通效益的措施
第二节 马克思流通时间理论的评述和发展
一、马克思流通时间理论的贡献与意义
二、马克思流通时间理论的当代创新发展
第三节 当代流通组织创新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
三、我国流通组织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第四节 我国当代流通组织创新-缩短还是延长流通时间
一、引言
二、流通时间决定流通组织创新的理论分析
三、缩短流通时间导向的流通组织创新
四、延长流通时间导向的流通组织创新
五、简短的结语
第八章 马克思的自由时间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的若干概念
一、关于自由时间的概念
二、自由与时间的关系
三、自由时间与劳动时间的关系
四、自由时间与闲暇时间、发展时间的关系
第二节 自由时间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与劳动的关系
二、自由时间对人的发展的意义
第三节 建成有充足自由时间的全面小康社会
一、小康社会与自由时间的关系
二、引入自由时间的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